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奈国的一个太子名叫慕魄,长得十分端正,谁见了都夸。Www.Pinwenba.Com 吧
太子不但长得英俊,而且非常聪明,很早就知晓了世上各种事情,并能区分美丑善恶。可以说,上至天文地理,宿命星辰,下至人问万物,往来因果,他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绝顶的孩子,到了十三岁,竟然闭口不说话了。不管是谁,父母、大臣、侍从、百姓向他问好说话,他总是一言不发。这下可把老国王急坏了。
渐渐地,全国都知道了这事,百姓们也急得不得了。要知道,国王只有这么一个太子啊!小小年纪,便受到百姓的衷心拥戴,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可小太子依然如故。天冷加衣,到时吃饭,他任由大伙操持,给他什么就是什么,无欲无求,心似枯木。
有耳朵有眼睛,却像看不见、听不见一样。
老国王见到儿子这样,心里急得不行。更让他着急的是,此事若是让邻国知道了,恐怕要借着这事寻滋闹事,给国家造成混乱,挑起两国的纷争来,那可就麻烦了。实在没办法,国王便找来国内的婆罗门,询问道:“大家说说,我这个儿子整日不说一句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诸婆罗门说:“太子的长相虽然端正,貌似仁厚,其实心地不仁,图谋不轨,是要加害父母、为祸国家的,大王祖业毁灭的时候不远了。不信您想想看,为什么您有了这个太子后,便再也没有儿女了呢?这都是太子所克的呀!只有将他活活埋掉,大王才可以保全国家,安定祖宗留下的基业,然后才能连得贵子,不然的话,麻烦可就大了。”
国王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找来有威望的老臣们商议。有的建议将太子扔到深山野岭去,有的建议投到深水里,国王听了总觉得不妥。这时一位大臣说:“以老臣之见,不如挖一个深洞,里面修成居室模样,放些食用品,再加上五个仆人,将太子关在里面,听凭命运安排吧。”
国王听了,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告诉下属去做准备,同时告知太子和王后。聪明的太子听了非常难受,他叹息父王的愚昧,受人蛊惑而不自知,但又知父命不可违。王后心疼儿子的不幸,哭着说道:“我的儿子怎么办呢?”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只得听从国王的安排。
王后回到内宫,把太子所有的衣服饰物和珠宝都准备好,到太子动身那天,装到了太子的车上。仆人们赶着车,来到挖洞穴的那个地方。
这时洞穴还没有挖好。太子慕魄坐在车上,心里暗暗想着所发生的一切,不知不觉地轻轻说出话来:“父王和大臣百姓们都说我是痴呆聋哑,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所以不说话是为了摆脱尘世问的一切俗缘,抛弃那些无穷尽的烦恼之事呀!现在因为我的这一做法,致使自己被人认为是狂诈恶习小徒,要被关在这深洞穴里别离人世,难道这真是命运的安排吗?”
想到这,太子慕魄悄悄地拿着身边的珠宝饰物等,溜下了车。
周围的人们由于正注意洞穴的施工,谁也没注意到他。慕魄带着东西来到近处的水边上,仔细地洗净了身体,又涂满了香料,穿戴上名贵的珠宝饰物,一点儿也不像原来的太子了。他慢慢走到挖洞穴的地方,问那些挖洞的人们:“你们挖这个洞穴是干什么用的呀?”
施工的人们还没来得及说话,跟着太子来的仆人便抢着回答:“国王有个太子叫慕魄,本来很聪明,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痴呆起来,都十三岁了,却整天不说一句话,好像哑巴一样。国王听了婆罗门的话,要我们挖坑把他埋掉。这不,坑就快挖好了。”
太子慕魄听完,便对大家说:“我就是太子慕魄呀!”
大家一听,都惊呆了。仆人们急忙回到车前一看,果然车上没有太子,又回到坑前仔细看看衣着一新的太子慕魄,果然没错。这时,奇迹出现了,太子身上缓缓闪出光环,似浩天明月般圣洁动人。路上的行人经过时不自觉地停住了脚步,坐着歇息的行人也纷纷站立起来,连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都纷纷拥聚到太子跟前,听着太子那动人的声音。
太子对众人说:“你们仔细看看我的手脚身体和模样,哪一点儿像恶人呢?可为什么人们要相信骗人的谎言,要把我活活埋掉呢?”
