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回国,本来,李经方已经为康有为在京城最好的地段安排了一处豪宅居住。康有为发了一封电报,说原来曾国藩和李鸿章入京,都住贤良寺,我回京也想住那。李经方毫不犹豫地为康有为更换了住所,安排住进贤良寺的居士寮房。
北京的贤良寺,是一个环境清幽的古寺,最早在明朝时是著名的“十王府”,所以临近紫禁城。满清入关后,这成了康熙十三子允祥,也就是怡亲王的王府,十三阿哥允祥信佛,雍正八年允祥死后,尊其遗愿舍宅改建为寺,允祥死后谥曰“贤”,雍正皇帝钦赐寺名,依其谥号取名“贤良寺”。此寺是传统建筑风格,有山门、碑亭、前殿、正殿、经楼、东西配殿、居士寮房等,康有为就住在西厢的居士寮房中。
康有为回到北京,时已深秋,天气骤变冷,北风萧瑟,满地鹅黄色的银杏落叶,在寺院的地面翻滚,但因为贤良寺是外省朝廷重臣进京朝见的住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炙手可热的人物,进京都寄住于此,康有为此时的心情大好,大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感。
康有为一回来,李经方就主动登门拜访。康有为跟他讲起旅居考察日本政治的见闻,说日本有两点特别值得中国学习,日本的首相只对那些能增强民族力量的东西感兴趣,比如把神道教定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性和天皇是一致的,认为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裔;每次开国会,天皇都会配着剑,坐在国会最右边的华盖下面旁听,“议员们谁敢不听话,就以天子剑诛杀之!”讲到这,康有为做了一个拔剑刺杀的动作,把天皇的权威演绎得淋漓尽致!
李经方知道这最后一句,是康有为杜撰的,李经方在日本呆过两年,以候补道出任出使日本大臣,使日期间,李经方与日本朝野关系密切,对日本政治也颇有研究,他就是在日本期间听说了康有为,但“以天子剑诛杀之”这句话, 李经方听得很受用,仿佛自己将来就是中国的天皇!
李经方不是李鸿章的亲生儿子,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李鸿章年已四十,膝下无子,将李经方过继为嗣。但李经方很聪明,从名师,中举人,还随朱静山、白狄克等人学习英文,弱冠补府学食廪饩,极得李鸿章的喜爱。李鸿章后来生了嫡子李经述,但李经述比较老实本分,没李经方有才华,也不懂得人情世故,李鸿章仍以李经方为嗣子,称之为“大儿”。所以李经方觉得,如果李鸿章当皇帝,他继承皇位还是很有希望的,所以此时对“君主立宪”特别积极。
康有为这时趁机发表了自己的高见:“中国可以把孔教定位国教,大总统可以先祭孔,然后再择吉日登基称帝,再制定宪法,国之兴亡,在此一举!”
李经方道:“现在共和已写进共和国宪法两年,路人皆知,此时恢复帝制,天下人能同意乎?”
“中华文化,几千年不绝,大抵天下人还是习惯于皇帝,而不知道总统为何物!”康有为激辩道,他满怀信心地掏出一本厚厚的《日本政治考》,递给李经方:“有劳公子将此书递交令堂,这是康某在日本期间,遍访日本写下的考察记,耗尽心血之作,句句肺腑真言,针砭时弊。”
康有为的文章,确实妙笔生花,洋洋洒洒二十几万字,李鸿章看完,里面既有实例,也有思考,李鸿章觉得这时的康有为,比鼓吹光绪皇帝变法时要务实多了,李鸿章以前也听李经方讲过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多听到的是溢美之词,便也觉得这种制度恰好既民主又集权,很好克服了共和制的种种弊端,不过康有为毕竟变法失败,害得光绪皇帝成了阶下之囚,李鸿章对康有为的能力,还是表示怀疑,于是邀请自己多年老朋友,《强国报》的主笔、英国牧师李提摩太来到北京给自己当顾问,详细询问“君主立宪”制度。
李提摩太住在总统府,给李鸿章一五一十介绍了什么是君主立宪: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宪制,起源于英国,是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通过议会的立宪和立法,树立人民主权,通过君主的权威,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人民在法律的范围内生活,保障社会秩序。英国的制度反反复复,期间也多次搞过封建王朝的复辟,最终选择了这种优越的制度,英国才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成为“日不落帝国”。
李鸿章问:“这种制度有什么好处?”
李提摩太道:“君主退居幕后,只作为国家形象存在,国家政务,由首相组织内阁管理,这样即便国家出了动乱,君主又可以出来收拾乱摊子,重新组织新内阁。君主代代相传,国家就一直保持大体稳定。而且君主作为国家精神的象征,对国民的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李鸿章问:“现在泰西有多少国家是君主立宪?”
李提摩太说:“现在泰西所有剩余的君主,都是立宪的君主,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西班牙等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李鸿章说:“中国若采用君主立宪制度,先生觉得何如?”
