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40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325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240

在大多数食客眼里,都嫌纯瘦叉烧肉的口感过于干硬,且肉汁不多。可刘佳他却特别喜欢那象“肉干”一般的口感。

刘佳之所以会对凯丽送来的“传统叉烧包”感到满意,主要是被对方主动献殷勤的行为给感动了。

他看出这“亲妹妹”在刻意讨好他,可他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大情圣,并不迷信自己天生就拥有值得异性主动讨好的地方。有人主动向自己示好,且这人的确是得到了自己认可的“自己人”。象这种情况下,即便能知道对方在主动献殷勤,可他还是会觉得十分感动。

接受了对方的好意,却刻意胡乱挑毛捡刺的行为在刘佳看来,是一种“下作”的行为。即便只是一时兴起而说笑,刘佳依然不能接受这种行为。

某位圣人曾经曰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刘佳他虽然对这圣人言没印象,却做到了圣人所说的话。他自己不能接受这种不识好歹的“笑话”,原因正是因为他自己从来不会如此不识好歹。

当然啦,如果对方的所谓“好意”,其实是出自某些恶意的想法,刘佳他也不什么不懂得变通的白痴。他所认可的好意,可是真实意义上的好意来着。

这出自高级酒店厨师手笔的叉烧包,不仅在食材上与老刘为儿子特制的“瘦肉叉烧包”有区别,其制作风格也与老刘的手艺相差甚远。

相对这现代高级酒店某厨师的厨艺而言,老刘的厨艺其实更偏向于传统风格。老刘他虽然不排斥现代合成调味料,在食材的搭配上也比较有新意,但出自老刘手下的成品菜肴风格,始终更带些“古早”气息。

所谓“古早”,是出自海东省东部某地区的方言。这方言词意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传统”两字而已。只不过有些商家喜欢故弄玄虚,所以特意将大多数人都能懂的官话词,给换成了海东省某地区的方言词。

出自老刘手笔的菜肴糕点,通常不会为了美观而特意添加食用色素。其成品的颜色效果,基本只靠食材本身的颜色来调合。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厨师的一贯作风。

而出自这高级大酒店厨师手笔的叉烧包,明显故意使用了食用色素。如果把天然紫薯泥混合到面里,蒸出来的包子上纵然也会有同样的螺旋型花纹,但颜色的鲜艳程度却不可能一直保持下来。且在有或没有薯泥的包子面皮口感之间,会有明显的区别。

这两种厨艺风格,其实也没有所谓谁对谁错,单纯是厨师自己对于成品菜肴的某些标准不一样而已。刘佳他在这一点上,倒比自己老爸的习惯更时髦一些。相对自己老爸的“传统”厨艺风格,刘佳的风格要更加“现代”一些。

如果有必要,刘佳也会象做这种叉烧包的厨师那样,用食用色素为包点添加鲜艳的颜色。

这叉烧包那甜咸适中的口味,令长时间没有进食的刘佳更是觉得食欲大开。为了避免食欲使自己不能细品个中滋味,他接下来刻意吃了一种自己不喜欢的点心。

他不喜欢的点心,是在肉馅里混入了香菜,然后捏成一个个球状,再用隔水蒸出来的牛肉丸。“香菜”其实只是王土官话里的一个通用词,一个词却同时泛指着好几种有着独特香气的蔬菜,全王土国各地基本都有当地人所喜欢的“香菜”。

在海东省这里,人们所谓的“香菜”,其实是指“芫茜”这种象野草般生长在石缝之间的植物。有的土著由于不懂“芫茜”的读音,会把这种蔬菜的名称误称为“岩须”。

刘佳从小就不太喜欢“芫茜”的独特香气,他自己煮面条吃的时候如果没有小葱当葱花,宁愿吃咸味的清水面,也不愿意往里面加“香菜”。这里的“香菜”自然就是指“芫茜”。

现在年纪大了几岁,刘佳的口味倒是比小时候成熟了一些。当他理解“厨师不应该挑食”这句话以后,对于许多自己小时候并不喜欢吃的食材,都在刻意试着去品尝。

在这努力之下,包括那肥腻的叉烧以及“芫茜”在内,许多过去自己不能接受的食材,现在刘佳都能毫不犹豫地送进嘴往下咽。

能接受这食材是一回事,但不代表他就此爱上这种食材。如果不是在毫无选择的前提下,刘佳还是不愿意去吃自己以往不喜欢的菜肴。

就如同现在,他觉得用肥腻叉烧肉当馅的包子好吃,完全是因为感受到了“送外卖姑娘”的一片好意。再如同现在,他之所以吃这个“香茜牛肉球”,同样不是因为受吃,而是出于别的念头。

即便觉得不好吃,但最终只要咽下去,就不等于浪费了食物。这是刘佳当时的真实想法。

由于自己并不喜欢这道点心,咽下以后如想象中的效果一样,的确令原本爆涨的食欲得以减弱。

刘佳感受着自己意识里的变化,嘴里则特意问了身边的小女孩一句:

“你喜欢吃这种牛肉丸吗?”

