刘佳没正经学过格斗技术,所以一直不擅长打组合拳。但由于他天生神力,即便他不拼着挨几拳将对手抱起摔倒,单凭简单的一记直拳打去,被击中的人大多也支持不住。
要是能接下连续承受刘佳几记重拳的人,刘佳也懂得换打法,接下来会挤到对手身边,然后换用某些“擒抱”技术。不过他不常用这类手段,或说没多少人有资格能让他这么做。
据他自己所说,这是他在电视上看了某些摔交比赛以后,从中学了些全凭力气来压制对手的窍门。
街头的打架可与正式摔交比赛不同。除了诸如绿化带之些的特定场合,发生街头打架的环境,其地面大多都是水泥或沥青材质。在这种地面上抱着对手打滚?即便刘佳能凭占绝对优势的“神力”压制对手,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
多年以来,刘佳倒真没遇到几个足够“强大”的对手。虽然没几个人能接下他的数记重拳,但并非完全没有。“在硬质地面上与对手摔交”这类“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刘佳还真是亲身体会过。
每次亲身体会的结果,都让刘佳产生“还是把拳脚用好”的想法。
刚才与哈维打的那场友谊赛,由于刘佳事先看过哈维的连环快拳,当时就有了“从中偷师”的想法。
基于这种想法,刘佳刚才与哈维对打的时候,他宁可被哈维的拳头击中,也要用拳头与哈维交手,而没使用“贴身抱摔”那类技巧。
他今天将“用意识模拟下厨过程”的技巧用在了别处,从而得到“在一定程度上预判对手打法”的新技巧。在这种新技能发挥作用以后,刚才他一直有意控制着与哈维交手的节奏,从黑人那里偷学到几种简单且实用的组合拳打法。
“以后只要与人动手,即便是友好切磋,我的打法也该尽量往实战那边靠拢。踢腿动作的幅度要尽量再小些,能不起脚就尽量不要用踢的,免得被人抓住然后拖倒!即便我要踢,脚掌也尽量不能高出另一条腿的膝盖,这样才好掌握住自己身体的平衡。”
以上内容是刘佳正思考着的事情,他这次进行思考的时候,偶尔还会挥舞一下拳脚,算是边想边试验:
“下半身的实战打法基本就这样。至于上半身么,摔法倒可以照用,但看来能随便用的场合不多,有机会还是得多练练偷学来的组合拳。”
当然啦,他现在做出的这些决定,多少还属于“理论”范畴。要将理论知识彻底转化成实用技术,还得靠使用者自身反复磨练和揣摩,这种事情刘佳他当然懂。
认准自己“打法”的前进方向之余,刘佳还想到自己今天另一方面的成果。今天自己在真正开打以前,便尝试根据对手的体型以及印象,包括小动作之类的习惯,来“预判”对手的打斗风格。
刘佳今天利用这种“预判”技巧,在与对手正式开打以前,便先在自己意识里模拟过与对方过招的过程。
他现在觉得:在这种“预判”技巧之下,自己在真正动手以前,便多少预先掌握到与对手比试的某些“节奏”。如此一来,自己在开打以前,便仿佛已与对手打过“练习赛”一般。虽然自己不能控制交手过程中的所有小细节,但总比“两眼一抹黑”,比与完全陌生的对手开打来得轻松。
根据自己多年实战得来的心得,刘佳早就认准了一条“道理”:无论对手如何,高大强壮还是体型瘦干如竹竿都好,只要对手是人,就无法摆脱人体关节特有的结构。
刘佳虽没亲眼从解剖学角度见过人体结构,但他从小锻炼厨艺,曾切开过许多动物的身体。在这方面的见识虽不如医生,但绝对比寻常运动员在这方面的见识多得多!
