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在小儿病的治疗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拔罐疗法简便易行、痛苦小而使小儿容易接受,且可以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的影响,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是家长放心的一种自然疗法。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肺俞穴、膈俞区、足三里穴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第一节 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支气管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及气候突变时容易发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状似感冒,继而出现发热、咳嗽、气急、鼻翼翕动、口唇和指甲青紫等症,重者甚至出现抽搐、昏迷。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穴区具有宣肺止咳、清热通络之效。
贴心提示
(1)小儿肺炎不可轻视,急性发作期必须送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可采用拔罐方法,以减轻症状,帮助恢复健康。
(2)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多饮水,注意保暖防寒以避免感冒等。
拔罐方法:选取胃区、肠区、左右结肠区、神阙区、脾俞穴、肾俞区、命门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10分钟左右。
第二节 小儿消化不良
小儿消化不良,多由非感染性及饮食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统疾患,临床表现为每日大便5~6次,甚至还要多,大便呈蛋花样或水样,黄色或黄绿色,有白色小块,大便酸臭,不思饮食,脘腹胀满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积滞”“泄泻”范畴,多因食滞中脘、气滞不行所致。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化积之效。可以配合小儿推拿方法,小儿消化不良一般操作手法有以下几种:补脾经(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旋推100~300次)、推三关(由前臂靠大拇指手腕部向肘部直推100~300次)、推六腑(由前臂的尺侧的少海穴向神门穴直推100~300次)、点压按揉足三里、天枢、中脘、章门、公孙等穴1~3分钟。摩揉脐部、小腹部、丹田等部位。每日捏脊一次,一次3~5遍,由下向上捏三下提一下。
贴心提示
(1)重视小儿的膳食结构,做到营养均衡,克服小儿挑食、偏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各种肠道传染病。
(2)多带小儿进行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加强胃肠蠕动,提高肠胃功能。
拔罐方法:选取胃俞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脾俞穴、中脘穴、神阙区、气海区、足三里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5~10分钟。一般1~3次见效或痊愈。
第三节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2岁以下婴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最为多见。中医学认为,本病属“泄泻”范畴,多因外感邪毒,内伤乳食,脾胃阳虚或脾肾阳虚,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而引发。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之效。
贴心提示
(1)治疗期间调整患儿饮食,以减轻肠胃负担,重症患儿可禁食6~8小时。
(2)注意幼儿肠胃部保暖,加强护养及卫生,提倡母乳喂养,幼儿断奶要尽量避开夏秋季节。
表现症状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哭闹不止、鼻塞流涕、咳嗽、打喷嚏、食欲缺乏等,重症者体温可升至40℃以上,伴有嗜睡或烦躁不安,咽部红肿,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有些患儿还出现腹泻、呕吐或抽搐等症状。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神道区、后巨阙区拔罐,必要时加拔腰中区、肝区、脾区等部位,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多拔几次,临床检验白细胞偏高,有炎症者,也要加拔肝区和脾区。
第四节 小儿高热
小儿发热且体温超过38.5℃时,称为小儿高热。引起小儿高热的原因较复杂,临床多见于外感风、热、寒等外邪而发病。因小儿体质稚嫩,若照料不周,冷热调节不当,很容易感受风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天气骤然变化时发病率较高。
贴心提示
(1)患儿宜多饮水,食物应清淡且易消化,多注意休息,保持大便畅通。
(2)重症高热不退,宜先采取物理降温法,及时送医不要贻误病情。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祛风退热、清心宁神之效。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神道区、脾俞穴、肾俞区、命门区、膀胱俞穴、气海区、关元区、中极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中脘穴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第五节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满三周岁的儿童尚不能自控排尿,睡眠中小便自遗的一种儿科常见病症。儿童由于大脑智力发育尚未完善而遗尿,不属病态;3周岁以上儿童尚不能自控排尿,每睡必遗,形成习惯,则属病态。主要表现为每睡必遗或一夜数遗,或时遗时止,连续数月。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男多于女。
贴心提示
从小养成按时排尿的习惯,白天玩耍不要太疲劳;不要打骂或恐吓小儿,睡前让小儿排小便,并注意夜间遗尿;积极查治可能引发小儿遗尿的其他病症。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温补脾肾、益气缩尿之效。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