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东宫。
李建成和李元吉大摇大摆骑着马,要去的地方是临湖殿,要去的目的是观景,但是必须经过的地方是玄武门。
在距离玄武门只有几十米的时候,李建成感觉自己像是麻绳穿豆腐,高兴的心情提不起来了,因为玄武门是异常的冷静,异常的肃杀。不祥预感立马出现在李建成的脑袋里,他不由得勒住了缰绳,警觉地查探四周,说道:“怕是玄武门有埋伏?”
在旁边的齐王李元吉回敬一句:“大哥,你怎么变成了胆小鬼了?”
可是,李建成没有接应李元吉的话,变得越发恐惧起来,下意识地掉转马头,李元吉也做了同样的动作。
李建成和李元吉顿时感到,“进了地府才伤心,一切都晚了”是他们此时最想喊出的一句话。
李世民已经等候多时,为了以后免遭受罪,岂能放弃如此机会,只有前进不能后退,只见他双腿一夹,座下骏马朝向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去。
李建成比李元吉年长一些,毕竟也经历过大风大浪,走遍了大街小巷,还是有大哥大的模样,所以他转身弯弓搭箭,向李世民射出了三箭。
但是,这三箭像是大路上栽葱,白费力气,在李世民的面前一掠而过,原来是射跑偏了。
李世民不慌不忙,拉满了弓,嗖的一声,利箭射穿了李建成的背部。
不用说,李世民已经干净利索地干掉了李建成。
李元吉更显年轻,可是光有一副空架子,唯有不要命的逃,兔子急了还会咬人,狗急了还会跳墙,很显然,他连只兔子都不如,只会逃。
丑是自然灾害,矮是因为缺钙,你李元吉更加是一个没气质的人,全身变得颤抖起来,就差点儿摔下马来,李建成眼看三箭不中,自己却反被李世民一箭射中,无奈地望着天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就这么快被人干掉了?
李建成已经成为被大石板压住的蛤蟆,李世民却觉得一定要斩草除根,方能把宝座坐稳,方为人上人,于是快马加鞭一阵各种砍,各种切,各种踩。
李元吉一愣神,被尉迟恭率领的几十个精锐士兵齐发箭矢,成了一只刺猬,最后躺在地上犹如死牛拉木马,一动不动了。
东宫方面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惨死的消息,几个下属们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为太子和齐王报仇,于是聚集两千人左右,迅疾奔向玄武门,誓死杀掉秦王府所有人。
东宫的有关部门觉得,此次杀向玄武门是坛子里捉乌龟,十拿九稳的事情,可是他们想错了。
因为他们必须经过一道大门,而大门的守护者是张公瑾,正是秦王府的人,他有一身武艺,尤其是双手力气极大,可以一人能够关上一道重达几吨的宫门,由于他的出现已经挡住了东宫方面军的去路。
张公瑾的另一个同事叫敬君弘,他可没那么幸运了,也许是太想在李世民的面前表现了,因此不听属下的劝阻,竟然以五个人的兵力抵挡东宫的两千人马,最终也落了个身首异处,这是李世民发动政变以来第一个牺牲的将领级别的人物。
而斩杀敬君弘的是东宫将领冯立和薛万彻,这也给了东宫方面极大的鼓舞,所以他俩转念一想,玄武门城墙坚固,何不来个直捣秦王府的手段?
可是,当他们准备转攻秦王府的时候,尉迟恭威风凛凛地赶到了。
东宫将领看到了尉迟恭,立刻变成了饭锅上的茄子,全身瘫软了,只见尉迟恭手上提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那分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
老大走了,小的们也就散了,其中有个叫薛万彻显现了一副小人相,尖嘴猴腮舌头长的丑陋行径,竟然选择了逃跑,死也不投降李世民,最终也死在了终南山。
当玄武门之变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整个人都崩溃了,完全没了继续荡舟的心情,几次昏厥,几次骂骂咧咧之后,我迎来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因为脸上斑斑点点染红血迹的尉迟恭已经来到了我的跟前,他不但没有跪下来说:“救驾来迟”,反而是直挺挺地拿着长矛,脸上多了一份我很久没看到了的表情:怒目和肃杀。
看到此景,我的脸色变得纸一样的苍白,心想一切都完了。
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之后,我暂时稳定了情绪,厉声质问尉迟恭:“没经过我的允许,你来这干嘛来了?”
