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现在有83位粉丝了,距100位粉丝只差17位了,好期待粉丝过百呀!书友们来呀!
谢好友1888504067的5888大洋,好友时钟钰588大洋的打赏!谢各位好友的推荐票!
---------------------------------------------------------------------------------------------------------------
再说南槐瑾和谭四平约好了了后,南槐瑾就又啃起了教育统计学。
南槐瑾开始还觉得这统计学有趣而且简单,似乎将来还有用,后来接触什么方差,正态,偏态分布呀。南槐瑾还勉强能够听懂。再往后,南槐瑾也觉得是天书了。好在这是选修。老师也只是点到为止,要大家回去以后慢慢消化吸收。南槐瑾在这个班还算成绩好的。好多人到正态分布时好歹都不能理会了。
南槐瑾就用自己的理解说:“这正态分布就像一个纺锤,中间的占的比例是大多数,两边少。正如同我们人的智力,有很多人的智力相等,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比人强或差,这就是两头。”
老师说:“南槐瑾的理解是正确的。推而广之,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智力相等,如果有差距也就是那些接受器的不同。比如有的学生是视觉接受强,有的是听觉接受强。有的视觉听觉都强,但别的器官又不是很强了。西方人给这种想象打了一个比方,就是上帝在给我们打开一扇窗的时候就关闭了我们的另一扇窗,或者是关闭了一扇窗后就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南槐瑾特别有感受。在平时娱乐时,南槐瑾对下棋的悟性特别强,但对于打牌却不在行,经常是打升级时没有人愿意和南槐瑾做对家。打升级那要两人的默契和判断的正确才能把牌打好,南槐瑾恰恰就差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后来有人发明了一种扑克的新玩法,叫斗地主。有的地方叫三打傻。就是三人打牌时有一人坐庄,被称为地主,另外两人被称为贫下中农。地主牌比贫下中农多三张。地主先出牌,如果地主的牌先出完,那么地主就赢了,反之则输了。南槐瑾每次当贫下中农就输,输在和对家的配合上,对家出牌,南槐瑾管了,对家说管错了,南槐瑾不管时对家又说南槐瑾为什么不管牌。该南槐瑾出牌,出单张牌也好,出对子牌也好,还是出顺子牌也好,还是三帯一也好,南槐瑾发现对家总是责怪自己。
所以南槐瑾很不喜欢打牌。就是要打斗地主,他也是有牌无牌,都尽量当地主,免得受另外一个人的责怪。南槐瑾当地主时反而经常打赢。南槐瑾就知道自己适合独立完成一个工作内容,不能和人家配合。后来南槐瑾就尽量注意自己的短板,在可以挑选工作任务时就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独立完成的。
幸亏他有这种自省。除了打牌,南槐瑾和别人的合作都得到认可。南槐瑾也一直解不开这个疙瘩。心里也一直不痛快
南槐瑾就一直认为自己的牌技差,直到有一次出门开会,几个开会的晚上无聊,打牌混时间。互相不了解,南槐瑾正想说自己牌技差时,前面一个人已经说自己牌技差,南槐瑾总不能再重复呀。就没有说。最后南槐瑾和谁配合都觉得感觉不错。
晚上打牌的几个人都夸南槐瑾牌打得好。南槐瑾就觉得奇怪了,自己牌技差可是在雎县的朋友圈里有名了的,怎么现在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完全陌生的人打牌怎么就不一样呢。第二天晚上继续娱乐斗地主,南槐瑾还是赢多输少。
晚上睡觉时南槐瑾就思考这个问题,终于想通了,原来自己在雎县的朋友圈里,开始一个人责怪自己配合差,这样就给其他人先入为主的印象,南槐瑾牌技差。出现配合上的差错,南槐瑾就要负主要责任。久而久之,人们就都认为南槐瑾确实牌技差。南槐瑾自己也产生了这种看法,自己也不自信了。国人都讲究修养。南槐瑾尤甚。在玩牌时面对队友的推责,南槐瑾都默认,有的人还很认真地将牌复原,然后来一个推演,证明自己的正确或者就是出错也是有理,是敌方太狡猾,放了烟幕弹才出现这个结果的。不要怪我。
南槐瑾从不解释也不推责,面对队友的责怪,南槐瑾不予分辨,其他人还会说什么呢。
由此南槐瑾发现自己朋友圈里有些人就是一个贪功,诿责的人。自己的默认来承担过错,娱乐还无所谓,但如果用于工作,自己可是太不划算了。我不贪功也不能代人受过呀。
南槐瑾后来作为自保,就和那些贪功,诿责的人逐步划清界限,减少来往,直至割袍断义。南槐瑾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不应该对朋友求全责备的。但有的朋友就不能算朋友,他的朋友标准是针对人家来要求的。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打牌时观战的,他看了几方牌了,真正的称为知己知彼的人了,某人出牌就被他评价。多数是嘲笑人家出牌臭。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牌技了得。后来南槐瑾也观察了这样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这类人是工作中的评论家,而不是实践者。他总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最后自己去做却是眼高手低。
