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成功能否复制?

2018-04-15 作者: 水鸿福
第6章:成功能否复制?

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医生对萧开即将贡献出来的医疗技术,都表露出浓厚的兴趣出来。

这些人的兴趣,迅速被各大卫生报的一些敏锐记者所主意,他们迅速将目光放在了夏海市政府保健科上面,准备采访这些保健专家……

保健医生,可以说是专门给领导治病的,想要采访这些医生,自然要让夏海市政府同意了,因此很多记者向下海市政府提交了采访的申请。

对于这些申请,夏海市政府很快就知道了。

作为一个政府,他们自然不可能彻底拒绝记者的采访,不然记者说几句夹枪带棒的话,那对政府的影响是不太好的。

当然这跟采访萧开不同,萧开因为掌握了一些国_家_机_密,政府不让记者们随便采访,那些记者就不能采访,如果要因此说什么夹枪带棒的话,那么记者所在地的政府可能都会出面警告一番,所以夏海市政府会阻拦记者过度去打扰萧开的生活,但是却不会阻止记者对政府部门的人进行采访。

更何况,夏海市政府保健科编写医书,这其实也算是一个令人高兴的事情,是好事。

对政府来说,坏事不让人采访那很正常,好事为什么要拒绝呢?

因此很快地,夏海市政府给记者们安排了一个采访,不过夏海市政府还是亲疏有别,给了夏海市媒体比较多的名额,当然这也是异种惯例了。

夏海市媒体得到了更多的名额,自然也投桃报李,私下表示会在报纸上好好地为夏海市歌颂功德。

采访,即将开始!

潘海生等保健科的医生,此时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净,觉得很有面子。

编写医书,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耀!

有记者的关注和采访,这也是荣耀,要知道很多人这一辈子都没有因为荣耀而被记者采访过。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要表扬萧开,但是也要着重强调我们整个集体在这里面发挥的作用。”在采访即将开始的时候,潘海生便在保健科内低声说了起来,“有技巧地向记者们如实展示我们编写医书的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切记不要自我吹捧。”

“潘科长放心,我们懂的。”一个医生开口道,“毕竟这医书是大家一起写的,我相信没有会把功劳往自己的身上死命揽,让自己变成一个笑话的。”

“我相信我们保健科的医生没有一个人会闹笑话的。”潘海生开口道,然后特别留意了一下那个医生,心理想着以后应该是不是提拔一下这个很会配合自己把自己心中想法说出来的人……

当然这个想法只是在潘海生的脑海过了一遍,真要等到潘海生这么去做,那就得等好多天以后的事情了。

接下来,众多医生开始接受采访了。

对方毕竟是政府部门,而来采访的记者大多数都是卫生报的记者,这一类记者,显然不会如同八卦记者那样喜欢挑拨离间,询问各种令人觉得无比难堪的问题。

因此采访的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

当然,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问道尖锐的问题:比如说新医书,萧开的医疗经验占据多少?比如说大家贡献多少?比如说版税如何分配?

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不过幸好萧开在先前和潘海生等人有过约定,所以当结果曝光出来以后,大家都不觉得脸上难看。

“潘科长,名人出书著作,一般会收取百分之八十的版税,为什么萧开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呢?”当采访到了尾声的时候,一个记者突然开口询问道,“这是否意味着这本书萧开做出的贡献很小,或者说几乎没有?”

“不不不,这本书萧开的贡献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他的医疗经验贯穿整本书的主线。”潘海生闻言,当即开口道,“之所以会有这个版税比例,那原因非常多的,比如说在编写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大家不停地讨论,不停地互相学习……我们彼此都在编书当中进步,萧开这人非常厚道,所以就只要了非常少的版税……”

潘海生作为一个老人,说话是非常有技巧的,吹捧萧开的时候,也不会忘记把自己这一群人推销出去。

“萧开是年轻人,他拥有年轻人的优点,比如学习能力强、记忆力好。”潘海生继续补充着自己的看法,“因此在一本书的基础方面,我们主要还是交给萧开来做,因为年轻人理论知识强,不会让医书出现太多的逻辑错误。我们老一辈的的优点就是经验充足,因此我们合力编写的书,其实就是把我们的优点综合起来编写出来的。”

众人听了潘海生的话,都愣住了。

“那么潘科长,您的意思就是这本书既有萧开的年轻锐意进取,又有你们的老辣经验?”一个卫生报的医生开口道,“那你可以为我们说说这书的具体_内容是怎么样的吗?”

