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192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277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192

面对自己女朋友的提问,刘佳不置可否地答道:

“大概是吧,看粗细程度,搞不好还真是油条来着。”

他们小两口都有过住校的经历,在学校饭堂都吃过类似的烧面筋。学校的食堂菜肴里头,最喜欢的保留项目之一,就是用早餐卖不完的油条来冒充油炸面筋做菜。

其实嘛,住校的经历使他们两人都猜错了。他们根本就忽略了一点,就是“刘记”饭店里从来不卖油条,又是从哪里来的剩油条来冒充炸面筋?

只不过嘛,直径约有五厘米左右的圆筒型炸面筋,里面就算塞满了馅料,也很难免让某些人误会“这是剩油条”啦。

不过就算这是剩油条,小两口其实也认了。

圆筒型的面筋里头,填着黑木耳、鲜菇、白糯米等内馅,然后在外边裹上了一层油炸豆腐皮。经过这样的初步处理,将面筋内外都卷好以后,再切成一段段拿去烧。

经过这些烹调工艺的处理后,成品菜肴吃起来的味道,就足以让人忽略“这是剩油条..”啦。

这次误会,使老刘他无端被冤枉了。明明是用心给自己儿子,还有未来儿媳妇做的菜肴,却让小两口误会了食材的原料。

这还真是所谓的“撞天屈”啊。老天爷要有灵,大概也会在从不下雪的海州,特意下上一场大雪吧。

刘佳他嘴里一边说着,一边给石瑞娟夹着菜:

“委屈了你喔。”

石瑞娟瞄了自己男朋友一眼:

“怎么这么说啊?”

“你出差肯定累了吧。本来应该带你去吃些好东西,结果却只能回家来吃。”

“不会啦。”年轻的实习女记者摇了摇头:

“家常菜也很好呢..况且伯父做的菜也很好吃啊,还是说你觉得伯父的手艺不够好呢?”

“我所谓‘好东西’,只是在说家常菜以外的那些食品啦。单论手艺,我还比不上我老爸,哪敢说他的手艺不好。”

小两口在刘家吃过晚饭,刘佳见横竖没多少事,便先把石瑞娟给送了回家。

离开自己女朋友的家以后,刘佳他今天晚上又写了一次日记。以下是他今天这次日记的内容。

“不知道是哪个王叉蛋开的车,居然把老二给撞了,如果给我知道是谁干的,我要把那个混蛋给..”

原文里关于把“那个混蛋给怎样”的内容,在写出来了足有两百多字以后,却又被刘佳用笔特意将这些内容给划掉了。

重新被他写在下方的文字里,透露出了刘佳他自己的迷茫。他自己也无法确定,如果真给他知道到底是谁下的手,他到底会怎么办?

完全诉之予王法?感觉起来自己又不太甘心。知道凶手是谁,然后亲眼看着这凶手被王法制裁,倒也没违背自己的价值观。

但自己意识里的那股怨气,难道就能如此轻易地被消除吗?

由自己亲手把凶手给“解决”掉?光是想一想,就已经想得很过瘾啊!

刚才被刘佳他划掉的那两百多字里,写的内容可都是关于如何“料理”那个凶手。可他越写,就越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靠谱。

那些血腥手段可都是违法的事情,已经属于“犯罪”这个范畴之内。那些“处理方式”可不象自己以往随便去打的架,都是些毫无意义的“匹夫之怒”。

而自己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到底是不是真会有胆量按照想象去干呢?单纯打架与“暴力杀伤”之间的区别,刘佳他可清楚得很啊。

刘佳用笔将那两百多字的内容给彻底涂黑,然后把自己现在的纠结写了进去。

他在日记里自问:

“要是真有机会,我会有那样的胆量吗?”

除了自己的纠结以外,这次日记里他还写进了好多祝福的话。

他的语言成绩一向不好,文字功底比自己的女朋友可差得远。即便是写,也写不出什么煽情的话来。但在那反复写来写去的几句祝福语里,还是能看出他对自己兄弟的关切之情。

有关如何“料理”伤害自己兄弟的凶手,刘佳直到写完这次日记,还是没得出能够让自己认可的结论。

但在昨天下午那次“见义勇为”的事情上,他却毫不后悔当时的行为。

他“堂堂正正”地在日记里写上:

“如果那些人有所顾忌地偷,在官差赶到以前,可能还用不着我下什么重手。但下次再要让我遇上那些敢直接明抢的家伙,我还是非管不可!这种时候动不动就亮刀子的家伙,不就是随便拿别人的性命来胡闹吗?!”

