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勤奋也需工具强

2018-04-15 作者: 君子毅
第八百九十三章 勤奋也需工具强

日出而作,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周家庄从沉寂当中苏醒过来。农夫们拿起锄头去地里干活,妇女们开始张罗一天的家务事,而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去村中央的学堂,找学究上课去了。

小院里,周仁敲了敲秦峰的门。

吱呀声中,门缝里露出秦峰发髻零散的脑袋,眼睛通红,无精打采的模样。

周仁过来人,立刻打趣道:“老弟,晚上不要折腾的太久,白日里会没有精神。”

秦峰打了个哈欠,心说若是真折腾,爷也愿意一天没精神。你们谁能够想到身边有一位绝世的大美女,不能动的难耐?我列里个去,硬挺了一夜,比折腾还累。

“洗漱一下,小老儿带先生去看看村里的良田。”

秦峰心说赶紧看看,然后全军撤退,回去就睡。

少顷,秦峰无精打采的走出了房间,身后辛宪英也是没有一点精神,啊哈哈打着哈欠,又急忙捂住小嘴。

简单喝了碗粥,两人便跟着周仁望村外走去。

秦峰兴起中帮周正扛着锄头,哼着小曲,依然是回到小时候在老家种地的状态当中了。

弘武皇帝竟然扛锄头,看把式熟练,真是匪夷所思。辛宪英拿出纸笔记录着,至于昨天晚上只有四个字“一夜好睡”。

当秦峰来到村外,万顷良田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他静静的站在了田边。

秋风吹过一望无际的田野,吹黄了谷子。金灿灿的谷穗,在金秋的风中笑弯了腰。谷浪滚滚,在这里,天地间只有一种色彩,汇聚成金色的海洋。

地里的农夫,黝黑发红的面庞爬满了笑容,那是劳动的甘甜和丰收的喜悦。不论多么艰辛,无论流了多少汗水,当饱满的谷穗映入眼帘的时候,农夫的心中唯有喜悦。

置身在其中,秦峰的心中只会有一种情绪,那就是丰收的喜悦。

而辛宪英大眼睛闪烁着欢快,金黄灿烂的田野,昭示着弘武元年的大丰收。

这个时期,还没有高产的玉米,北方秋季里丰收的是谷子,也就是粟,也就是小米。还有一种更加古老的称呼“稷”,遥远的时候,“稷”养育了中原的部落子民,估计跟“社稷”一词的由来也有很大的关系。

“禾山先生,您来的太是时候了,从今天开始,俺们周家庄就要收割秋粮了!”

“老村长,老村长,祠堂的祭礼已经准备好了,您快去吧!”

丰收祭,收割、尝新、入仓,朴实的农民都会举行相应的祭祀仪式。百姓们向祖先神灵祷告,祈求保佑农作物顺利收获,并预祝来年五谷丰收、人畜两旺。

秦峰挥舞着镰刀,收割着谷子,汗滴禾下土的时候,他早已经忘记了疲惫。身边,无论是庄稼汉,还是妇女老幼,皆是丰收的笑声。

“先生好把式!”农夫们赞扬着秦峰的收割的手段。

秦峰擦了擦汗,泥土染了一头,道:“记得小的时候,跟爷爷割麦子,一不留神就割到了小腿……。”

“原来先生也是农家出身!”

“先生走遍江湖,一定会学有所成,将来一定是能成大事的人……。”村民们毫不吝啬赞扬的朴实语言。

很久很久以后,辛宪英从未忘记过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她从来没有想到过一位帝王,竟然会割谷子。挥舞着镰刀,卷起腿,满身土,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的弘武皇帝,收割着丰收的谷子。每一次挥舞,就是一大把。在辛宪英看来,弘武皇帝此刻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人心、天下……。

第二天的时候,已经有村民赶着牛犁地,准备播下明年丰收的种子。

汉代,已经产生了有犁壁的直辕犁,虽然有双辕和单辕之分,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也就是两头牛并排走,中间一个杆子。这种犁地方式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杆子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两头牛齐头并进由于杆子没有弹性在中间拽着,走不偏也比较容易驾驭,所以效率也较高。

然而在第三天的时候,周仁望着一望无际光秃秃的耕地,开始唉声叹气。

秦峰就不明白了,“少说数万入了仓,这一季的粮食就足够周家庄一年吃喝不愁,您老怎么愁眉不展?难道有人剥削?”

“不不不……。”周仁急忙摆手,“弘武朝吏治清明,官员不会剥削俺们,士族也不敢犯法。”

“那您老愁个什么劲?”

“谁会嫌弃地多……。”周仁道:“村子里只有十余头牛,如今的田地已经到了极限,无法再开垦良田了。”

秦峰恍然大悟,原来是农民想要更加富裕一些,那么地就要更多一些,但是受制于生产力的不足,无法拓展出去了。

所以秦峰也开始愁眉不展,他身为大秦朝的皇帝,心里的确也想要拥有更多的耕地。“多生孩子少种树!”