“呵呵,具体_内容,不是这个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这里我就不公布了。”潘海生闻言,当即微笑着说道,“等我们的领导有批准我们进行相关采访以后,我们再来谈论这个事情吧,我相信到那个时候,大家应该会对这个书籍的一些内容感兴趣的,但是现在我们却不适合公布出来。”

众多记者听了潘海生的话,纷纷沉思起来,随即都点头离去了。

虽然潘海生说的话里面,蕴含_着让众多记者下次再来推广医书的事情,但是众多记者却会买账,因为对他们来说,只要一个事情有新闻价值,那就值得报道下去。

当然这次他们没有继续纠_缠萧开的事情,道理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这次拿到的新闻,已经够他们写了。

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新闻也是要一个个消化的,一下子出现太多爆炸性的内容,对报纸来说反而不是好事情,因为爆炸性的内容都说光了,后续内容无以为继,这报纸的销量都会受到影响!

可以说潘海生希望他们以后再来采访,其实他们也是这么希望的,因为没有人愿意一下子把新闻都用光,不然以后就没有新闻可以用了。

新闻,拼的就是速度!

在记者们走了以后不久,网络上终于出现第一个新闻:

“萧开与众多医学保健专家联手编写医书,普通大众受惠的时代是否来临了?大家解除疾病的痛苦,是否也回到那个非常迅速的年代。”

“据说这次编写的医书,以中医为主,是不是代表着中医规范化即将出现?作为炎黄子孙,中医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时代,我们有历史,却没有发展起来,希望这次中医可以因此发展起来。”

“普通人都能够看懂、看明白的医书?保健专家为何如此自信?全民自医的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各种各样吸引人的标题出来以后,很多人也开始观察网络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萧开成功了,便开始观察萧开的成功模式。

不过,大家这么一观察,很多人都觉得萧开的成功模式,似乎可以复制,又好像不能够复制。

可以复制的原因是只要有人砸钱、炒作,那么一个人很快就能够出名。

可是砸钱炒作之后,如果没有后续的规划或者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医疗水平出来,再度砸出来的神医绝对很快就会没落下去,甚至再度砸出来的神医没落下去以后,反倒会更进一步稳固萧开的名气,让那些用钱砸出来的神医成为萧开的垫脚石,因此可以说萧开的成功模式是没办法复制的。

另外,真正让萧开成功的,并不是名气和炒作这么简单,而是萧开的努力和上进!

萧开的医疗水平,一直都在进步,这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萧开的实力没有不停地进步下去,那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从理疗开始,到后面治疗植物人,萧开每过一段时间,医疗水准就有巨大的提升。

这样的提升,很多人都没办法做到,或许有人可以做到,但是可以做到的人不见得愿意在医学上面耗费这么多时间。

世界上有勤奋的人,自然也有懒惰的人。

有天赋的人其实一点都不少,但是有天赋又勤奋的人,几乎是非常稀少了,因此要复制萧开的成功模式,无异于找到一个有天赋又勤奋的人,这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没有一个团队愿意去寻找这样一个人。

在网络上因为萧开而一片沸腾的时候,萧开每天到医院去给病人治病以后,就是在自己的理疗馆内看起了医书来。

学无止境,萧开绝对不会因为成功地编写了一本医书,就认为自己不需要继续学习下去了。

相反,在面对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以后,萧开就知道自己的医书还需要进一步加深,他非但要学会给治疗普通疾病,还应该攻克大病,如果有一天他能够让现在的大病在未来就如同感冒咳嗽一样容易治疗,那他真的是功德无量了。

“萧开,楼下来了几个日国人,他们问你今天晚上有没有时间。”这天晚上,萧开刚刚结束自己的看书以后,一个理疗馆服务员便走了上来,“他们说他们过去曾经与你有治疗疾病的约定,现在想要跟你好好谈谈疾病治疗的事情。”

“哦?”萧开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开口说道,“好的,我知道了,我下去看看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