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书友1888504067的5888大洋,书友半泽100大洋的打赏!谢书友1888504067,书友欧安办公的月票鼓励!谢各位好友的推荐票!
现在本类型小说网站不安排推荐,对***排行榜,粉丝排行榜都屏蔽了,好在有这么多书友一如既往的支持!给您们鞠躬了!
---------------------------------------------------------------------------------------------------------------
“那个领导应该想,现在农田收回来了,还是在自己手中收回的,自己毕竟是农业局长嘛。也可以说自己当时没有收回是有其他客观条件不成熟嘛。怎么可能就把有功之臣不好点待。”南槐瑾说。
“他要这么想就好了,他就听信了谗言。有很多次上面要用我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不成熟呀,办法多,脑子活,原则上有时灵活了呀。反正找的缺点都是对我提拔非常不利的东西。这一耽搁就是一二十年呀,人生有几个一二十年。我做过统计,除教育卫生集中了很多有文凭有水平的人外,像我这样老牌的中专生都混得不错。就是我一个人还在磨盘里打转。不是前些年我的一个在省政府工作的同学到雎县调研,找县里领导问起过我,找了我,我可能就在这个副科上待一辈子。”韦大金说。
“还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了。”南槐瑾说。
“在县里能熬个正科级,又担任实职,有很多人还以为我是运气很好的。最后我才知道,我是班上最差的。行政级别低,官职小。就是一桩事做好了,没有汇报好,着了小人的道。”韦大金说。
“这样的事你有什么办法?”南槐瑾确实不知道这事应该怎样处理。
“后来有朋友见我不得翻身才帮我分析。我也才明白,当时应该把功劳给领导。”韦大金说。
“把功劳给领导,怎么给?”南槐瑾越发不解了。
“实际上很简单,就说这点子还是领导给的。”
“你不是说这领导自己亲身去处理了这桩事情的呀,自己怎么不用这个方法?”
“南校长,现在还没有哪个傻到去质领导的谎。大家就是心理明白也不会说你说的不是真的。领导也可以说这是故意留着考验继任者的智慧的。还也可以说是给继任者创造建立威信的条件的。在封建社会,有很多帝王就为子孙创造这样的条件。所谓新皇登基都要大赦天下。大约就是这个原因吧。”韦大金说。
南槐瑾知道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一般在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这种行为叫大赦天下。大赦是赦免的一种,它是指国家元首或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某一范围内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仅免除刑罚的执行,而且使犯罪也归于消灭。经过大赦之人,其刑事责任完全归于消灭。尚未追诉的,不再追诉;已经追诉的,撤销追诉;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归于无效。
水浒传里的武松就是在大赦天下之后回家途中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
两人再聊了一会儿后,韦大金就回去休息了。南槐瑾这几天有些辛苦,天才黑时,南槐瑾开始还有些疲倦感,后来任小梅的到来,和韦大金的聊天,再加上又喝了茶,现在人很兴奋,没有了睡意。南槐瑾想找本书看,可是手边的书都是看过的。才买的几本书也被喻洁几个人拿去了,只好翻看成语字典。南槐瑾对成语字典一直是当故事书读的。
南槐瑾随手一翻就看见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和这个成语的来历: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南槐瑾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还是把这个故事看完了,南槐瑾在在笑这个郑人的时候突然想到,这个成语故事里的郑人不正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人吗?再找找还有没有不知变通的人。南槐瑾在目录词条就找到了一个出人:
刻舟求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这也是不知变通的人。
南槐瑾接着看又发现鲁国也有不知变通的人:
执竿入城,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南槐瑾看见这个故事马上想到母亲白芙蕖讲的三个糊涂虫的故事:
从前,有个糊涂县官,老百姓常骂他是糊涂虫。
一天,他对一个差役说:“老百姓都在骂我糊涂虫,看来糊涂虫一定不是个好人。限你三天之内,抓到三个糊涂虫。”
