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以超然的心态

2018-04-15 作者: 相如
第八节 以超然的心态

许多成功的人士,在事业的顶峰,都很超然,即超然的人生境界。

战国时的孟尝君有个门客,常常弹剑而歌,歌词无非是报怨没有肉吃、没有好衣穿、没有车马之类,而且给了这个要那个,没完没了。但孟尝君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有一次,孟尝君派这个门客到自己的封地去收租,他到了那里,却把地契和欠据当众烧掉,告诉佃户们说:孟尝君好心免了大家的地租和欠款,使佃户们欢天喜地,对孟尝君感激不已。

后来,孟尝君在朝廷失势被追杀,无处躲藏,多亏这里的佃户收留保护,才逃过了一劫。

原来,这位门客当众烧掉地契和欠据,是为了给孟尝君“买义”,让他“狡免三窟”,以备不虞。

李嘉诚就是这样一个千金买义的人。只不过,他买义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人心的支持,以便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

李嘉诚在股市纵横驰骋取得不凡的业绩后,又逐渐淡出股市。从1984年起,他先后实行了三次私有化。

这里所说的“私有化”是一个专门名词,是指改变原上市公司的公众性质,使之成为一家私有公司。

通过私有化,李嘉诚不再使长实系所有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实绩都暴露于公众面前,这有助于维护商业机密。在许多商业活动中,李嘉诚便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灵活性。

当然,对李嘉诚实行私有化的目的,我们未必需要了解,他实行私有化的方式,倒值得我们借鉴。本来,以他的股市经验,完全可以趁股市低潮时,以超低价格将公司收归手中,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充分考虑小股东的利益,以他们较满意的价格实行收购,充分体现了他的大仁大义。

顺便提到,李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也同样体现了照顾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同样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

故有人言,一般的商家,只能算精明。惟李嘉诚一类的商界翘楚,才具备经商的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又是其中最最聪明的人。

但是,凡经商皆是为利,如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嘉诚能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处处照顾股东和公司的利益,这在拜金若神、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能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不错,李嘉诚确实舍小利,而牟取大利。他拥金据银,却不大撤银纸追求奢侈,而拿出不菲的钱款用之于公益,就此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李嘉诚这种成全他人利益的做法,无疑是得人心的,所造成的良好影响虽然看不见,但时时处处都可能对他发挥良好的作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尤其是这样。但是,一个高尚或有智慧的商人,却往往首先考虑他人的利益,甚至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以求人和,以求更大的利益。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先生您最擅长的是什么?”

孟子说:“我懂得言语的诀窍,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正气。”

又回答景春说:“居住在天下这么广阔的地方,就要立天下的位置,行走天下的大道,做了民就随同人民的愿望,没有做官就坚守我自己的志向,富贵了不能放纵,贫贱时不能改变志向,权势强横不能使我屈服,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1932年,蒋介石任命石瑛为南京市市长。就任之日,石瑛身着布衣布鞋,手拎藤箱,避开欢迎的仪仗队,直入市府。此时正值一·二八淞沪抗战不久,南京市政局混乱,石瑛就任第三天,宣布三条准则:紧缩、廉洁、公正。

一天,英国驻南京总领事白朗德,要求为英侨民减免税款而约见石瑛。见面后,白朗德故意用英语同石瑛交谈。石瑛不动声色地等被翻译成中国话后,对白朗德说:

“请你讲中国话!”

“我听不懂中国话,石市长留学比利时、法国、英国18年,精通英语,为什么不用英语同我讲话?”白朗德顽固地用英语对石瑛说。

石瑛冷冷一笑:

“我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就得讲中国话,先生听不懂中国话,如何来任中国的总领事?”

白朗德听后双手一摊,叹了口气,仍用英语说道:“我很忙!”

石瑛突然起身,还是用中国话说:“我更忙!”说完转身走了出去。

这位刚愎自用的洋人本想疏通石瑛,谁知自讨没趣,只好吩咐其侨民如数交纳税款。

“石市长乔装卖菜”,在当时南京市民中有口皆碑。

那是在石瑛收到二封菜农的检举信后,决定亲自实地调查,看情况是不是如菜农所述:太平路警察分局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菜农,致使菜农不敢上街卖菜。

清晨,石瑛身着农民服装,挑着一担菜,来到太平路高声叫卖,果然有两名便衣警察跟上了他。没走多远,过来一位警察拦住他,勒令他交5元罚款。石瑛一再分辩,竟被拉到警察分局,值日警官更加蛮横,要将胆敢分辩的“菜农”拘押受审。两名便衣这时走过来,装腔作势地给石瑛解围。正闹得不可开交,神色慌张的警察局长赶来,一见面,连连向石瑛赔罪,又呵斥那几个警察:“快向石市长道歉。”

石瑛严厉地说:“被罚款的菜农凡有姓名的、地址的,尽快返回罚金;无法退回的,如数上交国库。今后再有这类事情发生,严厉查办!”

193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提议,扩建中山陵园,新建国府礼堂,要求南京市政府辟地。石瑛却认为国难当头,占用民地、拆迁民房与民生主义相背,于是拒不执行上司的提议,林森为此耿耿于怀。后来,孔祥熙借故取消了铁道部协助首都南京的12万元款项。石瑛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上拍案而起,当众将墨水瓶砸向身着法国西装的孔祥熙。

1935年3月19日,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汪精卫打电话通知石瑛:“明日下午,市政府科长以上的职员,全部到机场迎接日本《朝日新闻》访华贵宾。”

石瑛听后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我的职员决不迎接敌人!”便放下了话筒。

接着,他一面向秘书口授“明日下午,全体市政府职员放假半天”的指示,一面拟写“辞呈”,准备辞职。

卖国求荣的汪精卫以“违反国策”为由,批准了石瑛的请求,任命亲日派分子马俊超接任南京市市长。

石瑛离开南京前往昆山避居时,数不清的南京市民自发来到下关火车站沿线为石市长送行。面对民众的厚爱,一向性格刚强的石瑛禁不住热泪盈眶。

的确,历史上有太多的奸佞之臣、卖国之贼,但也有更多的忠贞不屈、浩然正气的爱国爱民之臣。这两种人都可“名”留青史,不同的是前者要遭受世世代代的唾骂,而后者却受到子孙后代的无限敬仰。

身为领导者只有一身的浩然正气,两袖清风,心中时刻装着自己的部下,才能称得上是一位好领导。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变得无情、冷漠,金钱似乎可以涵盖一切,但恰恰就是在这种环境里,奉献往往会换回人们内心的感动。以超然的心态和谐做事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