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凤绫自己的认知里,与其投身到娱乐圈里当艺人,她可是觉得她自己更合适当个戏迷。
当年的龙豪、兰凤绫,又曾经有过怎么样的青葱岁月?兰凤绫又是如何与志爷相识?说到这个话题,首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养育龙豪与兰凤绫长大的家。
在电视及电影广为人所接受以前,王土国人所看的演出,自然都是真人现场进行表演的戏剧节目。
现在的人是花钱买电影票进剧院看电影,或是按月付款给电视台来看电视节目。过去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大家自然都要到剧院去看戏剧演出。
要想演一出好戏,台前不但要有高水准的演员,幕后自然也需要好的制作团队。这道理无论是过去的传统戏剧,还是现代的影视节目,彼此之间道理都是相通的。
看戏剧是王土国人无论贫富都十分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由于国土地域辽阔,所以几乎每几个民俗文化比较接近的省份,都会有这几省份共通的传统戏剧流派。
海东省当然也有自己本地风格的传统戏剧,且还不止一种流派。光是海州一个城市,就已经有着几种各具自己特色的本地戏剧流派。
兰凤绫的父母,也就是龙豪的师父师母,在海东省周边一带算是颇有名气的戏剧演员。他们兰家是海东省某地的传统戏剧世家,从祖上好几代人起,就已经开始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
兰凤绫后来会进入演艺界,多少还是想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祖传的戏剧技术应用到现代影视里去。
她可是从小就答应过自己的父母,说一定不会让祖传的手艺在她这一代断根。不过她倒是没有答应父母,可没说一定要要把这手艺给发扬光大。
这里有件事情必须得强调一下,那就是兰家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挺不错。要是还得为自家人的温饱而犯愁,又有哪个脑子进水的人,会在这种前提下还会跑去收养或资助孤儿呢?
说到传统戏剧,就不得不提到王土国的传统搏击文化。社会上的普罗大众会喜欢去“看戏”,可不是所有人都想听唱功。对许多人来说,听着演员站在台上伊伊呀呀地唱,那可闷得很!
传统戏剧的一大看点,就在于“打戏”,包括了演员现场表演的打斗场面,还有就是飞上蹿下的特技动作。
现代影视的一大看点,差不多也就是刚才提到的“打戏”,道理是相通的啦。
过去的“热”兵器技术还不成熟,打仗自然是靠冷兵器。那些将人体特长发挥到极限的搏击技术,尤其是冷兵器搏击技术,自然是珍之又重的好东西。
那时候虽然也有热动力兵器,但由于技术条件制约,在实战中很难形成绝对的优势。在那个时候,一个人的最高战斗力,很受天生的身体条件所制约。
手里拿着武器,顶多只能比空手状态提升一定的战斗力而已。
现在的情况可不一样啦,利用火药或别的方式压缩空气,然后用压缩空气推动弹丸的热兵器技术现在十分成熟。就连身高两米多且天生神力的某个尼德兰巨人,在面对数名手持能够连续发射子弹的枪械时,都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话。
但传统的搏击技术并不是就此消亡,并不是就此就没了用武之地。
战斗中用不着,不等于没人喜欢看啊。传统的搏击技术里,也是有许多“不外传”的技巧,能把打斗过程变得很抢眼球。
而这“抢眼球”,当然不是指那些专门刺人眼睛的招式啦。
传统搏击技术后来与传统戏剧溶合在了一起,搏击术世家和戏剧世家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
兰凤绫的家族,就是这种结合着两种传统的世家。只不过她家的班底实力也不算很雄厚,就是十余名幕后人员支持着两位“台柱”,多年以来,一直都维持着这种“小康”的生活水准。
这两位台柱,自然就是兰凤绫的父母双亲。
为了在下文里称呼起来比较方便,兰凤绫的父亲将称为“兰先生”,而她的母亲自然就是“兰夫人”了。
兰氏夫妇是师兄妹关系。身为师父独子的小师兄,爱上了上门来拜师学艺的师妹。两人之间感情属于自然发展,途中也没遇到多少风波阻力,最后顺利结为了夫妻。
兰氏夫妇的性格与许多同行都不一样,他们之间的感情生活,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相比同行里占绝大多数的多情种子,他们在行内简直算得上是另类。
他们夫妻的生活里唯一有个遗憾,就是兰先生年轻时在练功的时候,弄伤了身体某个部位上的韧带,所以对生育能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夫妻结婚后,经过了五年幸福愉快的二人世界时间,但却还没自己的孩子。
要说对此完全不着急,那当然是在胡扯!