太子说话条理清楚,声音清亮。众人感到像听到了圣旨一样,纷纷惶恐地叩头行礼,请求太子原谅并宽恕自己。
太子对大家说:“现在我已经被父王所弃,怕是不好再回去了。”说罢便要离去。众人忙拦住太子,要求他留下来。这时已有仆人飞速赶回宫里,将这一事情报告国王。国王听了,悲喜交加,立即带着王后一道驾车前往迎还太子。
就在国王还未到达时,慕魄心想:今后我要学习济世之道,让仁善亲近的道法深人民心,让普天下百姓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他正想着,国王的车子已来到眼前。
国王远远就看到了坐在树下的太子慕魄,不由得喊出了声。
慕魄见父王来到,便起身相迎,恭敬地请父王就座。
国王细听太子说话的声音,虽然平缓却稳含神威,似有震天动地的力量,可算得上是举世无双了。心里高兴至极,便请慕魄回国,让他管理朝政,自己愿意退位。
慕魄说:“父王,这不可以,您不知道,我是因为害怕再受地狱煎熬之苦呀。我的前世就曾做过国王,名叫顷念。在位时以德政仁法治理国家,奉行劝人从善的信条,国家二十五年来没有过官司讼状,也没打过仗,牢狱中从未关过人。朝廷对人民广施仁德之举,常常周济穷苦百姓。就是这样,我还是因为犯了一点小过失而在死后被打人地狱六万余年,遭受熬煎烹煮、生剥活裂之苦。受刑之时痛苦难受,求生不得求死不行。而这时您正在父母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生活呢,那时您可知道我在地狱中所遭受的种种痛苦呢?更不用说来分担我的痛苦了。那么,我犯的是什么罪过呢?那是我往昔做国王的时候,所管理的领域里有许多小的附属国。由于我生性仁慈,一味强调以仁德治国,各种法纪松弛,各个小国便觉得我软弱可欺,聚到一起商议,说我这个大王善良有余,刚健威猛不足,不能担当管理大国的重任,应当将我废掉另立新主。于是我便拿出大批珍贵财物赠送给各个国王,并许以高官厚禄安抚他们。结果众王接受了宝物和官位,收兵各归本国去,可过不多时又聚兵来攻,我仍用老法子安抚。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我宫里的大臣们都看不下去,纷纷对我说:‘大王呀,各小国愚昧无知,毫无道义,您多次以重金高官安抚他们,他们不仅不思悔过,反而变本加厉,贪得无厌,已犯了轻慢君王、谋杀叛逆的大罪。应当派兵镇压他们,抓住斩首,以免除祸害!’
“我回答说:‘身为百姓父母,应当以仁德教化众生,要能宽恕属下的过失。各小国国王们不懂世事,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幼稚任性,对他们只能慢慢教育诱导,我实在不忍心加害他们。我为王一日,就要施行普济众生之功,永远不兴诛杀惩罚之举。’群臣见劝不动我,只得作罢。
“后来,各小国见我一味迁就,气焰越发嚣张,索性肆无忌惮,兴兵再度打来,一路之上任意残杀无辜,涂炭人民。我听到百姓遇害的消息,心里十分难过,多次泪如雨下。在宫里穿戴起丧服,为诸国死难百姓祭奠,好像子女孝敬父母一样。消息传开,众小国的国王听说我慈悲为怀,爱民如子,为无辜百姓服丧,不禁都被感动了,一改残暴的本性,纷纷来降服归顺。我见众人改恶从善,十分高兴,拿出众多美食,宰牛烹羊,烧烤六畜来招待大家。虽然我最后降服了众国王,但毕竟伤害了许多无辜的人民呀,这就是我获罪的原因。”
慕魄太子讲完了自己前世的因果以后,国王虽然明白了不少,但毕竟是儿子的事而不是自己的过失,便对儿子说:“你已明白了前世的因果,得知了自己的罪过,又经历了多年的苦修,这已经是很好的了,何必还这样苦累自己呢?”
慕魄说:“我每次想到这些,心里便苦得不行,身体也像受了强烈刺激一样浑身冰冷,惟恐前世的吉凶祸福、安危成败会再次经历。所以希望自己不闻不问世上俗事,避免妄辨好坏造成的无尽烦恼。我的不言不语已使我少了许多麻烦事,想不到仍被世人所误解。就是这次您下令把我活埋,我原本也不打算辩白的,但不愿意看到您做了错事,招来罪过,日后会坠人地狱受苦受累永无出头之日,所以又说话了。我的性格是洁身自好,无求无欲,并不愿意做什么国王。人生在世,不过恍如一梦,所希望的合家欢乐也不过乐在一时而已。生活中的烦恼事是数不尽的,乐少苦多才是本来的生活,所以聪明的人,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一切要求和**如尘土一样不值钱。我正是想这么做,而您要让我为王,难免使我又萌生贪求索望之意,所作所为难免要给人带来负担,这可是国家之大患呀!我今天推掉这一切,就是抛弃了一切名利之心,平静地生活,没有任何非分之想,抛弃世问的荣华富贵,而思悟醒世济世的博大道法。这不正是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吗?”
国王仍然想让太子回心转意,便又劝他:“你是个智慧过人的孩子,将来是要成大器的,千万不要随随便便抛弃这一切呀!”
慕魄太子见父亲还要苦言相劝,便正颜对父亲说:“从没听说过父亲抛弃活生生的儿子的。你既然这样做了,就表示我们的骨肉之情已断。现在你苦苦相求要迎我回宫,这是白费事儿,我不会答应的。”
国王见独生子执意不肯,知道他决心已定,不禁心中茫然,无言以对。过了好一会儿才对慕魄说:“如刚才你所说的,前世做国王时广施善政,仅有些小罪过又不完全是你的责任,尚且要受地狱之罪。而我如今治国的政策谈不上仁政,没有多少仁德之举,倒有不少失误,往后保不住也要遭受地狱之苦呢。这些俗事看来也不能再拖累你了。”
于是,国王便听由太子慕魄去修济世之道。太子从此舍弃了即将获得的王位,全心全意修持学道,最后终于悟道成佛。
根据《太子慕魄经》译写
此故事绘于第13、17、38、69、184窟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