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年一梦梅花

2018-04-15 作者: 凌尘
第14章 十年一梦梅花

“多谢。”重鸾将两人怪异的笑容看在眼里却不点破,那样的笑容虽不带恶意,重鸾却总觉得有些奇怪,似是有事隐瞒。

华公子方一回府便匆匆而去,忙碌了一整天,直到半晚时分方才赶回。

彼时重鸾正闲来无事,坐在廊下抚琴,两个小丫头站在不远处,皆是面露惊色。

“姑娘这琴艺真好,如此琴音,只怕这莫凉城内绝无二人能奏得出。”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她二人不过都是十三四岁模样,一脸天真烂漫笑容,偏偏说起话来有模有样,重鸾被她们逗得一笑,道:“倒是跟你家公子学了不少,文气十足。”

话刚说完就听门外有人应声道:“小丫头不懂事,莫不是惹了姑娘不高兴?”

三人循声望去,只见华公子一身华贵锦服,大步走进院内,对着重鸾点头致意,上前道:“不过她们倒是说的没错,姑娘这琴艺着实非常人所能及。”

两个小丫头一见他,连忙躬身行礼,道:“王爷。”

闻声,重鸾摁在弦上的手指蓦地一颤,动作虽未停下,华公子却听出那一声颤音,淡淡一笑,示意她们退下,而后走到一旁的石桌旁坐下闭目聆听,直到一曲终了收音,他方才睁开眼睛。

“民女见过王爷。”重鸾起身,正欲欠身行礼,却被华公子一把扶住。

“抱歉,之前一直未曾告知姑娘真实身份。”他说着眼底掠过一丝歉意,“实在是有难言之隐,望姑娘莫怪。”

重鸾不以为意,浅浅一笑,在他对面坐下道:“王爷言重了,其实昨夜在客栈,王爷已经表明了身份,如今离朝之中姓华之人又有几户?王爷自言排行老四,想来该是四王爷珩王。”

华珩不由笑道:“在客栈那时你不愿称我一声四哥,又道我身份尊贵,如此说来,你当时就已经猜出我是谁?”

重鸾不语,一笑默认。

见之,华珩不由朗声笑道:“果真是蕙质兰心,聪明女子,难怪九弟会待你至亲,连这张他爱不释手的独幽琴都愿相赠与你。”

闻这一言,重鸾面上笑容顿然一滞,惊疑地看了华珩一眼,复又垂首凝思。

华珩顿然明白了怎么回事,也跟着皱了皱眉,而后叹道:“看来我说错话了。”

重鸾摇摇头,道:“是重鸾愚钝,有眼不识泰山,未曾认出九王爷不说,竟还收下他这般贵重之物,实在不该。”

虽面带笑容,华珩却听出她语气之中带着一丝清冷疏离之感,不由面露歉意,道:“姑娘莫怪,我那九弟非有恶意,想是看出姑娘才情高逸,欲与你想结识,又恐这身份成为阻碍,不能与你倾心相交,故有所隐瞒。他既赠以独幽,待姑娘就必然是真心真意。”

话虽如此,然他心中却明了,似重鸾这般性情之人,怕是最忌对方欺瞒。

重鸾垂首敛眸,“多谢王爷,重鸾心中明白。”

华珩素来善言辞,此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一时间院子里陷入沉寂。

恰巧这时两个小丫头回来了,站在门外道:“王爷,天色暗了,该点灯了。”

“好。”华珩起身应道,又看了看重鸾道:“姑娘的那位朋友我已经派人去寻了,只要她在莫凉城内,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天色已晚,不打扰姑娘了,姑娘早些歇着吧。”

重鸾面色静淡,起身道:“送王爷。”

见她这般神情,华珩也不好多说什么,点了点头大步离去。

走出院子没几步,他停下脚步回身望去,只见重鸾还站在那里,伸手抚上独幽琴弦,动作轻缓,不由轻叹一声。

他这九弟总爱惹些风流事,不过,这个姑娘倒是确有不同之处。

这么想着,便侧身对随从道:“请珞王,就说本王刚刚回府,备酒请他一叙。”

随从应声离去,不到半个时辰,两骑便从珞王府的方向而来。

尚未走进锦榭便听得一声爽朗笑声,道:“四哥今日怎会由此兴致,叫我把酒夜谈?原本我还担心四哥今日刚刚回京,要早些休息,否则定是要备下酒菜为四哥接风。”

九华一袭墨玉色锦袍,坐在华珩对面,此时只见他向华珩举杯道:“四哥初回便请我来叙叙旧,莫不是有什么有趣的事儿告知与我?”

华珩无奈摇头,浅笑道:“这个时候你竟还想着趣事?今日面见父皇,你莫不是忘了父皇所言?欧阳姑娘这事,怕是你没那么容易蒙混过去。”

提及欧阳初云,九华脸色稍稍一沉,道:“我没想过要蒙混过去,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华珩也收敛笑意,凝眉道:“为兄刚回京中便听闻,九王爷恋慕青楼女子,并为此而冷落、嫌弃皇上赐婚的未婚妻子欧阳姑娘,终至欧阳姑娘伤心欲绝,自缢而亡。此事当真?”