在他看来,无论对手用哪一类搏击技能,只要对手是人,就摆脱不了人类应有的生理结构。即便某些人能够通过后天锻炼,或是有什么独特天赋,从而拥有远比常人优秀的力量或柔韧度,但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比常人优秀,依然无法摆脱“人”这个范畴。
只要是人,那无论这人用什么方式攻过来,其肢体能够做到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能够达到的极限程度,刘佳现在基本全能看通看透。他自己就喜欢锻炼身体,且是将天生体能锻炼到某方面极限的人。关于运动科学方面的知识,自然也自学到不少。
在刘佳现在的感觉里,他觉得自己只要注意观察对手的身体特征,包括肢体长度以及动作习惯,便能看出对方大概擅长哪种风格的“打法”。即便这方面的判断不完全准确,但起码能看透对方身体目前相对最脆弱的部位。
在刘佳目前的认知里,除了因为生理结构,生来便格外脆弱的部位以外,一个人的小动作最常“针对”的部位,不是这人身体上最强壮的部位,就是这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至于该部位到底是强是弱?刘佳觉得自己观察的时候只要多加留心,相信很快便能得到足够准确的结论。
除了极个别情况以外,肌肉越发达的部位便越“强”。纵然某些肌肉相对较少的部位,但那处的皮肤特征也能明显反应“强”的程度。反之亦然。
对于自己这种貌似能料敌先机,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交手节奏的技能,刘佳他如此考虑着:
“模拟打架的感觉真有点象模拟下厨,也许是因为我打架的次数不比下厨少?能提前与陌生对手练一练,到了真与这对手过招的时候,就算现实结果多少有点变化,胜算总也比不练要高一点。虽说现在还不能象模拟下厨那么得心应手,但估计顶多只是继续改良实用程度即可,而不至于完全不能应用到实战里。起码这理论我应该是没想错。至于实用性么,先用用看,慢慢再整理具体细节吧。”
他想了又想,最终决定把这种“技能”当成是某种“状态”,就象自己常年在意识里模拟下厨一样。
凯丽-休斯刚才在这里当了一阵同步翻译,然后以“自己觉得累了”为理由,端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回了屋里。反正小关自躺下以后便没再看这电脑,小女孩回屋时自然顺手把自己的物件带回。
小公主将电脑放回自己的房间,然后回到自家的一楼。她打开冰箱取出几种材料,开始以休斯家女主人的身份,为来客提供能够消暑解渴的冰镇饮料。
这饮料可不是她常喝的那类碳酸饮料,而是天才小公主亲手特制的“体力恢复药剂”。
凯丽-休斯是个天才,只要她看过一眼的事物,基本就不会忘掉。超强的记忆力给她生活上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多少也令她形成了某些“喜新厌旧”的习惯。她现在已开始厌恶碳酸饮料了。
本来在天气暑热时,随便喝点冰镇碳酸饮料就能解暑。但当小公主之前看过一本关于运动医学方面的书籍以后,她却认定“剧烈运动后不能乱吃喝”这条道理。
小公主从那本书上看到,说剧烈运动后人体会丧失大量水份,人体的生理参数会产生严重变化。然后她便认定,在这种时候胡乱摄取外来物质,很容易影响人体的健康。
基于这种想法,小公主后来查阅了好几种书籍,然后“发明”出她现在准备调制的某种“药剂”。
从这“药剂”里的红糖、食盐以及清洁饮用水等成份来看,这东西分明也属于某种饮料。之所以称之为“药剂”,完全是因为这东西的口味特殊。其味道口感完全不符合“饮料”标准,用“药剂”来形容倒更恰当。
凯丽-休斯很快便新鲜调配出大量“药剂”,足足装了满满一大满壶,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端着玻璃大壶走出家门。她见“大哥哥”刘佳正在思考事情,觉得自己似乎不该过去打扰对方,便先用玻璃杯装了满满一杯,然后递给正躺在草坪上的小关。
小关一手撑地半坐起来,胡乱谢了一句以后便接过玻璃杯,然后便一气灌下。等他吞下第一口“药剂”,便苦着脸开始发表评论:
“又甜又咸,好难喝!”
“海州菜里好多甜咸味兼备的美味菜肴,同样的味道用到饮料里,怎么就变成难喝了?二哥你分明是又在借机欺负凯丽吧?”
由于小公主在海州菜口味这方面没说错,所以小关犹豫了一下:
“具体的味道你问老大去,总之我是真心觉得难喝。其实我是想讨好你啦,我喝了这东西以后,本来可是有点想吐来着,但我不还是咽下去了嘛。”
“真这么难喝?凯丽明明已经尝过味道了啊。虽然是有点怪,但怎么也说不上是难喝吧?”
这天才小公主可是个“即将看破世情”的人,对世间万物的耐受程度都极高。她所谓的“有点怪”在旁人眼里,已快达到“难以接受”的标准啦。
刘佳的思考被身边两人的说话声给打断。他好奇地拿过小关手里的杯子,然后认真品尝了一口:
“里面的盐和糖放得太多,分量减半还差不多。海州菜的甜咸口味总是强调一种味道,另一种味道只是辅助,分量可均等不得..单纯甜咸两种口味是怪了点,起码再加点酸味进去中和一下吧。要是没果汁,放新鲜柠檬或橙子进去泡着也行,实在不行倒一点点醋进去也好。有一点醋味中和过,肯定比现在的味道要好喝。”
关于“大哥哥”口中讲述的味道,凯丽-休斯试着想象了一下:
“那样的味道,岂不是变得象碳酸饮料一样了吗?如果不强调咸味,简直就是碳酸饮料了嘛。”
年轻“业余厨师”提出属于他自己的观点:
“碳酸饮料一点也不健康,但还有人愿意买来喝,就表示那东西至少味道很不错。要善于吸收别处的优点嘛。”
“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呢..”
