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槐总觉得背后有双眼睛在监视着自己,似乎自己干什么事他(她)都一清二楚。
贺槐刚当上局长那会儿,不少人请他吃饭,有的是下属,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学……怕伤感情,怕伤面子,怕别人说他清高,他都是来者不拒,有请必到。当然,他也是有原则的,不是所有人请他吃饭他都去,且每次都是他买单。每次到了饭店都是满满当当一桌子,吃的却不到二分之一,开始看着有点可惜,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手机号码是陌生的。贺槐去移动公司打听,因为涉及**,人家也没告诉他。贺槐也就没再深究,因为不是什么大事。
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来的短信,贺槐还是被触及到了灵魂。想想自己也是农村孩子出身,小时候经常吃不饱,平时几乎吃不到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吃点肉啃点骨头。即便是现在,仍有偏远山区没有解决温饱。想想自己那样浪费,真是罪孽啊。因此,再有应酬时能免的就免了,实在免不了的就简单点几个菜。
后来,熟人给贺槐介绍了一个包工头。包工头先是忽悠他盖办公楼,贺槐没答应,包工头就又说服他装修办公楼,说你新官上任应该有个新的形象。在局班子会上,其他几个班子成员也同意装修办公楼。贺槐就有点心动了。不料想,他刚刚决定装修局办公大楼。就收到一条陌生的短信: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这个短信让贺槐深思了好久,最终还是放弃了装修办公楼的计划。
在贺槐老父亲七十岁生日那天,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来了,给了老父亲一个大红包。起初,贺槐心里疙疙瘩瘩,因为老同学这个红包送得蹊跷,但是又没法拒绝,人家是给老父亲祝寿的,又不是给他的……想到这里,贺槐竟有点心安理得的感觉。
第二天,贺槐就收到一条短信,还是那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看到这个短信,贺槐有了主意,就趁着过年的时候,到老同学家拜年,给了老同学的儿子一个大红包。至此,他的心里才轻松了许多。
如此看来,的的确确有人在背后监视自己,必须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行为,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贺槐暗暗提醒自己。
有一次,贺槐到乡下调研。在村里走访时,看到那里的农民吃水困难,当即决定自掏腰包10万元为他们打一口井。
当井打成的第二天,贺槐又收到一条短信:在苏轼四十余年的坎坷仕途之中,他先后担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颖州、定州、杨州等地的太守。每到一任,苏轼都做出了相当了不起的政绩。九百多年过去了,许多地方长官为标显政绩刻意而为的形象工程都倒塌殆尽,而有关苏东坡政绩的三样东西还会不断流传下去,一是杭州西湖的苏堤,一是东坡肉,一是广东一带的东坡井。
还是那个陌生的号码!
此刻,贺槐觉得这个短信好温馨。这个陌生人是谁?是局纪检书记?不像。有些事他不知道啊。是局党委书记?也不像,他身体多病,几乎不在单位……会是谁呢?贺槐猜想了好多人,也没猜到会是谁。
妻子灵机一动,对贺槐说,你拨打那个短信号码试试不就知道是谁了?
嗨,我怎么就没想起这个办法?贺槐恍然大悟。但是,他还是留了一手,用妻子的手机照那个陌生的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一打就通了!是楼下开商店的老王。
老王跟自己非亲非故,为什么要发这些短信啊?贺槐百思不得其解,决定亲自找老王问清缘由。
老王听了贺槐的话,呵呵一笑,说你父亲没有手机,是委托我给你发的。说罢,老王拿出来一本书,说要发什么都是你父亲找的内容。
贺槐接过那本书一看,是《廉政小故事大全》。他既感动又愧疚,决定给老父亲买一个手机,他也要给父亲发短信。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