“也只能如此了!壮丁多起来后,也能多种些地。”周仁道。

秦峰则是在想,怪不得后世初期的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没有机械化的前提下,还是人多力量大。

整日里,秦峰就是皱着眉头思索。

辛宪英看到后,娇呼真是幸福烦恼。

“曲辕犁!”秦峰在这一天的下午,终于舒展了眉头。原来他在后世戏剧学院的时候,参演过古装剧,道具中有曲辕犁,虽然秦峰不知道具体的部件如何制作,但记住了模样。这里有许多有经验的农夫,比划一番,或许会有所收获。所以,秦峰立刻找到了周仁。

“曲辕犁!”周仁吃惊不小。

曲辕犁出现在隋唐,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代表性农具。曲辕犁推广之后,更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耕地的质量。直辕犁的发明,昭示着农耕时代的到来。而曲辕犁的发明,则是掀起了传统农具新的一页。它标志着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时期,此后,曲辕犁在千年的时间里,成为了耕犁的主流犁型。

周仁大喜过望,立刻找来了十几个有半世纪耕作经验的老头子,拿着直辕犁给秦峰看。

秦峰依照记忆,在实物上一一指出,“这里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这里叫什么?”

“辕头!”几个老头回答的时候,心里惊疑不定,心说你小子连名称都不知,你改的什么曲辕犁真的有效果?

“原来叫辕头呀,那么在这辕头上,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大概这么大……。”秦峰比划了一下,道:“这几处一改,不仅能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直辕犁在耕地的时候,回头转弯不够灵活浪费大量时间,起土费力,所以效率不高……。”

几个加起来有三四百年耕地经验的老头一合计,“好像有道理!”

周仁道:“这又不费劲,找几个木匠,赶紧改装改装,用用不就知道!”

于是乎,老头们急忙找人开始改装了。

这一天下午的时候,世界上第一架曲辕犁问世了。

村中的壮丁依旧在拼命的犁地,而老头子们则来围观。下地的时候,秦峰喊道:“一头牛足以!”

“咦,省了一头牛!”

辛宪英摸出手绢为秦峰擦汗,“爷,到底行不行。”

“一定会成功的!”秦峰直接拿起玉手,自顾自的擦了起来。

辛宪英脸红,看在皇帝为农业出力的份上,她也就暂时任由秦峰握住自己的手。

“驾驾……。”

曲辕犁下地,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只见那犁盘果然灵活,滴溜溜转动间泥土便四散,还能够将土块打散。

一众有着几个世纪犁地经验的老头们,眼睛瞪的越来越大,白胡子也在不断颤抖。

只见起土轻巧了许多,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犁出去一百多步。

重心低了,自然就省力了,没见搬东西都弯腰吗。

“成功了!”秦峰孩子一样跳跃了起来,又去抱宪英。

看在曲辕犁的份上……。辛宪英气鼓鼓的想到。

当秦峰又一次去抱的时候,顿时抱了个空,望着躲到一边的宪英,尴尬挠了挠头,转过身去的时候。只见村里百多老头,扑通扑通跪了一地。

秦峰吓了一跳,“这是干什么?快快快,快起来!”秦峰就去搀扶周仁。

谁知周仁挣脱拜道:“神农氏在上,禾山先生,您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大事!禾山先生在上,请受小老儿一般。”

“请受吾等一拜!”众位老者一起拜道。

有了这曲辕犁,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垦更多的良田。良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赐予农民更多良田的人,那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岂能不拜。在这些老人的心中,秦峰已经直追上古的神农氏伏羲了。

“不不不……。”秦峰双手连摇谦虚状,心里则是乐开了花。地多了,爷的国库也就更加充实了。打仗都不用动用刀枪了,吃粮食就耗死敌人了。

然而加起来有着几百年犁地经验的老人们,对秦峰的谦虚十分不满,在他们看来,能够造出这样农具的已经是圣贤了。

周仁激动的说道:“神农氏制造了直辕犁,让俺们能够在土地里刨食吃饱饭。禾山先生制造了曲辕犁,能够让俺们农民从此富裕起来。禾山先生是圣贤之人,是有大智慧的……。”

“快快起来!”秦峰只是说道。

辛宪英也在一旁用史笔记录:弘武元年九月,弘武皇帝化凡身禾山制造了曲辕犁,改变了农耕的格局,未来,我大秦朝就能够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养育更多的子民。只是这一项创举,就能够与圣贤相比。“弘武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男人,怎么懂得这么多所有人都不懂的东西?”每每创举的秦峰,强烈的神秘感,深深吸引着辛宪英,这也是她迁就秦峰重重“缺点”的根本原因。秦峰想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吸引着她。

然而,就在这时,咔嚓一声响动传来。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秦峰发明的曲辕犁其中的一个部件四分五裂,曲辕犁顿时瘫痪了。

吾靠!秦峰顿时肝胆俱裂,心说什么情况!人们已经将爷抬到了万丈高处当圣贤了,你给爷来这个,爷摔下来,岂不是也跌个四分五裂!

一众犁地经验三四百年的老头脸色大变,“呜哇!这曲辕犁是驴粪蛋子表面光,中看不中用!”

辛宪英立刻换了笔锋:昏君,弘武皇帝自以为是,做了个破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