这个想法,直到他日后在新闻上看到某个专访,也照样没有改变。在那节目里,将当时被刘佳“处理”过的那两个匪徒的身世经历,基本无视隐私地给还原了出来。

刘佳他看过那节目以后,原本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

在刘佳他看来,遇到某种程度的事情时,倒是可以马上去找衙门的官差,将所有事情都交给官府来处理。但在某些突发事件上,要是非得等官差到场再有所行动,那时候可不一定来得及。

与他类似的想法,在许多地方都实际存在。有些人甚至很恶意地在调侃,说人家官差永远都晚到一步,坏人刚一跑,官差马上就赶到了。

这些人却从来没想过,人家官差说到底还是个人,又不是什么能未卜先知的神仙。

人家官差是执法者,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可除了神仙以外,即便是常年四处巡逻的巡检,再加上在城市里人流密集区域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都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未卜先知”。

人家巡检能在接到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出发,以他们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就表示人家有正经在工作啦。

比如说那天理查。休斯急着往家赶,在限速六十公里的公路上超速了好几倍。巡检驾驶的巡逻车发现这种情况后,也没有胡乱追截,而是第一时间通知位于公路前方的同事准备堵截。

大家毕竟都是人,既然职责所在,那就好好完成本职工作。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愿意拿自己的性命来交换“完成工作”?

那些胡乱谴责说官差办事不力的家伙,除了刘佳这类真心不明真相的人以外,倒有不少人是纯粹出于恶意在批评。

如果只是在别人的工作上挑毛病,那还不容易?

除了名符其实的圣人以外,但凡是个人,做事情都难免会有错漏之处。至于胡乱提出要求,让别人做出些不现实的表现,然后便恶意批评说别人办事不力。这种言词,跟先射一箭再绕着箭四周来画靶子,两种脑残行为之间又有多大区别?

笔者在这里要介绍一下故事世界的背景。

从广义上来说,“官府”泛指王土国所有最高级别的行政机构。“官府”这个名称,也是王土国人民,或说王土国“百姓”对国内一切行政机构的统称。

“衙门”却是个具体的名字,是“官府”之下的某个分支机构,其主要职责就是“维持法纪”。

与这类似的分类,在本故事里还有一处。

所谓的“官差”,其实也是王土国人民的惯用语,是对那些在“官府”工作的人的一个统称。“官差”本身并不是什么职称,也不对应什么具体职务,而是个单纯的头衔。

而“巡检”则是“官差”里的一种,“巡检”是具体的职务名称。“巡检”是一种“官差”,同时在“巡检”之上还有“捕头”,“捕头”自然也是“官差”的一种。

大家有职务高低,但只是为了方便进行管理。

除了“巡检”以外,刘佳他今天上午在医院,所见过的那个名叫贾咏文的姑娘,象她这种被派到现场进行调查的工作人员,也是在官府工作的“官差”。

但她到底属于哪个部门,其实也有具体的细分。只不过对刘佳这种王土国普通百姓来说,分辨起具体部门来会比较啰嗦。所以大家出于习惯,多数把这类人统称为“官府派来的官差”。

其实在百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巡检”这个职称。当时从事该领域工作的职务,被官府命名为“捕快”。后来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捕快”这工作变成了现在的“巡检”。

也许只是为了让某些“捕头”听着方便?因为“巡检”这新名称听起来,与捕快有明显的地位区别?但由于年岁已久,现在也没什么人有兴趣去考究。

“巡检”这个工作涉及领域极广,除了行使执法权力逮捕违法犯罪者,更要维持社会秩序,比方说处理各类百姓的日常纠纷。

如前天有人到“刘记”饭店来闹事,如果不是当时闹事的人数太多,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聚众闹事,很容易引发社会秩序动荡,巡检们也不会当场就抓人。如果只是几个人彼此在闹矛盾起冲突,巡检到场也是以进行协调沟通为主。

刘佳与小关这对没血缘的兄弟里,还有一个“老三”张辉,张辉他就是位巡检。

不过张辉他现在还在试用期,只能算是个临时工,即所谓的协检员。他想要转正,还得认真地工作上一段日子。在一般情况下,协检员在转职为巡检前,多数要经过一年的试用期。

张辉是个身材相对中等的小伙子,他身材所谓的“相对中等”,自然是与他们三兄弟里的“老大”刘佳来“相对”。

他的块头在三兄弟里是最瘦小那个,他脑袋里懂的主意,却是三兄弟里最多的那个。说他是三兄弟里的“狗头军师”,倒也不算太过分啦。

当年在中学时代,张辉他的学习成绩常年都是三兄弟里最好的那个。每次重要的考试,这小子几乎都能稳拿全班前十名。

即便把他当时的成绩放到全校的排名里去,也勉强能算到全校前五十名里去。

与自己其余的两个兄弟相比,张辉他算是其中最不偏科的那个人啦。

刘佳从小由于家里的关系,一直都想当个厨师。小关则出于某种“听起来很浪漫的原因”,格外地喜欢开车。而张辉么,他小时候看过几本侦探小说,所以对“破案”有着那么一点点兴趣。