我觉得我的声音俨然有了以往的洪亮,但是我也听到了内心的无奈和惊恐,在尉迟恭面前完全没有了杀伤力。
尉迟恭还是条件反射似的听到了我的询问,很礼貌地说:“皇上,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坏消息是太子和齐王叛变,好消息是我们已经帮您诛杀了他们两位,现在来给你报喜。”
狗屁,这是哪来的喜?这是哪来的帮忙斩杀?分明是瞎子帮忙,越帮越忙。
我知道,一个人的威严模样和震慑力量不是恒定不变的,当你的四肢和躯干已经被束缚的时候,当你的四周和属下已惊恐万分的时刻,你已经转化成了待宰的羔羊,下锅的面条,这时候的我就是如此苍白无力的模样。
听到了尉迟恭的一番叙述,我气得七窍冒烟,瘫软在地上。
等我醒来,最终证实了尉迟恭的说法,这互相残杀的一步还是走到了,可怕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场面是残酷的,是惨不忍睹的,无论是坛子碰到了石头,还是石头碰到了坛子,最终吃亏的还是坛子,我知道那两个坛子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一切都不能挽回了。
是谁酿成如此灾祸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是谁让他们走到今天如此凄惨田地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是我的优柔寡断,是我的耳根子太软,是我的一碗水端平的理念,害了他们,最终还是害到了自己。
一个皇帝,一个权威甚重的人物,已经无法避免先朝的夺嫡之路,这是一个父亲的责任,还是一个政治家的失策,是东宫有关部门的步步紧逼,还是秦王李世民的利益集团多日密谋的结果,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真相往往是令人悲痛的,伤害如此之多的脑细胞去想,是徒增烦恼和悲伤而已。
老李我定了定神,眼光迷离地对大臣们说:“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诸位,你们怎么看?”
站在下边的裴寂显然是比我更加迟钝,更加呆滞,只得慢吞吞地说:“瞎子背瘸子走路,有着您皇上指点了。”
而陈叔达和萧瑀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表情,面带喜色地说:“陛下,我们看应该如此这般,把太子位直接移交给秦王,兴许能把事态缓和一下。”
我知道他们如此用意,他们是看到大势已去,见风使舵,但是想想也不无道理,秦王实在是太强大了,可以说功盖宇宙,众望所归,虽说打仗不是所向披靡,但是没战必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完成任务,麾下又是将领如云,于是觉得封李世民为太子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我不能自我选择了,我顿觉自己是一颗棋子,任由他人摆布,那就当一个卒子也罢,但是我一定要体体面面地顺水推舟:“是的啊,我也是正有此意,前几年我都想把李世民立为太子了。”
令人措手不及的是,我准备下诏时,尉迟恭来了个得寸进尺的手段,我只好一一应允了。
首先,尉迟恭提出了一个要求:帝国的大军都由李世民指挥。
我勒个去,这不是**裸地逼宫吗?这不是直接把我赶下台吗?我知道这是阎王爷下请帖,不答应是不行的啦。
等我应允他们的话一说完,尉迟恭身旁的宇文士及飞奔出去,扯起了大嗓门,喊道:“皇帝陛下已经同意秦王取得了最高军事领导权,听话的乖乖放下武器,不听话的人头落地。”
东宫人士看到大势已去,再也无力反抗,纷纷表示一定追随秦王到老去,也暂时保住了自己的项上人头。
可是,近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李世民并未停下来自己手上的屠刀。
我听闻李世民斩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几个儿子,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已经把兵权交给你了,为什么还要赶尽杀绝,他们可是你的侄子,自己最亲近的人,虎毒都不食子,何况你是一个读过四书五经的人,我宁愿相信是你的手下自作主张下达斩杀命令的,为什么偏偏是你亲自动手的啊。
我都阻挡不了李世民的斩草除根计划,其他人更加是束手无策,呆呆地像吃了石灰水的泥鳅,等待李世民的到来。
战战兢兢地等待中,一身沾满鲜血的李世民赫然站到了我的面前,但是我都不敢直视他了,这还是我那乖巧的二儿子吗?这还是把亲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得力助手吗?
看来,一切的一切,我都被蒙在鼓里了。
接下来李世民的举动更加令我哭笑不得,因为他竟然跪在了我的面前,继而失声痛哭起来,我知道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的节奏。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