九华不由垂首一笑,笑意冷冽,缓缓道:“大哥深居东宫,久不出户,三哥和六哥各掌刑部与吏部在手,事务繁忙,平日里便是四哥与我最为亲近,四哥以为,我可是那样的人?”

华珩想也不想便摇了摇头,转而道:“可是如今决断此事之人并非为兄。你外出素来是以九公子之名,之前这件事便也只有我兄弟几人知晓,可现在经这一闹,只怕满朝都要知晓,那个神出鬼没的九公子就是你,当朝九王爷华珞。究竟是何人,将这事宣扬了出去?”

“哼哼……”九华冷笑道:“自然是想要看我落难之人。

话音刚落,突然只听一阵轻缓的琴音传入水榭,九华一听,脸上的一丝冷笑也顿然消失,瞥了华珩一眼,只见华珩嘴角浮上一抹浅淡笑意,眸色澄明,似是心下明了。

“她怎会在此?”九华蹙眉问道。

“她离京遇袭,刚巧我路过,便将她救了下来。”华珩说着,微微一叹道:“这多亏了你送她的独幽琴,若非我认出那张琴,倒不一定会出手相救。”

九华失声一笑,却不多言,只是把目光投向琴音传来的方向,若有所思。

见状,华珩不由问道:“如此说来,传闻是真的?”

九华挑眉道:“我可能信得过四哥?”

看他神色沉肃,华珩知他有话要说,略一沉思,道:“你我兄弟,同失亲母,这么多年你我一直在找的,本就是同一样东西。”

说这话时,他一向温润柔和的眸中豁然就升起一层迷雾,面上闪过阴郁冷色,难得他会露出这种神情,九华看在眼里,心中已有了答案。

“没错。”他点点头道:“我所查之事确与十七年前的宫中惨案有关,当年母妃遇害之时,其实我就母妃宫中,被宫人藏在了箱子里。”

华珩神色一惊,道:“你看到了凶手的模样?”

九华摇头道:“当时宫中一片混乱,那些人又全都黑衣蒙面,根本看不到长相。不过,就在他们打斗时,我无意中看到其中一人左肩上有一个特殊的印记,虽然后来所有刺客全都被拿下并斩杀,可是当我买通看守尸体的宫人,检查完所有尸体之后,竟发现,并没有那个人。”

“印记……”华珩凝眉疑惑了一声,问道:“什么印记?”

九华不由得握紧拳,略一沉吟,缓缓道:“梅花图。”

兄弟二人相对沉默,虽不说话,却能明白各自心中的悲痛。

十七年前,宫中突然闯入大批黑衣刺客,分散到各宫中去行刺,当晚,除了被万明帝召去侍寝的张淑妃之外,后宫之中一后三妃九嫔几乎无一幸免,系数遇害,勉强活下来的两人,一人头部遭了重创,变得痴傻,另一人带伤逃到紫宸殿,正巧遇上前来刺杀万明帝的刺客,硬生生地替万明帝又挡了一剑。

除此之外,一众美人、才人等也死伤不少,加上各宫宫人,因这一次的刺杀死伤竟上百人。

万明帝震怒不已,命大理寺与刑部同查此案,挖不出背后主谋,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全部要以死谢罪。与此同时,宫中从禁卫统领到御前侍卫,杀的杀,贬的贬,一时间满城风雨,人人自危。

待处理完这些事,万明帝已是心力交瘁,想起死去的妃嫔,心痛万分,尤其是绍皇后和慕贵妃,本是他最宠爱之人,却在转眼间香消玉殒,阴阳两隔。

大理寺与刑部清查多时,虽将一众刺客全部拿下,却始终未能找出背后主谋,但是万明帝一番悲痛之后,渐渐回过神来,惊觉此事绝非外人寻仇,而是后宫之乱。

那天晚上所有人遇险,独独只有一人安然无恙,便是与他在一起的张淑妃。自那以后,万明帝渐渐疏离张淑妃,并派了人时刻紧盯着她,稍有差池便寻个由头惩治她一番。

彼时,替万明帝挡了一剑的闵修仪死里逃生捡回一命,万明帝不顾众人言语,当即封她为贵妃。张淑妃屡遭训斥,不免怀疑是闵贵妃向万明帝吹了耳边风,一时气恼,想要对闵贵妃下毒,却被抓个正着,万明帝一怒之下,下旨将她赐死。

到这时,宫中除却闵贵妃,一后三妃九嫔之位全都空缺,后宫无人,太后着急,提出选秀之事,万明帝却因心中伤痛难消,屡次拒绝。直到三年之后,经不住朝臣与太后的轮番劝说,这才答应以选秀充盈后宫。

自此,那一场人人闻之色变的惨案总也算告一段落,无人愿意再提及,大家都想着这件事能就此沉溺下去,被遗忘掉。

然而,他们忘了,有些人却对这件事念念不忘,便是当初那些妃嫔的孩儿。慕贵妃是九华之母,而元修容便是华珩之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