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献蜜

2018-04-15 作者: 陈钰
猕猴献蜜

从前,古印度舍国有位名叫师质的婆罗门,家中虽有万贯财产,可是没有儿女,无人继承家业,心中苦闷焦急。Www.Pinwenba.Com 吧一天,他带上重礼,去请教六师外道,询问今世是否有子。

六师外道收下礼品,装模作样地相了半天面,才对师质说:

“观你面相,独来独往,命中只有财产,没有儿子。”

师质回到家中,满脸愁云,吃饭不香,睡觉不安。心想:若真没有儿子,我去世以后,这家产谁来继承?

一天,师质妻子的好朋友比丘尼来家中串门,见她丈夫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便问:“你丈夫因何事闷闷不乐,心事重重?”

“唉,都怪我没有生下儿子。”妻子说,“夫君为此请教了六师梵志,他们下了定论,说我们今世有财无子,因此愁苦。”

“六师之徒,是歪门邪道,没有法力,缺少智慧,不要相信。你知道吗?佛祖已经出世,法力无边,普度众生。对从前、现在、将来三世因果无所不知。你丈夫若前去向佛祖请教,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佛祖在什么地方?”

“在祗园精舍居住。”

送走比丘尼后,妻子将此话告诉丈夫。师质听后,将信将疑,决定先试上一试。于是,穿上新衣,来到祗园精舍,叩拜佛祖后,说:“世尊,今天来拜见你,有一事请教。”

“何事请讲?”

“我至今无儿女,请世尊相貌观面,看我今世命中是否有子?”

“据我观看,你在今世,有一儿子。此儿福德具足,长大后皈依佛门。”

师质一听,高兴万分。说只要有儿子,吃斋念佛,有何不可。明天,我在家中特备斋席,请世尊和众弟子接受我虔诚的供养。

佛祖点头,接受了师质的邀请。

第二天,佛祖同弟子众僧一起来到师质家中,依序坐定。师质夫妇热情地供上丰盛的斋饭。佛祖一行用斋完毕,谢过主人返回。

路上见一清泉,水甘味美,清澈见底,大家便坐在泉边休息,并用清泉水洗涮各自的食钵。这时,突然跑来一只猕猴,跟在阿难的身后,讨要食钵。阿难怕猕猴顽皮,摔破食钵,硬是不给。

佛祖见他俩争夺食钵,说:“阿难弟子,你把食钵给这猕猴,看它要做什么?”

猕猴手持食钵,立即爬上一棵高大的蜜树,盛了满满一钵蜂蜜,溜下树,毕恭毕敬地端着献给了佛祖。

佛祖一看蜂蜜,说:“这蜜不干净,赶快端走吧!”

猕猴仔细一看,见蜜里有虫。就非常仔细地把虫拣干净,又按佛祖的要求,在蜜里掺上泉水,调和均匀,才又献给佛祖。

佛祖这才接过蜂蜜,食饮蜜水后,递给弟子众僧,大家轮流品尝,觉得十分香甜,全都点头称赞。

猕猴受到众僧的称赞,欢喜不尽,手舞足蹈,又蹦又跳。谁知乐极生悲,高兴过度,失足掉进泉水中,顷刻送了性命。众弟子欲上前相救,佛祖阻挡道:“猕猴命该如此,不必去救。轮回转世,必有后福。”

猕猴淹死后,便轮回转世,投胎于师质家中。师质的妻子果然有了身孕,怀胎十月,生下一个男孩。说来稀奇,自从生下儿子后,家中所有能盛东西的器皿都装满了蜂蜜,满院飘香。师质夫妇喜不自禁,满月时,请来相师为儿子观相起名。

相师观相后,说:“二位放心,你儿生得相貌端正,世上无双,有福有德,善缘无比。孩子初生,家中自然出蜜,是吉祥瑞应,应名叫蜜胜。”

当时,佛祖在舍卫国广传佛法,蜜胜白小就受到了熏陶,长大后对三宝越发入迷。一天,他对师质说:“父亲,孩儿现已长大,我要出家,学习佛经修道。”

“不行,我就你一个儿子,不能出家!”父亲断然拒绝。

“孩子,你出了家,你父留下的这万贯家产谁来继承?还是不要出家吧!”母亲劝阻道。

蜜胜出家修道,请求了无数次,父母坚决不答应。这次,蜜胜下了决心,手拿刀子,恳求父母说:“如果今天不答应我皈依佛门,我就立刻结束自己的生命,死在你们的面前!”言毕,举刀就要自杀。

师质忙挡住儿子,说:“且慢,让我与你母亲商议一下。”

师质对妻子说:“佛祖曾经预言,蜜胜长大定要归依佛门。看来,今天再不答应他的要求,就会出人命的。”

妻子说:“那就顺从他的心愿吧。出了家,还是咱们的儿子。”

师质说:“好吧。蜜胜,既然你出家修道意志坚决,父母同意你出家。”

蜜胜听后,立即来到祗园精舍叩拜佛祖,请求出家学习佛法。

佛祖答应了蜜胜的请求。蜜胜剃去须发,换上法衣,成为沙门。佛祖为他讲说四谛圣法和法理。蜜胜听后,心开意解,很快获得了罗汉的果位。

蜜胜成为僧人后,常与众僧云游四方,传经布道。有时遇到口渴饥饿时,他高举食钵,念念有词。这时食钵会自然盛满蜂蜜,大家共同食用,解除饥渴。

当时,阿难对此心中不解,请教佛祖:“世尊,蜜胜前世有何功德?出家不久就成为阿罗汉,还能钵内流出甜蜜随意食用?”

佛祖说:“阿难,许多年前,有个名叫师质的人请我们食用斋宴,你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用过斋宴返回时,在清泉边上休息,有一猕猴争钵献蜜,不慎掉入水中一命归西。”

佛祖说:“你的记性真好,知道吗?那只死去的猕猴就是现在的蜜胜。因为献蜜有功,供养众僧,所以转生到师质夫妇家中,长大后皈依佛门,速成正果。”

阿难听后,顿时云消雾散。

根据《贤愚经》卷十二《师质子摩头罗世质品》译写

此故事绘于第8、58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