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人交往时,一定要诚实,即使是最细微的小事也要诚实无欺,不仅是因为渴望公平对待他们,也是为了你把诚实的观念深印在你自己的潜意识中。因此,你把这个必备的美德溶入你自己的个性中。
应原谅那些亏待你的人,而不去想他们是否值得你原谅。因为,你了解经由这项法则去原谅他人,将会加强你个人的美好德行,并消灭在你潜意识中的犯罪影响力。
你将时时对别人公平、公正与大方,即使你知道这些行为不会受到注意,也得不到奖励,因为,你了解,而且也打算应用这项法则。在这项法则的协助下,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一个人自己的行为与思想的总和。
在你必须去发现及暴露他人的弱点与错误的时候,你将利用这些时间来发掘及改正你自己的错误,因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你绝不说别人的坏话,不管你可能认为某人是多么坏,因为你不希望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埋植破坏性的暗示。
你承认,思想的力量是从生命广大海洋通往你头脑的人口。因此,你将不让破坏性的思想漂浮在那个海洋中,以免他们污染了其他人的思想。
你将征服人类最普遍的缺点:怨恨、嫉妒、自私、恶毒、疑惑、怀疑和恐惧,因为你相信,这些就是造成世界绝大部分动乱的种子。
当你的脑海中不再拥有达成你生命中明确主要目标的思想时,你将自动充满勇敢、自信、善良、忠实、仁慈、忠诚,以及热爱真理、正义的思想,因为你相信,这些都是这个世界进步的种子。
你了解,光是对“黄金定律”哲学的正确性抱着消极的信仰,不管是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因此,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你将积极地运用这项劝人行善的永恒法则。
你了解,你自己的个性是经由这项法则的运用,而从你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中发展出来的;因此,你将谨慎保护与这项发展有关的思想与行为。
你必须知道,只有协助别人找到幸福,才能使自己获得持久的幸福;每一种善良的行为都可获得报酬,虽然不是直接的报酬。因此,只要有机会,你将尽力协助其他人。
有人认为,“黄金定律”哲学只是一种理论,不能被视为是永恒不变的法则。他们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这种个人经验,他们向其他人提供服务,但却未享受到获得直接报酬的乐趣。
有多少人在提供服务之后、既未受到报酬,也未得到感激?你确信你自己有这种经验,不仅只有一次,而是有许多次。而且,你同样确信,你在将来还会有类似的经验,但你不会只因为他们未提供报酬或未感激你的努力,你就不再为人们提供服务了。
以下就是你的理由:
当你对别人提供服务,或是从事和善的行为之后,你已经把你行动的成果贮存在你的潜意识中,这种情况可以比喻为是对电池的“充电”。慢慢的,如果你进行了足够数量的这种行动,你将会发展出一种积极、有力的个性,将可把你和你的个性相同或类似的人,吸引到你身边。
被你吸引过来的人,将会回报你向其他人提供的和善行为及服务,如此一来,“补偿原则”将可为你平衡“正义的天平”,带回你的服务成果。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