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国内有人打起了反对隋政府的第一枪,秦叔宝他们要十万火急地赶回来维稳。Www.Pinwenba.Com 吧
造反之人是我以前跟大家讲过的杨玄感,不过秦叔宝随大部队回国时,病好郎中到,晚了,他并没有参与镇压杨玄感,因为他只看到了悬挂在城墙上杨玄感的头颅。
不久,秦叔宝在洛阳附近与老上司来护儿相遇了,却没有出现惊喜的一刻,并不能回到伯乐来护儿身边,反而被分到一个从未谋面的张须陀手下当差,没法子当个大头兵得服从组织安排。
不过,庆幸的是,这支部队驻扎在他的老家山东历城,打回老家去,解放父老乡亲,这是做为一个典型的基层士兵秦叔宝憧憬的军队生涯。
事与愿违,秦叔宝并没有解放家乡又被迫随队伍到河北迎战卢明月部,这一战秦叔宝才真正露了脸。
卢明月,男,北京人,当时拥兵10万,自称无上王,气焰嚣张至极。
而秦叔宝所在队伍差得掉渣,七七八八的老弱病残加起来不到一万人,用站在凳子钩月亮形容非常恰当。
“妥协吧!”军中有人软蛋了。
“妥协,妥协,一脱鞋,整个屋子都臭了。”张须陀是烈火金刚出来的一分子,怎能言败?
好吧,开打,十个打一个,却分不出胜负,不能不说张须陀的领导能力是无人匹敌,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已经体现出了老张的大无畏精神。
卢明月问:“老张,你有多少人?”
张须陀说:“不多不少,一万人。”
卢明月说:“我有十万,你赶紧举四肢投降,会饶尔狗命的。”
张须陀笑着答道:“不怕,我们每人射十支箭就够了。”
两军对垒,相持不下,此时拼的就是温饱问题了。
据分析,卢明月部兵多将广粮草足,张须陀部兵少人老粮草无,再坚持下去,千千万万个像秦叔宝一样的士兵不是战死,而是饿死。
难题摆在眼前,张须陀想撤军,势必被卢明月追得屁滚尿流,所谓大树一倒,猢狲乱跑不是没有道理的。
该怎么办?
最后,张须陀想到了一步险棋,就是需要胆识过人的一小股部队半路埋伏,偷袭敌营。
此计一经说出,并没有出现我我的热烈场面,更多的是奉守沉默是金的原则。
张须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高声问道:“生死关头,唯有此计,方能撤军,何人为我行之?”
军中你看我,我看你,不一会儿有人大声喊道:“我知道有一个人能够担此重任。”
“谁?”张须陀像他乡遇故人喜出望外地问道。
“山东小孟尝秦琼秦叔宝,但他不在这儿。”那小兵有点儿失望地说。
“秦叔宝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关键时刻跑哪儿了?”张须陀气急败坏地吼道。
“将军,刚才我拉坏了要吃肚子。”秦叔宝有点儿语无伦次。
“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我们要完整地撤军,必须做到出其不意,大吉大利,攻其不备,打他后背,你愿意的话,给你一千人马,都归你管。”张须陀从来没有认真看过秦叔宝,今日一见谁想到军中竟然有如此伟岸之人,立马相中了秦叔宝。
张须陀高兴地分配完毕,忽然有个小屁孩儿大叫了一声:“我也愿意跟随秦大哥前往狙杀敌人。”说话的正是那向张须陀推荐秦叔宝的小兵。
张须陀满意地看着那小兵,只见他身材魁伟,与秦叔宝不分伯仲,唯一不同的是比秦叔宝多了几分稚气,叫罗士信,是秦叔宝的小老乡,都是山东历城人。
罗士信一没有当官的爹,二没有当老板的娘,从小就出去四处打临工,直到十四岁那年才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了辉煌的军事生涯。
要想实现自我推销,可不是吹牛皮赚钱,无本生意,那得有扎实的本领做基础。
英雄少年罗士信也不能免俗,也得使出真本事来。
刚入伍那阵,罗士信由于个小,张须陀怀疑他穿不合盔甲,不同意其上阵杀敌。
这可气恼了血气方刚的罗士信,简直是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看人,此时不发威,你当我是乌龟?