小公主小声嘀咕了一句,提着大壶便回了房里。等她再次走出来的时候,玻璃壶里已经泡进好多切成薄片的干柠檬。
这回喝了以后,小关倒再没负面意见。至于刘佳嘛,他又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却没再次被旁人的交谈弄得分心。
天才小公主见“大哥哥”没过来喝饮料,便将“药剂”与杯子都放在小关身边。她自己倒是认真观察起刘佳现在的举动来。
此刻刘佳的一切举动,要是落在不懂“人类行为学”的人眼里,看起来倒有点象在“发疯”。他时而站在原地不动,双眉紧皱地认真想些什么,时而又忽然与想象中的对手打了起来。这举动即便让清楚他现状的人看见,多少也会觉得有些古怪。
小关从小跟自己老爸正经练过,可算不上是外行人。他只知道“老大”没疯,只认为刘佳是在做“假想训练”。
凯丽-休斯也曾她自己的独特方式,自学过不少格斗技术。单论搏击理论方面的知识,她其实比小关懂的还要多。况且她精通“人类行为学”,自然能看出刘佳正将搏击理论运用在实战中。
而刚才与刘佳动过手的黑人哈维,现在则静静地站在了一旁不动。谁也不知他到底在想什么,也许他根本就“没想”吧。
在天才小公主眼里看来,“大哥哥”现在的打法说多古怪都可以。他偶尔击出的一拳或一踢,往往动作还没完成,便先行收了回来。
对此凯丽-休斯多少有点不理解:
“大哥哥他在做什么呢?觉得这个动作不实用吗?”
接下来只是多看了一阵子,天才小公主便看出其中的奥妙:
“原来大哥哥不是在一个人练动作,而是与他想象中的对手在打呢。”
现在从旁观的角度看,刘佳一个人的动作显得异常古怪。但要是将这些动作看作正与人对打,他的各种动作便显得合理得多。
天才小公主通过自己强大的想象力,在她自己的意识里,将刘佳现在与对手交战的影像给勾划了出来。
刚才刘佳打出一半便忽然收回的一拳,然后用上半身将肩膀往前方一推,分明是一次后发先至的组合攻击。在小公主现在看来,“大哥哥”其实是先用拳头将对手打来的一击挡下,然后把自己的肩头用力撞在对手的身体上。
“这样脑补一下,看起来就合理得多了。”凯丽-休斯在旁边偷笑着:
“看来人家果然没看错,大哥哥这人的智商肯定不低。看他现在与自己想象中的对手打斗,动作居然能这么流畅,他的智商搞不好比凯丽想象中还要高点呢。”
天才小公主现在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前几天曾听“大哥哥”说过,说他“能在意识里模拟下厨的过程”,且“意识模拟出来的味道与现实基本没差别”。
她记得自己当时就说过,说只要人的智商够高,这种模拟能力任谁都能做到。
而“大哥哥”当时分明感到了疑惑。因为他接下来说过,说他自己以前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所以对他自己的智商高低似乎较缺乏自信。
小公主还记得她自己当时说过,说“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因为偏科”。因为“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足,那即便智商再高也没用”。
某人智商数值的高低,从来不能直接代表该人的知识掌握程度。智商数值只会影响逻辑思维的速度,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某人学习陌生知识的速度。
但如果从来没认真去学相关知识,那智商数值无论是高是低,在这领域里能起到的作用,无论高低都没区别。
刘佳自顾自做“假想练习”,凯丽-休斯则在旁边认真观察。她越看,便越觉得自己的判断正确:
“怎么看,大哥哥这人都不象是笨蛋嘛。他这人肯定是任性兼过度偏科,注意力只放在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所以才无视掉大多正式课本里传授的知识。他这种人从某些角度来说,其实也是所谓的天才呢。就是性格稍微贱了点,不是自己吃苦学来的知识,他从来不看中其中价值。”
很了解何谓“天才”的凯丽-休斯,现在如此认定着自己所感兴趣的人,即刘佳。她这想法是基于她自己的逻辑思维来推理,可不是什么因为对刘佳有好感,所以“爱屋及乌”来着。
如果刘佳的智商仅仅达到“平常人”标准,那他今天领会到的“预判”技能,就很可能只是他自己妄想的结果。因为从概率学等数学领域的角度出发,一个人即便是在胡乱瞎猜,通常也能够保持六成左右的准确率。
如果仅仅是靠瞎猜,无论其准确率在数学领域占有多大比例,结果其实也就是在“对错”两者之间而已。瞎猜的准确率即便再高,而当运气不够好的时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猜中。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