因为就在与此同时,当刘佳夹起一个“香茜牛肉球”的时候,凯丽-休斯也跟着夹了一个。这牛肉球的体积比较大,她的嘴无法象先前吃叉烧包那样“一口一个”。

“问凯丽吗?不算特别喜欢啦,何况这道牛肉丸的工艺连合格都算不上呢。”

自己这“亲妹妹”居然说起厨艺,刘佳顿时被勾起了好奇心:

“你也懂这个吗?说来听听。”

“人家也不是很懂啦,不过要是按照海州菜的标准,蒸这种牛肉丸的时候,应该在肉丸和碟子之间铺一层豆腐皮吧?但这道肉丸里却少了一样食材呢。”

“你说的那个豆腐皮,海州人都叫腐皮啦,是用豆浆表面凝结的薄豆皮晒出来的食材。跟普通的豆腐皮相比,厚度上多少有一点区别啦。”

“凯丽也许会说错某个名字,但刚才的加工标准并没说错吧?”

由于以为“大哥哥”在帮亲不帮理,正在为他自己的同胞做辩护,所以尼德兰天才小公主的语气听起来有点强硬,有点“想要辩论”的意思。

刘佳不知道凯丽意识里的念头,却听出了对方有想辩论的意图,便把自己的话进行了解说:

“蒸这种肉球呢,在下边铺一层腐皮能吸收多余的水份。尤其是蒸的时候,蒸气落进盘子里,如果没有腐皮在底下吸水,蒸出来的肉丸子就会变成‘湿蒸’,看起来就是特意泡在水里蒸熟的。”

他的解说只说了一半,就被对面的凯丽-休斯给打断了:

“人家知道这个原理啦,也知道蒸的时候如果盘子里混进太多水,丸子沾水的那一边就会给泡得很难吃。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要在丸子和盘子之间加一层腐皮嘛。”

“我刚才的话还没说完,你就抢着插嘴。到底是打算听我说呢?还是借着插嘴的机会叫我闭嘴呢?”

“大哥哥”刘佳这句话的语气听起来挺严厉,但他的眼神,却让凯丽看出这人其实只是在开玩笑。所以小公主她特意站起来回了一礼:

“对不起喔,凯丽不应该在别人没说完话以前就插嘴呢,请大哥哥你继续呗。”

对方故意装出来的礼貌,倒是令刘佳觉得不好意思继续说笑,所以他也只好装出一本正经的表情来:

“那这回可不许你再插嘴啦。”

凯丽-休斯故意装出一副很听话的姿态,似乎她是全天下最听话最听话的妹妹一般,正老老实实地在等待着哥哥的教育指导。

刘佳被这丫头的认真姿态给逗乐了:

“别故意装出这副模样来啦,根本就不象平常的你吧。”

小女孩倒是很听话,马上恢复了平常的姿态。其实她也不太习惯刚才的淑女姿态来着:

“大哥哥你快点把凯丽不懂的事情说出来啦,点心凉了就不好吃啦。”

刘佳见对方说出这种催促话来,便决定长话短说:

“你刚才说蒸的时候要放腐皮,如果在饭店里吃倒是没错啦,但这种方法却不适合外卖送餐的方式。腐皮又不是海棉,况且连海棉那么能吸水也有极限。老是把肉丸与吸满水的腐皮放在一起,肉丸照样会给水泡得软塌塌啦。”

天才小公主听了对方的解释以后,倒是一本正经地思考了起来:

“这倒也是呢,连海棉吸泡水以后,只要稍微有一点外力影响,也会被弄出水来,何况腐皮的吸水性还不如海棉呢。”

学到新知识后便马上进行思考,以便将新知识转换成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这也是绝大多数“天才”能够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的必经之路。

一旦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天才”马上就能从中有所发现,凯丽-休斯她也不例外:

“那盘子里的水该怎么办呢?”

刘佳正在勉强自己咽下另一个肉丸子,被这不明来路的问话弄得摸不着头脑:

“什么盘子里面的水?”

“用来装着肉丸和腐皮一起蒸的那个盘子啦。”

“这还不简单,蒸好以后把水给倒了不就得了。”

“倒掉?这么简单?”天才小公主总觉得这样做不靠谱:

“可水里不是还混着有肉汁吗?这样倒掉不是很浪费吗?”

“浪费也没办法啦,所以有的点心只适合在店里吃,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外卖啦。”

刘佳这句话一出口,才想起自己吃的正是妹妹送来的外卖。为了不辜负“亲妹妹”的好意,所以他多补充了一句:

“反正倒掉的水里也只混了一部分肉汁啦,蒸这种烹调方式是最不容易令食材的汁水流失的啦。”

天才小公主马上查觉了对方话语里的毛病:

“大哥哥你这句话是没有认真思考过,一想到就说出来的吧?”

