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26 利特尔法则——计算并有效缩减生产提前期

2018-04-15 作者: 齐忠玉;林海;杨智斌
工具26 利特尔法则——计算并有效缩减生产提前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传统的推动式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拉动式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并且降低生产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生产应变能力、提升生产效率。

众所周知,任何一批产品生产出来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工业管理将从准备原材料到成品生产出来的这一段时间定义为生产提前期(Lead Time)。准确计算出生产提前期对于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是一个前提,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我们重点介绍拉动式生产方式下生产提前期的计算。

1.利特尔法则

利特尔法则是用来计算生产提前期的一个应用较广泛的公式,具体内容是:

生产提前期(Lead Time)=在制品数量×生产节拍

在制品数量指的是在生产系统内部的原材料、半成品的数量,生产节拍是用来衡量生产能力的,即生产单件产品所需的时间。我们将在下一章予以详细介绍,现举个简单的例子解释一下节拍。如果一条生产线每小时生产10件产品,那么生产一件产品就需要6分钟,那生产线的节拍就是6分钟。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利特尔法则的计算方法。

此生产线由A、B两个工序组成,工序A的生产节拍为3分钟,工序B的生产节拍为1分钟。现有一个订单是20件产品,试问生产提前期是多少?

生产提前期=在制品数量×生产节拍

存货数量=原材料数量+半成品数量

=20+60

=80(个)

在生产节拍的确定上,我们要综合考虑两个工序,B工序的节拍为1分钟,而A工序的节拍为3分钟,A工序为生产的瓶颈,所以整条生产线的节拍为3分钟,即:

节拍=3分钟

生产提前期=80×3

=240分钟

2.影响生产提前提的因素

影响生产提前期的因素有哪些呢?利特尔法则告诉我们通过缩减生产节拍或在制品数量可以达到此目的。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生产批量的大小。

·生产转换时间的长短。

·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执行订单的顺序。

·日工作时间的长短。

下面我们通过研究一个实例来发现利特尔法则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如。生产提前期=(20+30+40+40+40+40)×1=170分钟

而我们分析一下这批订单的产品实际在各道工序上的加工时间总共为20×6=120分钟。

通过此例我们可以发现此批产品真正的加工时间是120分钟,而生产提前期却有170分钟,多出来的50分钟是哪里产生的呢?其实是被各工序存在的半成品所占据了。我们如何才能缩减生产提前期以快速响应市场呢?利特尔法则首先告诉我们手段有两个,一个是缩短生产节拍时间,一个是减少在制品数量。生产节拍的缩短涉及到整个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优化,改善并非易事。而上例揭示出在制品是造成提前期较长的主要原因,所以压缩在制品数量是缩减生产提前期的有效手段。

3.缩小转移批量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缩减在制品数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缩小产品转移批量。转移批量指的是产品在各工序之间流动时的批量大小。50件产品在前一道工序生产完之后一起搬运到下一工序,转移批量就是50。如果我们将这一批产品分2次搬运,生产出25件搬运一次,那么转移批量就是25。缩小转移批量的实际操作并不难,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比如搬运成本增加。我们就要从管理技术上下手把缩小转移批量的障碍清除,具体实施重点如下。

平衡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平衡要求整条生产线各工序的生产节拍要统一、协调。因为如果节拍不统一,存在生产瓶颈工序,那么即使我们压缩了转移批量,在制品送到瓶颈工序时依然会发生堵塞。因此,生产能力的平衡与否是前期。

缩短搬运距离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压缩转移批量会增加搬运成本,那我们就把这一问题解决,解决的途径就是缩短搬运距离。首先我们要尽量缩短工序与工序间的距离;功其次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比如天车在空中作业可以避免在制品在地面过道穿梭造成的搬运距离过长。

严格分类

在实际生产中,前一工序向后一工序转移在制品的种类可能很多,所以管理难度可能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对产品做好分类,可以通过推行5S活动来确保严格分类。

利特尔法则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生产提前期,要求对在制品数量的控制,体现了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特点,并为拉动式生产的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