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是反映我过去读书时候的事儿,免不了也牵扯我现在的事儿。
现代生活杂事纷繁。深陷其中,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几年,最是让我魂牵梦绕的是少儿时代,是校园,是我的那些老师和同学了。
怎么说呢,念书多,同学就多。
尽管这样认为,但由于我经常遇到一些同学,有男的、女的、同班的、同年级的、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甚至脑海里没一点印象的都有。当然,没印象的不能说不是同学。
“哦,我听说老同学很能干的,每天在写书,写书能赚钱吗?”
问话者是我的小学同学周小明。我虽然对他直愣愣这么问很反感,也觉得我脸上的表情顿时僵住了,就想反问他,有哪个人写书是为了赚钱?
但觉得那么问有失风度,就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赚钱才写书。”
“那是为什么?”
“现在我不好回答你的问题,迟早你会明白的。”我一反常态,没有直截了当地回答他的问题。
这就更令他的好奇心不能满足了,我没办法满足他,弄不好还会有炫耀的嫌疑。
也有的同学和我一见面,是一种比较圆滑的口气。
“老同学现在忙什么呢?”
“看书。”
“在写书吧!”又说,“成大作家了吧?”
我一点也不喜欢别人称我是什么大作家,我充其量算得上是个作家。因为所谓的作家就是指发表过一些文章、出版过书的人,这已经成为人们的逻辑。但我还是觉得被抬举,就朝对方礼貌地点了点头后,想擦肩而过。
“……哎哎,对喽,听说你出版了几十本书,是同学中佼佼者啦!”
我已经人到中年了,淡定而从容,不需要别人来肯定自己,内心自有标准,也就在听罢他的话后还想擦肩而过。
“哈哈……别看你我见面少交往不多,是不是?可我还一直知道你哩,我们一起聊聊嘛。”
老同学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人到中年,无论是事业,还是别的,对一些人来说,好像都到头了。人们常常想的是找个人坐一起聊聊。我也一样,却又怕找人聊天占去许多时间。我毕竟有许多东西要写,要用许多时间的。但人家这么热情地主动跟我搭讪,我这老同学就该有个老同学的样子,不能无动于衷?于是,就给了人家面子,和人家聊就是了。聊的话题多是叙旧。
旧事重提时,彼此常常会发出无奈的感慨。
那个青涩的年代,那些青涩的人和事,都已经褪色了。
和老同学感慨完了,也就觉得时光飞逝,彼此该默默地祝福,希望大家一切都好,事业家庭生活和身体,像人们常规的祝福那样。然后生活继续,大家各有生活轨迹。然而这样重复许多次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了,不由得要拿起笔,写一写我过去那难忘的岁月。
我是一个从贫寒家庭走出来一路靠自己的人,虽说有大量作品问世,但我深知写作过程中时刻伴随着艰难困苦的感觉,所以写作要有一点自信,写出雅俗共赏的作品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我的发挥空间正在于此。
写我小学时候的事,写那些像故事一样的往事时,我笨重的身体竟然轻轻地摇晃着,写得非常利索,黑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思维激烈而狂热,写作的速度快了许多,一反平时那般小心翼翼、若有所思的状态。
一旦停下笔来,便感慨:“啊,我说,我们那时候多有意思啊,如果时光倒流……”
不是说小学的时光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也不是说重回小学是嫌那时候自己折腾得不够,而是因为小学时代是我成长的出发点,我的背景,我的许多选择与衡量的依据。
记得一九六八年秋,我们上小学了。
入学第一天是慌张而亢奋的一天,但我也有我的不快,因为排座位的时间,老师把我和一个姓万的女孩排在一张课桌上。虽然整个班里都是男女生排在一张课桌上,但因为这个姓万的女孩长得有些难看不说,脸上还布满鼻涕的痕迹,所以和她坐在一起就觉得别扭。所以入学第一天,我记得我是侧着脸和身子坐在课堂里,心中一直为我的不如意的座位愤愤不平。
那年我才六岁,直到毕业才十二岁。在我那样的年龄段,一般来说,能够记下来的事儿并不是很多,能把这些并不是很多的事儿一点一滴记得清清楚楚又属罕见。而我显然就另类了。
当时,我只知道老师是给我们上课的,并没有其它方面的理解。他们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人,老师说什么,我们要听什么。
记得老师向我们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按大小个子排学生座位。
排座位时,我们都站在教室门前,男生站一排,女生站一排。然后按大小个子,从小到大,男女搭配,走进教室,从左至右,从前往后,一个个往下坐。
排好座位,上课铃就响了。
老师走上讲台,清了清嗓子,就用炯炯的目光看着我们说:“今天是你们开学的头一天,我不想多说什么,为啥不想多说?你们知道不?”
我们背着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说什么。
老师又重复,我们才齐声长调地回答:“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们,因为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说过了,他老人家的话千真万确,就写在我们黑板的上面。”说罢她转身,用手向上指了指。
我们都仰头,看到了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看好了,这就是毛主席对你们的要求。如果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怎么办?”
我们以为老师会说,不管是谁,只有一个字:“揍!
但不是。
“那我告诉你们,谁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是不听毛主席的话,就不是一个好学生。”
我们谁也不吭声,听老师继续说。
“以后,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这很是了不起!毛主席说,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对不对?”
我们齐声回答:“对——”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我们的人生的启蒙……
老师开始给我们上课。
下课了,校园里人声鼎沸,杂沓的脚步声、吵闹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那辉煌热闹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
上课铃又响了。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往教室里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抬头挺胸,唱歌。我们当时经常唱的一首歌歌词中有这么一句“韶山升起红太阳”,于是就真以为每天早晨太阳都是从韶山升起。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才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
歌吧,便是书声琅琅。
我们摇头晃脑,自命不凡地念着“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二等于三……”;或者“b、p、m、f,d、t、n、l;或者朗诵着乌鸦喝水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又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喝不着水,怎么办呢?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它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我记得,我们班里只有五十来个孩子。当时的一些座位我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排头一个座位上,坐着小胖子任杰,他后边坐着我。
几天后,姓万的女孩不知什么原因不来念书了,老师又安排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徐丽和我坐一张桌子。徐丽后面坐着的是爱在桌子底下搞一些鸡毛蒜皮小动作的周小明。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