差役奉命出了县城,走呀走呀,见一个骑在马上,头上还顶着一个大包袱。差役问他:“你为啥不把包袱放在马背上,而顶在头上呢?”那人却说:“顶在我头上,好让马省点力啊!”差役心想:这个人可真是个糊涂虫,就把他带回了府衙。差役带着那人骑在马上,刚走到城门口,又见一个人拿着一根竹竿,横着拿,竖着拿都进不了城门口,差役说:“这也是个糊涂虫,把他带回去吧。”三天的期限到了,第三个糊涂虫怎么也找不到,差役只好把这两他糊涂虫带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对拿竹竿的那个人说:“你不会把竹竿锯成短节节,不就能进城门了吗?!”差役听到这里,连忙对县太爷说:“第三个糊涂虫找到了。”县太爷问:“在那儿?”差役指县太爷说:“老爷,你也算一个呀!”南槐瑾看一看,想一想,人也就越发没有睡意了。接着知道s州也有一个:执泥绘像:s州一带的习俗是经商。那里有个读书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到秦陇一带经商,离家三十多年了,只是当初画在堂屋里的一幅像还保存在那里。有一天他父亲回来了。这人疑心他不是自己的父亲,就暗中拿着画像来同他比较,感到没有一处相似的,就拦在门外说:“我父亲的像又胖又白,而你又黑又瘦。我父亲胡子很少,而你却长着这么多的胡子,鬓角也都白了,都到了帽子和衣服上,一点都不一样!”这时他母亲出来看了以后也说:“啊!果真跟画像差远了。”过了一会儿,他父亲同他母亲多次提起过去的事,并谈到当时画匠的姓名以及绘画的经过,他母亲这才高兴地“啊”了一声说:“这是我的丈夫呀!”儿子于是就施礼,立即认了自己的父亲。
南槐瑾想,这样不知变通的傻子还真不少呢,接着又找了几个傻子。
表水涉澭:楚国人想要袭击宋国,派人先测量澭水的深度(并做标记)。澭水突然猛涨,楚国人不知道(情况),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乱得像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是可以引导过河的,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了,楚国人仍然顺着标记过河,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阴婴投河:有一个渡江的人,看见有个人正在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进江里去。小孩啼哭起来。旁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回答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那他的孩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胶柱鼓瑟。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邯郸学步: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
南槐瑾想,这些人都是不知变通的。古代的一变就通的案例该有许多呀。
南槐瑾首先就想到了曹操刺杀董卓时的变通:
曹操持王允所赠之七星宝刀立于董卓榻前。董卓前日染疾,不便起身,就让吕布去牵一匹好马来送给曹操以示感谢。曹操见吕布前去牵马,而董卓又面向里卧,知道这是刺杀董卓的唯一机会,便提起七星宝刀准备行刺。没想到董卓的前面有一面镜子,董卓从镜子里看到曹操提起了七星宝刀,便大声问道:“你要干什么?”这个时候曹操听到了屋外有响动,正是董卓麾下最为精锐的侍卫——铁甲士。如今刺杀已被董卓发现,就算拼死一击也未必能够成功,于是曹操不退反进道:“此刀正是我要献给董大人之物,正要拿给大人过目。”董卓从镜子里看见曹操面无惧色,而且手中的宝刀镶有7块宝石,刀锋幽萃而洗练,知道的确是一件宝贝,便起身欲接过刀来。曹操见董卓来接刀,心想只要他收下宝刀,到时自己借口有事离去,即使刺杀不成也可以留下一条命来。但是屋外侍候的李儒此时走进屋内,看到曹操手中的七星宝刀,顿时大惊。他曾在王允府上见过此刀,决不会看错。而王允与董卓争权早已人尽皆知,现在七星宝刀在曹操手上,虽说是献宝,刺杀想必才是真。于是不等董卓下令,李儒已经召集了数十位铁甲士围在了房屋四周。
果然如同李儒所料,曹操一等董卓接过宝刀便起身告辞,董卓只是被宝刀吸引而并未阻拦。当曹操走出房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数十个铁甲士围住了。他看见了一旁正在冷笑的李儒,明白自己的意图依然暴露,现在只有杀出去一条路了。于是曹操从腰间解下两只短戟,朝着包围最稀疏的地方冲了过去。董卓听见外面的动静,忙问近侍发生了什么事,被告知李儒正在指挥铁甲士截杀曹操。董卓大怒,正要拿李儒问罪,刚好吕布牵马回来。曹操看见吕布回来,大喊一声:“吕将军救我!”然后挥舞双戟朝吕布的方向杀了过去。李儒一面指挥铁甲士截杀曹操,一面对吕布高喊:“不要放走曹操。”但是他不知道,此时的吕布已经对董卓起了杀心,因为司徒王允给他的筹码更大。他本来也是见过七星宝刀的,之所以没有揭穿,是因为一旦曹操成功杀死了董卓,而自己便可以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了。于是他没有阻拦曹操,而是装出一副很奇怪的样子看着曹操骑上马逃之夭夭了。