只见罗士信身穿重甲,飞身上马,弯弓做射箭状,活脱脱一个叱咤风云的小将。
往丑的说,张须陀此举是让一小股部队跟卢明月死嗑,当活靶子,讲好听一点叫掩护大部队战略转移。
有了秦叔宝和罗士信分别率领一千人在掩护抵抗,张须陀终于松了一口气,不但保住自己的小命,也挽救了自己的部队,这年代手上没人马,就像瓜地里选瓜,起看越眼花,是个睁眼瞎。
天黑了,该行动了。
秦淑宝和罗士信分别埋伏在潍水附近的芦苇荡,等着卢明月上当。
所谓输掉裤子不投降,说明竞争意识强。
卢明月以农民为主的部队战斗能力不算强,但是以人多欺负人少的手段却是他们的强项。
带着此等心理,他们进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一些人内心是吃了三天斋就想上西天,此人叫卢明月,他觉得自己只要敲定张须陀,不出三日必成江湖红人,中原霸主,粉丝超多。
要知道,在河南山东一带,政府军就属张须陀部队最得瑟,根据若想扬名立万必找名人清算的原理,卢明月找张须陀决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过,屁股上画眉毛,猫啃骨头狗抓鱼,对于瞬息万变的战争来说,不动脑子,人多也会吃亏的。
所以说,人少好过年。
为了迷惑和引诱卢明月军队,张须陀吩咐士兵撤退之时搞得狼狈点,甚至弄到丢盔弃甲的地步。
此时的卢明月笑了,立即下令追击,嘴里喃喃自语:“鸟在飞着,云在飘着,我在痛打着,小张,你也有今天啊。”
卢明月占尽先机,砍杀了张须陀士兵几百人,但是秦叔宝和罗士信就是没有动静,非常的淡定,好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好心情。
张须陀一个字:急。
卢明月一个字:追。
秦叔宝和罗士信也是一个字:藏。
他们个个都是老鼠爬横竿,爱走极端。
罢了罢了,决斗吧。
张须陀立马组织部队反击,正当两军处于胶着状态,秦叔宝和罗士信大喊一声,冲到卢明月的大营,杀得卢明月的士兵离离头上草,一刀一枯再不荣。
最震撼最可怕的手段就是火攻,顿时之间,大营之内,呐喊声起,火光冲天,卢明月士兵懵了,到底来了多少政府军,逃跑才是硬道理。
卢明月正在追着张须陀起劲之时,发现不对劲了,怎么自家的大营起火了,一拍脑袋瓜子,原来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立马组织队伍杀回去,看来卢明月是拿着绸缎擦屁股,不惜一切代价了。
因为,卢明月一想到老虎出来了,而敢去掏老窝的政府军肯定不会很多,生命在于运动,找死就什么都别动,救火要紧,保护自家的本钱要紧,这也叫做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
谁料,在卢明月带领士兵们折返回去保护大本营的时候,变得不快乐了。
本来,回家的路是轻车熟路,谁想有人在他大本营恭候多时了。
秦叔宝和罗士信迎头遇上赶回去的卢明月,双方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了,只得互相砍杀,加之卢明月的军心不稳,个个心惊肉跳的,根本不是手持长槊的秦罗二人的对手。
张须陀得到了解救,杀了个回马枪,把卢明月夹在了中间,他成了老母猪走进窄道里,进退两难。
卢明月见到大事不妙,再坚持下去唯有被砍的份,只好带了几百骑兵逃走,他这是把鼻涕往脸上抹,自找难看,偷鸡不成蚀把米。
随着卢明月的狼狈逃跑,秦叔宝终于如愿以偿坐到了自己军事生涯的沙发上。
张须陀以按劳分配的原则,秦叔宝从一个基层士兵成为了高级军官,因为他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军职:建节尉,属于正六品官员。
升官了的秦叔宝不遗余力执行隋政府的镇压义军政策,相当于一个消防队长,什么事儿都干。过了不久,秦叔宝跟随张须陀去征讨李密率领的瓦岗军。
先剧透一下,张须陀做梦都能想到,此战却是让他去阎王爷面前喝茶去了。
大业十二年(616)十月二十七日,张须陀按照杨广政府下达的“杀光一切造反者”文件精神,带着秦琼和罗士信等将领,像是树梢上吹喇叭,趾(枝)高气扬朝李密率领的瓦岗军驻地开拔。
他们在一个叫荥阳的地方干上了。
关于张须陀此战的结果我已经叙述过,总之他就是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在此不必赘述,值得一提的是阴沟里翻船的张须陀属下秦叔宝、罗士信却活得好好的,无力抵抗只能投奔裴仁基。
这是秦叔宝第三次跳槽,收获可不小,每次的官职都比前一次高。
裴仁基,男,字德本,天生骁勇善战,精于骑马射箭,但是我不知道他是哪年哪月哪日生,反而知道他是河东郡(山西永济)人。
此时的裴仁基担任的是河南道讨捕大使,目的也是和张须陀一起对付李密,谁想现在只剩下他这一支队伍,理所当然秦叔宝一伙人只能就近入股,死马当活马医。
但是,隋朝政府军有个致命弱点:每一个流血作战的将军背后都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监军。
对于监军这个行当来说,需要的是原则性很强的人担任,萧怀静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萧怀静屁颠屁颠地来当上了裴仁基的监军御史。
萧怀静原是杨广的小舅子,走到哪里都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嘴脸。
裴仁基奉命清剿瓦岗军,士兵们疲惫不堪,无心作战,本着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慈母般的伟大情怀,经常把军用物资分赏给了将士们。
有人不干了,仗都还没有打,开始分封奖赏了,这是啥逻辑?
萧怀素出来制止裴仁基的行为,说:“老裴,你这是光屁股系围招,顾前不顾后,军用物资是国家的,不是你个人的,容不得你私自乱来,我会上报皇上,你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如此不讲情面不管人家死活的人终于激怒了裴仁基和他的下属们,双方唇枪舌战几天,由于萧怀素是少数派,败下阵来。
一个上司一旦成为了少数派,就觉得自己好似被架空了,颜面何存,因此萧怀素越看裴仁基越像个米筛的架子,漏洞百出,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决意参他一本。
可是,萧怀素没等到自己的奏折递给上级有关部门,就被裴仁基获悉,以一个理由杀掉,并烧掉了一个让萧怀素走向死亡的这份令人气愤的奏折。
杀了人,就没有了退路,但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上山吧,风景就在山上等着你。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