大概就是这个兴趣的缘故,三兄弟里就他一人平常最喜欢动脑筋。

关于张辉自中学时代以后的种种经历,在这里先不多说。现在要说的事情,就是发生在今天的事。

今天一大早上,就是他拨通了刘佳的手机,将关于“老二”的噩耗告诉给了“老大”听。

张辉他由于在校期间表现不错,还没从培养官差的学堂毕业,就被分配到某衙门实习。这个衙门离青云山其实挺远,倒是离海州大学和龙氏传媒有限公司比较近。

在地理位置上来说,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第一时间就知道青云山上发生的事情。

托了信息网络技术的福,不同辖区的各处衙门彼此之间,现在已经做到了“信息共享”。

不过这些有关信息,在正规途径下不可能泄漏到外界去。因为衙门之间的信息网络,与普通百姓常用的那个不一样。两者技术虽然都大体相同,但线路却是以物理方式隔绝。

除了衙门内部有人恶意往外透露信息,外人想到这内部网络里窃取信息,难度可不是一般地高。

张辉他最近常值夜班,无论是工作多年的老资格巡检,还是新分配来的“协检员”,都得学着适应“熬夜”这道关卡。

今天他负责的夜班时段,是晚上十点到早上七点。

这个班次虽然比白天的班次要多了一小时,但工作强度却相对要轻松不少。夜里还会向官府求助的人毕竟比较少,起码比白天时段要少得多。

象张辉这类“官差”上夜班,当然也要外出巡逻,但次数也不必象白天那般频繁。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夜班的巡逻偶尔还能找地方歇歇脚。

总之只要上班就会有活干,只是工作量多点或少点的区别而已。

上班又不干活这种情况,其实想想也知道不可能。尤其是在夜班,有的老巡检甚至会主动找事做。如果不找点事来干,难道让他们去睡大觉不成?歇脚和睡觉虽然都能恢复体力,但人一睡着再想起来,反应速度就会变慢。歇脚却能保持正常的基本状态来着。

张辉他所属的这个衙门与其他衙门差不多,都负责管辖附近一带几条街区及市区主干道。刘佳在好几天前,曾与关家父子在这附近的公路上遇到了“碰瓷党”。那次的结果,还是找到张辉他所属的衙门,让衙门派了巡检来解决问题。

现在还没到晚上十点的上班时间,张辉他提前了足有半小时,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向同值这次夜班的捕头报道以后,他还得等同一队的伙计回来,然后才好出门去巡逻。

跟他同值这次夜班的捕头也姓张,大名“勇义”。

张勇义捕头是退役军人,当年曾与小关他爸老关在一个队伍里当过兵。退役后他来到地方当上了一名巡检,前些年才担任了该衙门的“捕头”工作,现在衙门里大家都叫他“张头”。

张辉他可是个“有眼色”的年轻人,大家在同个衙门里工作,当然会懂得讲点忌讳。他自己可也姓张,要是当着这位同姓氏的“本家叔叔”面叫对方“张头”,怎么听着都不太合适。

这个“有眼色”的年轻人,打着“同姓三分亲”的旗号,私下与这位“张头”说话的时候,总是称对方为“义叔”。

在海州方言里还真有“义叔”这个词,通常都是指自己父亲的结义兄弟。张勇义捕头他可是积年的老兵兼老巡检出身,怎么可能听不出张辉的话里藏着私话?

不过话说回来了,“张头”他倒看这工作认真且够努力的小伙子满顺眼。再加上听这小伙子说,说是自己老战友儿子的“好兄弟”,所以很快就接受了“义叔”这个刻意套着近乎的尊称。

“张头”他当时是这么想的:

“要细算起人际关系来,我还真勉强算得上是这小子的义叔啦。”

两人之间多了一重亲近关系,并不能代表什么优待。由于多了这一重关系,张勇义对“临时工”张辉还格外地严格。就仿佛狮子训练幼崽那般严格。

可人家“张头”也把话给预先挑明了,明确表态说就是冲着多了这一重关系,才打算好好地培养张辉,说是所谓“严师出高徒”。

头脑里有许多小主意,却不代表张辉他是个好偷懒的人。“义叔”那话听着又的确很有道理,现在工作量比其余伙计高点,张辉他也真心认了。

能受重视,就表示自己以后的机会也比其余伙计多嘛。“七分努力三分机会”这种道理,张辉他可清楚得很。

后来张辉摸透了这位“义叔”的脾气,干脆改口把“义叔”喊成了师父。张勇义“张头”倒是欣然接受了这新头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