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单位领导临时指派汝同志去外单位办事,由于路不近,事又急,且时间已不早,汝同志便当即丢下手头事务,出门跳上了一辆“公交”。
车里很闹,既人挨人又人挤人的。汝同志上去后,就一边朝身旁的人不迭声地说着“对不起”,一边赶紧伸手抓住了车厢里那根单杠似的吊竿。
也就在这时,凭着作家那份职业的敏感,汝同志发现跟他一同上车的那两个相貌很称得上齐整的小青年有点儿不大对头:他俩都一只手拎了件上衣——天又不热,甚至还很冷,他俩为什么要脱去上衣拎在手里呢?而且,他俩上车后还只顾一个劲地往人最拥的地方钻,眼神则显得那样的不安分……
小偷!汝同志脑海里就不由得跳出了这个词汇。
于是,在高度注意着那两人的举动的同时,汝同志便急速地运转着自己的思维,希望能想出个阻止他俩行窃的办法来。当然,这过程中,汝同志首先起的念头,便是可在他们实施行窃时冷不防大喝一声,然后来个人赃俱获。但这念头又很快被汝同志否定了——自己乃一介孱弱书生,可谓手无缚鸡之力,到时若出现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包括那受害者在内的别人都明哲保身的局面,那么,自己又怎么会是这两个年轻力壮的小青年的对手呢?而要是这两个家伙在事情败露后狗急跳墙,拔出刀子什么的来行凶,那就更是会办了坏事——这般人多之处,那肯定将伤及无辜呢!
思来想去又想去思来,汝同志最终到底是从身边一个有座位并正在那儿闹中取静地看着一张报纸的乘客身上获得了灵感,于是,他就故意用了能让那两个显然是心怀鬼胎的小青年能听得见的声音问那乘客道:“哦,同志你看的是昨天的晚报吧?不知上面有没有我们所把一个盗窃团伙一网打尽了的报道?”
“什么盗窃团伙?什么你们所?我看的是证券报呢。”
不用说,那人的这一回答完全是汝同志意料之中的。但他将计就计,紧接着也不管人家究竟是爱听还是不爱听,就眉飞色舞地讲起了一个虚构的、派出所民警破获了一起盗窃团伙的故事来……
当然,汝同志的故事对那两个小青年起了作用。这不,他们终于不再在那儿乱钻了。他们甚至显得比别的乘客更加的安分守己了……
就这样,车已到了第一站。车刚停下,那两个小青年便一声不响又逃也似的下车去了。
然后车又启动了。这时,车上的售票员忽然朝大家发话道:“喂,大家都看看自己有没有少钱包什么的吧。”
“怎么回事?究竟出了什么事?”听了售票员的话,车上的乘客们都纷纷边下意识地检查着自己的口袋,边七嘴八舌地问起了售票员来。
于是,售票员便朝车窗外努了努嘴,说:“喏,刚才下去的那两个人是小偷呢。”
“什么?他们是小偷?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差不多每天都在这条线上找机会下手呢。”
“那你为啥不早说呀?瞧,我们车上正好有便衣警察同志呢,不然就可以把他们一网打尽了呢。”
这回,那个在看证券报的乘客也忍不住开了口,这样说着,他还向朋友介绍别的朋友似的,伸出手来拍了拍身旁的汝同志的肩膀。
汝同志于是就一下成了车厢里的人们注目的焦点。一时间,汝同志甚至还被人们的目光灼红了脸。这同时,汝同志就忍不住很不像个便衣警察似的颇为感慨地叹了一句:“唉,小偷所以会这么大摇大摆,原因就在于……”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