他们夫妻虽然在人前一直都表示:
“喜欢自由自在的二人世界,才不急着想要孩子。”。
但在背后,却已经开始拜访官府办的福利院,在那里物色起合适的孩子来。王土国以前有一种很迷信的说法,认为先收养一个或几个孩子,这样做会给养父母带来好运。
当然啦,就算是现在有点着急,也不是说就急在这一时半会儿。他们夫妻所说的“享受二人世界”,其实也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
所以这物色归物色,如果不是觉得很看得上眼的孩子,他们夫妻也不会轻易就收养回家啦。
出于“暂时还不想被外人发现心里意图”的想法,对于自己不时去趟福利院的行为,兰氏夫妇找到了个合适的借口--慰问表演。
只要是由人类组成的社会,就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孤儿,这种情况与社会生活条件没有直接联系。
王土国的官府针对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设立了有官方背景的孤儿福利院。
孤儿们在这个大环境下过着集体生活,在他们获得独立生活的资格,也就是成年以前,由官府拨出专项经费,以解决这些可怜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当然了,如果有人愿意收养某个孤儿。如果孤儿自己也不反对,再加上各项法律手续都办理齐全。这些曾经提前品尝过人生之苦的孩子,还是可以在成年以前,就提前离开孤儿福利院,过上与同龄人一样的生活。
兰氏夫妇每年都会不辞劳苦,分别拜访海东省内各地的所有孤儿福利院,每个院一年平均上门“慰问表演”两次。
他们这样做,固然是想发现与自己特别投缘的孩子。但除此之外,他们还真是很可怜这些孩子,想让这些由于集体生活而极少出门的孩子,有机会看到一些在孤儿福利院外边才能看到的表演。
兰氏夫妇今天在这个孤儿福利院的演出戏目,名为《小白龙枪挑铁滚筒》。
这名字听着,十足的俗气里透着几分古怪吧?其实这戏目是改编自王土国的一出传统戏目,该传统戏目的名字知名度极高,说是家喻户晓也不为过。
之所以要将著名传统戏目的名字,改成现在这种古怪的名字,改编者却是有不得不改名的苦衷。
王土国过去的领土,当然没有现在这般辽阔。现在的王土国根本就不该称之为“国家”,直接称之为“世界”也不过分。
而这个国家的领土能够扩张,能从老祖宗的小部落扩张成几乎整个世界,得以扩张的理由,自然还是由于战争。
过去的细节后人关心得不多,领土如何得来后人关心得也不多。总之大家只需要知道,接下来要讲述到的这场战斗,历史上发生过的这次战斗,其实是一场领土保卫战。
王土国的将军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领土,与归降王土国以后,却又发起叛乱的异族人发生了这场战斗。
在历史上的这次战斗里,绰号“小白龙”的那位年轻将军,在攻打被叛乱异族占领的某处城池关卡时,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前文所提到的“铁滚筒”,是当年冷兵器战争时常见的守城利器。在用金属外壳制造的圆桶内,包裹着大量石块或水泥,每一个重量不下三百公斤。
小白龙将军带兵攻打关卡,将军夫人则在后方亲自击鼓助威,队伍自然是士气大振。叛乱外族的头人见势不妙,便在朝廷大军快要攻至关卡城墙下方时,将大量铁滚筒不要命地投了下来。
关卡城墙的前方,有个坡度不算太陡的缓土坡。铁滚筒从城墙上方投下后,便可以沿着土坡一直滚下,途中正在向城墙方向前进的敌人,自然会被铁滚筒给撞死或撞伤。
甚至连站在坡底下的敌人,那些还没冲上土坡的敌人,也会被铁滚筒的前进冲散进攻队形。
叛乱外族头人的想法很简单:利用铁滚筒冲散敌人的阵势,自己便可以带兵趁机冲出关卡。然后以居高临下之势,向阵势大乱的敌人发起冲锋。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