南槐瑾听人家说酒品看人品。南槐瑾认为,牌品一样看人品。后来打牌娱乐都带点彩,和开始的只是贴条子就大不一样了。有人的表现就非常突出了。那种输不起的丑态就原形毕露。
说白了,你只要做有心人去观察,都会发现从你的身边人的表现看出他的个性特征来。
南槐瑾这么观察着人,再把《反经》经常翻阅,和自己观察到的相互印证。识人的方法,途径更多,也就更准确。现在南槐瑾可以借助看相,看喝酒,看打牌,看你日常的言行就能将你进行一个准确的判断。这里面最不靠气的是面相识人。
放学了,南槐瑾就到寝室把他的马桶包背着,现在是冬季,衣服穿的多,冬衣的口袋多,但二千多块钱揣在衣兜里还是鼓鼓囊囊的一个大包。两百多张钞票,厚厚的一叠,那时的大团结印刷的纸张又好,所以给人感觉越是厚实。南槐瑾也试着把款子分在几个兜里,那样就是几个兜都鼓鼓囊囊了。
南槐瑾在寝室就把钱用旧报纸一包,往马桶包里一塞,再在里面装了件衣服遮人耳目,在棉袄荷包里装了二三百元钱。
南槐瑾出了校门,就见谭四平站在门口左侧的一棵梧桐树下抽烟等自己。他没有看见南槐瑾,南槐瑾不声不响走到他身边也不吱声。谭四平一转身,看见南槐瑾就笑了笑。
“小南,我们两个去吃西餐怎么样?”谭四平问南槐瑾。
“好呀,西餐我还没有吃过呢。正好可以开洋荤。是不是很贵呀?”南槐瑾故意调皮地问。
“不贵,就我们两个,如果吃中餐也许比西餐还要贵呢。”
“我听说吃西餐什么刀呀,叉的,是不是很麻烦呀?”南槐瑾心里确实没有底,很想知道一些,免得出丑。
“不麻烦!这是一个习惯问题,也是熟能生巧的过程。”谭四平打消南槐瑾的顾虑说。
“我们平时用筷子觉得简单,西方人吃饭又是刀又是叉的,够麻烦。”
“其实我们用筷子吃饭才复杂。我们吃西餐很快会掌握方法,可是外国人要用好我们的筷子却不容易。”
“我也看见报纸上说过,国际友人到了我们国家,直夸我们聪明,这么两支棍棍竟然能灵活自如地夹起滚圆的鹌鹑蛋之类的。谭主任,请你给我讲讲吃西餐的规矩,免得到时候出丑。”南槐瑾很谦虚地说。
“好,首先是西餐的刀是用来切割食物的,不要用刀挑起食物往嘴里送。记住:右手拿刀。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制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将大片的蔬菜切成小片;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谭四平边说边比划。南槐瑾就在心里默记。南槐瑾现在正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记住这些完全是小菜一碟。
“第二是用叉,刀和叉是吃西餐的最主要工具。用叉的方法是左手拿叉,叉起食物往嘴里送的,动作要轻,捡起适量食物一次性放入口中,不要拖拖拉拉一大块,咬一口再放下,这样很不雅。叉子捡起食物入嘴时,牙齿只碰到食物,不要咬叉,也不要让刀叉在齿上或盘中发出声响。比如有了叮当的脆响,那就很掉底子了。”谭四平说到这里就看着南槐瑾。
“谭老师,请继续。真长见识。这听起来麻烦,实际上简单。不像我们的筷子,看起来简单,可是达到会用却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呢。”南槐瑾谈着体会说。
“第三是用勺子,勺子也是西餐餐具的重要用具。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切莫搞错。”
“吃个西餐还真复杂呀。光一个工具就这么多讲究,算了,我们还是去吃中餐吧。”南槐瑾头有些晕了。
“我们都是由不会到会的。你不去见识就永远见识不了。你接着听吧。这刀叉餐具的摆放也有讲究。餐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刀叉放在垫盘上呈八字形,刀口朝内,叉尖向下就表示你还要继续用餐;刀叉平行摆放在垫盘上刀口向外,叉尖向上则表示你不要用餐。汤勺横放在汤盘内,匙心向上,也表示用汤餐具可以収走。”
“谭老师,虽然我还没有吃,但我就有一种吃饱了的感觉,太复杂了。”南槐瑾说完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还没有呢,这只是向你介绍了餐具,还有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地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锯切成小块,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继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如果是谈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千万不可手执刀叉在空中挥舞摇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切记。不要用刀叉去指别人是很不礼貌的。哦。刚想到,有时候我们在进餐时会不小心把餐具掉到地上。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去拣。应该向服务生招手。让服务生替你换新的。还有。进餐时有时候会把酒水啊洒到餐桌上。这个时候也不要慌张。你可以用你的餐巾或者手纸先处理下。然后记住。要叫服务生他会把餐桌给你收拾的很干净。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