曹操刺杀不成就献刀,然后迅速逃命。
南槐瑾看了会儿书就有些倦了睡意也就袭来,躺在床上还再把从韦大金那里获取的启发和从书本中吸收的养分加以比较,又有了更多的感悟。古代的将计就计就是变通的极致了。
南槐瑾就躺在床上搜素将计就计的案例。南槐瑾最熟悉的书之一就有三国演义,而且南槐瑾对曹操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这时就想起了在书中看到的曹操的两个经典案例:
将计就计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反其道而行之,使对手吃苦头,而且往往苦头还是对手自己找的。
曹操率领大军讨伐张绣,把张绣的军队围攻在南阳城内。张绣把城门封住,坚守不出。曹操不急于攻城,而是绕着南阳城观看了三天。三天过后,曹操命令士兵在城西北角上堆放干柴,而且召集全部军队,扬言在那里攻城。
张绣有一个谋士贾诩,在城上看到此景,便对张绣说道:“我已经知道曹操的用意了,我们可以将计就计。我在城上看见曹操绕城观察了3天。他看城东南角砖土的颜色有新有旧,参差不齐,设置的障碍物也多半被损坏不管用了,因此就想从这里进攻,可他表面却向西北角堆积干柴,故意制造一种假象,想骗我们调兵去西北角。他们一定会乘夜色从东南角向我们进攻。”张绣问道:“那该怎么办?”贾诩说:“这事好办。明天可以让身强力壮的兵士,吃饱饭,全部轻装,隐藏在城东南角的房屋内。然后让大批百姓扮成士兵,防守西北角。我们只管让曹军从东南角登城,等他们进得城来,一声炮响,伏兵齐出,定可活捉曹操。”于是,张绣采纳了贾诩的意见。
正如贾诩所说,曹操派人暗地打探城内的消息,暗探报告说张绣把全部主力都撤回西北角去,而东南角却十分空虚。曹操听了非常得意,说道:“他们中计了!”于是便命令士兵暗中准备好铁锹、铁钩和其他爬城器具。曹军的军队白天只进攻西北角,到了深夜二更时分,却从城东南爬上城墙。等到大批曹军都入城时,只听一声炮响,张绣伏兵四起,曹操立即撤退军队。张绣的军队奋力追杀,最终把曹军给打败了。
虽然曹操被将计就计的策略“暗算”过,但他也可以称作是一位将计就计的高手。
关羽被擒后态度强硬,坚绝不降,孙权无计可施只有将其处死。擒杀关羽后,孙权正志得意满,他的主要谋事张昭严肃道:“咱们的大祸不远了!”
“你这是什么意思?”孙权不解其意。
张昭道:“您杀了关羽父子,关羽是刘备结义的兄弟,曾誓同生死。现在,刘备已拥有两川之兵,更加上诸葛亮的谋略,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将领的英勇,一旦刘备知道关羽父子遇害,能善罢甘休么?一定会起倾国之兵,奋力报仇。我恐怕东吴难于抵御了!”
孙权恍然大悟,大惊失色地连连跺脚:“哎呀,我是大大失策了!可事已至此,应该怎么办?”
张昭说:“您不必忧虑,我有一计,可转危为安。”他的计谋就是嫁祸给曹操,他说“现在,曹操拥百万大军,虎视华夏。刘备要兴兵报仇,必定要与曹操讲和。假如两处联兵而来,我们就危险了!所以,我们可先派人把关羽的头送给曹操,以明白显示我们之所以擒杀关羽是曹操的指使。这样,刘备必恨死曹操,西蜀之兵也就不会攻我们,转而攻曹操。我们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从中取事。这才是上策。”
孙权依照张昭的计策,马上派使者把关羽之头盛入木匣中,送到曹操那里。
曹操因为不久前关羽水淹七军,又大挫曹仁,正坐不安席,看到关羽头颅送到跟前,顿觉解除了心中大患,十分高兴,“云长已死,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啦!”
曹操话音未落,阶下主簿司马懿站出来大声道:“这是东吴嫁祸于我们的奸计!”
曹操忙问他为何如此说,司马懿说:“当年刘、关、张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现在东吴杀了关羽,怕刘备报仇,所以才把关羽首级献给您,以使刘备迁怒于我们,不再攻打东吴,而跟我们算账。东吴却想在我们和刘备两败俱伤时,坐收渔翁之利!”
曹操一拍额头:“你说得有道理,我该怎么办?”
司马懿献计道:“这很好办。大王可以把关羽首级配上香木刻成的身躯,然后以大臣之礼隆重安葬。这样一来,刘备就不会恨我们,只会恨东吴而尽全力东征了。我们却可以观其胜败:刘备胜则也攻东吴,东吴胜就同东吴一起灭刘备。二处只要有一处被我们消灭,余下那一处也就不会长久存在了。”
曹操听后大喜。一切俱备后,曹操率领文武百官,以王侯之礼隆重为关羽送葬。曹操还亲自在灵前拜祭,并追赠关羽为荆王,派专门官员长期守护关羽之墓。这种葬礼,在魏国,可以说绝无仅有;以曹操的身份和人格,足可以称作是对关羽的尊崇礼敬。
刘备闻知,果然只恨东吴,发誓要倾国出动,与东吴不共戴天。曹操技高一筹,识破孙权嫁祸于他的计略,于是将计就计厚葬关羽,使孙权的计谋没能得逞。南槐瑾刚想了一会儿,要睡去的时候,就听见门外有人在敲自己的门。
【嘿,想免费读此书?快关注微信:和阅读】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