刘佳又被自己这“亲妹妹”给唬住了:

“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你这句话里的语序和用词都很混乱喔,乱得连凯丽这外国人都能听出语病了。”

刘佳见对方没因为选择了错误的“外卖”而不高兴,反而有针对他话里语病展开新话题的打算,便决定在话题正式开始以前掐掉这新苗头:

“先不管我的话里有没有语病啦,你也不喜欢吃这肉球对吧?你这么聪明,要是喜欢吃这种点心,肯定不会忽视那些细节吧。”

“凯丽是不太喜欢啦,怎么了呢?”

“我也不太喜欢这个啊。既然两人都不喜欢,那就干脆把这东西给留着吧。”

说着,刘佳将装有“香茜牛肉球”的保温盒屉箱给收纳好。这个保温盒屉箱与其他几个装着点心的屉箱一样,都属于同一个壶型多层保温盒。

他虽然想要给自己兄弟留点吃的,但由于不知道“老二”这小子什么时候才能醒,所以也没打算留多少。何况他知道小关喜欢吃这种“香茜牛肉球”,所以倒不是特意把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给兄弟留下。

至于旁边的黑人司机有没兴趣去吃这肉球?刘佳觉得自己已经了解这黑人的某些习惯。他觉得这黑人不习惯旁人太过客气热情,所以现在也没特意多问那一句。

想在“大哥哥”面前装淑女的凯丽-休斯,见对方不想提及丢脸的话题,便装出一副“凯丽刚才什么都没说过”的表情来。她用筷子夹起一只虾饺,然后就这么用筷子尖夹着这粉红色的小点心,直接送到了“大哥哥”的嘴边。

“这是啥?虾饺?”

刘佳问后还没等到答复,便直接一口将对方筷子上的粉红色小点心给叼走。

“大哥哥你猜对了喔,凯丽原本想点鱼翅饺,后来又觉得鱼翅是没营养的部位,营养成份还不如新鲜虾仁,所以才换了这种点心。”

虾饺同样也是海州特产的茶点之一,口味特色是爽口鲜甜的细嫩鲜虾肉味。进食这种点心根本用不着多少咀嚼的功夫,好多上了年纪的“茶客”都喜欢这种点心。

刘佳一边咀嚼着口中的粉红色小点心,一边仔细观察着保温盒里没被人“动过”的虾饺。

他正嚼着的虾饺面皮,比市面常见的品种多了一些讲究。这虾饺面皮的透明程度非常差,几乎看不见裹在里面的馅料。

在虾饺的传统制作工艺里,面皮的原料是“澄面”。现在许多厨师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或是为了节约成本,通常喜欢在“澄面”里混进大量葛粉。

用“澄面”揉成的薄皮与普通面粉薄皮相比,原本就显得透明度较高,隐约也能看到面皮内侧包括虾肉在内的所有馅料。而现在海州市面上绝大多数虾饺,因为澄面皮里还加了葛粉,面皮的透明程度,根本就是几乎完全透明。

完全透明的面皮看起来虽然惊人,但口感却不如传统的澄面皮。在刘佳他看来,制作这虾饺的厨师似乎没在面皮里加入半点葛粉,才能揉出这隐约透明的薄澄面皮来。

他却看不出面皮上那粉红色的来源,不知对方是用了经过除味的胡萝卜汁,还是单纯用了某种红色的色素。

“算是经过改良的传统工艺吧?与市面正流行的风格又有些区别。”

做出这样的评论以后,刘佳向凯丽连连点头示意,表示“这虾饺的水准很高。”

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好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凯丽-休斯根本就没擦手上的筷子。她直接用刚才为“大哥哥”夹过点心的筷子夹了个虾饺,然后送进自己的嘴里。

在这个壶型的多层保温盒里,内部总共分了四层,每层各装了一种点心。品尝过前三种以后,刘佳又把筷子伸到第四种点心那里。

这第四种点心,是大块的煎萝卜糕。这种粘米糕类的点心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但却需要大量粘米粉,过去海州人只有过大年时才肯花心思弄来吃。现在由于市面上有卖预先磨好的粘米粉,所以许多土著家庭都会时常自行做来吃。

萝卜糕里除了必定要添加的新鲜白萝卜丝以外,几乎各家都有自己喜欢食用的食材。有人喜欢用蜡肉,有人喜欢虾米,奢侈点的家庭,甚至会往萝卜糕里加干贝柱或新鲜鲍鱼。

总知自己喜欢什么食材,就往萝卜糕里面加什么食材。混合起来蒸熟,再一起吃即可。

象这种极为大众化的点心,海州的餐饮业内却照样会特意供应。这也正是海州人的饮食习惯之一,即喜欢到饭店去吃家常菜。

因为几乎在所有海州土著看来,饭店总能把家常菜做出不一样的风味。

海州土著这种饮食习惯,与王土国大多数地区“下馆子一定要吃好菜”的习俗完全不同。在王土国的某些地区,人们用来说服自己及家人不“下馆子”的理由,就是“这东西我家也能做,用不着下馆子这么浪费”。

生活习惯通常都是因为生活条件而形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