“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辞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汤盘中的汤快喝完时,用左手将汤盘的外侧稍稍翘起,用汤勺舀净即可。吃完汤菜时,将汤匙留在汤盘(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两人边走边说,主要是谭四平讲,南槐瑾听。南槐瑾在心里归类,前面讲的是餐具,可以取名叫工具论。后面就应该叫操作论。
“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如盘内剩余少量菜肴时,不要用叉子刮盘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应以小块面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条时要用叉子先将面条卷起,然后送入口中。
“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
“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先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要吃完上层后用刀叉将鱼骨剔掉后再吃下层。吃肉时,要切一块吃一块,块不能切得过大,或一次将肉都切成块。
“不可在餐桌边化妆,你不需要注意。也不可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有时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也许会引以为荣。不爱吃的从来不动,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不要,可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
“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应有礼貌地询问一声‘您不介意吧!’爱吸烟的男人们注意拉。”
“这抽烟的礼仪我不需要知道。”南槐瑾说。
“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认识,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可搭嘴插话。
“喝咖啡时如愿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后要用小勺搅拌均匀,将小勺放在咖啡的垫碟上。喝时应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垫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着喝。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四或六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
“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将外衣或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总之,西餐讲究一个礼貌。”谭四平讲完了。南槐瑾说:“谭老师,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国都邯郸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与潇洒,外地人很赞赏和羡慕。燕国寿陵一个少年,特别迷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竟专门到邯郸学习,他非常用心观摩、效仿、练习,过了一段时间,他没学会他们走路的姿态,连自己的也全忘了,最后是爬着回去的。”“哈哈,小南,你既坏又幽默,你是怕邯郸学步了。放心,今天你要是吃了西餐忘记怎么用筷子了,我就天天请你吃西餐,免得你用筷子了。”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