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槟榔奇现象

2018-04-15 作者: 秦砖汉娃Q
第三十七章槟榔奇现象

在长沙生活了一段时间,杜康发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很多湖南人尤其是男性平时喜欢嚼食一种干壳果子。而且爱随时随地吐果渣,搞的很多地方地上散布着象粪便的条状东西。杜康后来才知道它叫槟榔。

杜康只听说过台湾流行嚼食槟榔、槟榔西施,没想到湖南也流行这种东西。就留意了一番,了解了一些槟榔的相关信息。

槟榔树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都有栽培。在台湾、海南及广西一部分地区,有嚼食槟榔的习惯,但多是新鲜槟榔。

湖南人嚼食槟榔以前只是湘潭一带的民俗,源自清初,俗谚“湘潭人是个宝,口里含根草”。湖南本地不产槟榔,则从外地主要是海南省购进槟榔果进行加工。早期的湘潭槟榔,是用石灰加糖熬成浆、涂在槟榔外表制成,被称作“石灰槟榔”。某些厂商为了让槟榔更“入味”,口感更强,甚至在制作过程中加入“666”、“敌敌畏”等农药。后来,改为用酒、糖精浸泡槟榔果后,点上桂子油、薄荷油之类的香料,称为“改良槟榔”,再予以包装,便成了一种日常休闲食品,并逐渐在市场上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大行其道,风靡城乡。

随着湖南槟榔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过去的手工作坊逐渐被新型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取代,催生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了以胖哥、小龙王、口味王、皇爷、七妹、宾之郎等一批现代化企业,并占据中国槟榔十大品牌。湖南槟榔品牌不断向外扩张,已将网络铺展至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鲁迅先生曾说“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广东人极少有吃槟榔的,产于海南的槟榔横远隔几千公里空降临到湖南,就被巧妙加工,开发出庞大的“湖南槟榔”行业市场。湖南人在中国食品行业又创造出了一个神话。

不过,海南人嚼的槟榔是鲜果,即绿色的新鲜果子,嚼出来是红色象血液。而湖南嚼的是干果而且是加工过的。

由于湖南槟榔业的迅猛发展、对槟榔鲜果的需求急剧增加,使得近年来原产地海南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格波动剧烈,2006年从每公斤6元一路突破20元,到2007年冲到了70元的高价;海南省槟榔种植面积2001年只有45万亩,到2004年便发展到了71万亩。统计数据表明,原料地海南省的槟榔年产值16亿元,而湖南槟榔产业年产值已达50亿元。槟榔产业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包装业、运输物流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并解决了一些社会就业问题,还成为湖南湘潭等地的重要产业。

槟榔一直是个争议不断的产业,主题是“有毒无毒”之争。

上世纪80年代,印度曾发起过一场关于是否废除槟榔生产、销售的讨论。当时印度口腔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医学界根据科研结果提出废除槟榔的生产和销售。台湾有两百万人以槟榔为生,高雄曾于2007年首次举办“台湾槟榔文化博览会”。台湾媒体曾报道,依据台湾“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呼吁为预防口腔癌的发生,民众应戒槟榔,有嚼槟榔者应定期接受口腔癌筛检。槟榔渣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让一些管理部门烦心。

对槟榔的争议硝烟在湖南也断断续续,媒体、社会民众、专家等都参与其中。抵制派引证“嚼槟榔发生致死事件、新华社刊发的隶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有专家和消费者曾建议能够像烟草一样在包装上印上嚼槟榔有害健康字样。

支持派引证“传统中医一直认为槟榔可以药用,利消化、可驱虫,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世卫组织研究结果含糊其辞,且槟榔致癌仅只是课题不是结论。”

这种争论最后不了了之。重要原因是槟榔已经成为一种湖南大众生活习惯;另外,槟榔产业已成为湖南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

槟榔广告漫天飞舞,由各路明星代言的槟榔广告充斥着湖南当地媒体。槟榔包装也纷纷由简变繁、上档次,五花八门,林琅满目。

从药用到嚼食,槟榔与可口可乐一样幸运,独具魅力,流传风靡,颇富生命力。据说湖南潮湿、冬日阴冷,嚼食槟榔利于身体。据说嗜好咀嚼槟榔可锻炼咀嚼肌肉组织,会导致脸部腮帮肌肉明显鼓起。杜康留意观察过,大致如此。

在湖南尤其是长沙,女性倒是很少吃槟榔,槟榔多是男人的食品,甚至是象香烟一样的一种社交食品,社会上流传着“槟榔加烟,法力无边”的顺口溜,即边抽烟边嚼槟榔。在聚会场所,接受别人发的槟榔就象接受对方发烟一样,容易融入社交圈。有些人喝啤酒时还把槟榔放进酒里泡着喝。许多男人还把槟榔当作零食,嘴巴得闲就嚼食槟榔。

杜康也试吃过,只嚼了几口,就觉得脸发红、头冒汗、有点眩晕感,有一种微醺的畅快,这正是吃槟榔上瘾的原因。了解才知道,槟榔本身含有生物碱,“心子”中含石灰汁、饴糖、酒、香精等混合物,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引起植物神经兴奋所致。

杜康对槟榔这种象甲虫外壳褐黑色的果子挺反感,自己不喜欢吃,也对嚼食槟榔的吃相、乱吐槟榔渣的行为反感。而且,杜康也在一片文章中看到:嚼食槟榔在台湾常被视为中下阶层的表现,与相关的文化(如槟榔西施、随地吐槟榔汁、满口红槟榔汁)俱难登大雅之堂;都会区的比例亦低于乡村、女性远少于男性,但青少年嚼食率愈来愈高。

槟榔,这个舶来品,是在湖南真是个奇怪、复杂的东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