李提摩太说:“日本承的是汉唐文化,君主立宪在日本能成功,我个人觉得君主立宪在中国也能成功。”
听李提摩太这么一说,李鸿章坚定了把中国变成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决心,他让李经方试探了一下淮军高级将领的态度,像刘铭传、丁汝昌、聂士成等跟随他多年的淮军大将,都巴不得李鸿章当皇帝,给他们封妻荫子,他们都支持李鸿章实行君主立宪,刘铭传拍着胸脯道:“我当初就劝老头子称帝了,谁要敢反对,我刘六麻子第一个剿灭他!”
李鸿章还电报给刘坤一、张之洞等督抚,将康有为的书和李提摩太的意见转给他们,介绍君主立宪制度的好处,而且申明,自己即便当了皇帝,也会废除宫中太监,君臣下跪之礼等,接下来就会制定宪法,年号都想好了,就叫“洪宪”。张之洞这些帝国老臣,经过这两年共和制的混乱,也表态支持李鸿章的君主立宪。李鸿章作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满洲国不同意,他就出兵收复满洲。
到这个时候,李鸿章觉得,只要再争取一个人的支持,他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尝试在中国君主立宪了,这个人就是在天津手握十万新军的宋骁飞,于是,李鸿章让李经方去天津小站找宋骁飞转达自己的意思。
那天腊八节,宋骁飞没有在练兵场,而是回家照顾于小婉了。中午,于小婉的肚子很争气,给宋骁飞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生下来就七斤重,宋骁飞很高兴,他也终于当爹了,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喜悦,这些年来他东奔西走,很少跟家人团聚。
此刻,宋骁飞抱着哭哭啼啼的小宝宝,慈祥的眼神盯着儿子白花花的肉屁股,一种安稳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宋骁飞的正室夫人秋伊,还有两个从朝鲜带回来的小妾金贤珠、李敏贞都站在他的身边,望着这个新诞生的小生命,满脸的笑容。秋伊这夫人还略带吃醋的语气,对于小婉说:“妹妹就是有福之人,我和老爷都这么多年了,肚子不争气,让你抢了先。”
宋骁飞哈哈大笑,道:“我可没偏袒谁,每月跟你们都是轮流睡的!等我练完这批新兵,保证和你们每人再生一个大胖儿子!”
不一会,阮忠枢、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等人都带着重礼前来道贺,宋骁飞道,“你们来就来嘛,还带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你们破费了。”
阮忠枢道:“大哥平时对我们关爱有加,今日喜添贵子,应该的。”
冯国璋趁机提议:“平日大哥管束得严格,不许我们饮酒,今日我们不醉不归呀!”
一行人哈哈大笑,宋骁飞不好扫了大家的兴,道:“平日也是难为各位兄弟了,今日我略备酒宴,犒劳大家,你们尽兴地喝。”
秋伊听了,便带着金贤珠、李敏贞去准备晚宴去了。
宋骁飞请段祺瑞他们到客厅就座,这时,管家来报,总统府秘书长李经方来访,宋骁飞颇感意外,自己生了个儿子,李鸿章没这么快就知道了吧。不过他也没时间多想,毕竟是李鸿章的儿子,赶紧去门口把李经方迎进了客厅,请他“升炕”上座。
李经方毫不客气地和宋骁飞一起“升炕”,看到下面太师椅上坐着的阮忠枢、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等人,道:“将军日夜为国事操劳,伯行真是佩服之至。”
宋骁飞比李经方的年纪小几岁,有一些交情,此时并不知道李经方的来意,道:“兄长说笑了,我今天刚添了一胖小子,兄弟们都是来道喜的。”
李经方恍然大悟,道:“恭喜,恭喜,我还以为你们在谈正事呢。我这里也没准备什么礼物,就把手上这枚戒指送给侄儿吧,这是南洋的商人送给家父的寿礼,他戴了不合适,就转赠给我了。”
说完,李经方取下自己左手上的一枚红宝石钻戒。
宋骁飞客气推却道:“哪能让你这样破费呢。”
李经方道:“都是自家人,别跟我客气,不然今晚我都不好意思住在府上了。”
宋骁飞一听李经方说晚上要住在自己府上,猜到他有大事要和自己商议,道:“这里都是自家兄弟,没外人,伯行兄如有正事,尽管先谈,一会兄弟们上了酒桌,该喝得东倒西歪了。”
李经方点点头,对宋骁飞说:“本来我今日只是来见你,大家都在,更好,我就不拐弯抹角了。康有为应家父的邀请,已经回到北京,现在就住在贤良寺,诸位听说了吧?”
宋骁飞这两年一直在天津专心练兵,对北京的事关心得少,康有为此行低调,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康有为回来了,便问道:“他回来做什么?”
李经方道:“家父有意聘请他当总统顾问,研究君主立宪的事情,各位意下如何?”
段祺瑞吃了一惊,站起身道:“共和二字,我们在练兵时,经常跟学员灌输,现在突然又回到皇帝的老路上,恐怕军心不稳!”
李经方道:“君主立宪,不是走当皇帝的老路,是以君主的权威,来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威严,这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制度,英国便是如此!”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