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16-05-05 作者: 缺少按键
(二)

NG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真宗赵恒又告诉辅臣:他梦见原先降临的那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复梦神传天尊言:

‘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睹灵仙仪卫天尊至。天尊就坐后,命真宗前,语曰:

‘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言罢,即离坐乘云而去。NH真宗讲完之后,立即召王旦等至延恩殿,指示他们参观天尊降临之所,并以此布告天下。闰十月,真宗遂上圣祖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圣母号曰:‘元天大圣后‘,并下诏:‘圣祖名:上曰‘元‘(玄),下曰‘朗‘,不得斥犯。‘NI于是一个道教神人、赵氏始祖便这样有名有姓地产生了。为了避赵玄朗之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又将老子的太上玄元皇帝称号改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七年九月,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就此将道教与赵宋王室紧密地连在一起。

由于‘天书下降‘,真宗更热衷于兴建宫观。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便决定修建玉清昭应宫以供奉‘天书‘,并任命丁谓为修宫使,林特为副使,专总其事。每天役使的军民工匠达数万人,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建成,总二千六百一十区。令宰相王旦为玉清昭应宫使。此外,大中祥符二年十月(一说七月)又昭令天下并建天庆观。七年十二月,又于京城左承天门天书下降处建元符观。至于所谓赵氏‘圣祖‘,除了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已决定以玉清昭应宫玉皇后殿为圣祖正殿和天下州府军监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之外,同时还改兖州曲阜县为仙源县,莲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以奉圣祖及圣祖母。同年十二月又决定在京城择地再新建景灵宫以奉圣祖,以参知政事丁谓为修景灵宫使,权三司使林特副之,并以宰相向中敏为景灵宫使。天禧二年(1018)闰四月,奏称皇城拱圣营西南真武祠侧出‘灵泉‘,病者饮之多愈。真宗即命于其地建祥源观。在大兴宫观的同时,又铸造玉皇、圣祖等‘圣像‘,并制定许多节日:(一)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左承天门之日。规定休假五天,两京及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中,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燃灯。(二)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泰山之日,令兖州及其余诸州皆建道场设醮,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三)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大内功德阁之日,其庆祝活动的规定与天贶节同。宋仁宗后因避仁宗赵祯之讳而改称‘天祥节‘或‘天祺节‘。(四)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即托称‘圣祖‘赵玄朗下降日。(五)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即托称‘圣祖‘降临延恩殿之日。

此外,真宗还亲自制定了有关朝拜圣祖、玉清昭应宫、景灵宫等敬神乐章,造作道书。

真宗召见道流的活动也特别多,或赠诗,或赠送钱物,或赐名封号,或授以官爵,或为之兴建道观,诸如此类,史不绝书。如赵自然、秦辨、赵抱一、贺兰棲真、柴通玄、郑荣、张无梦、王鼎、张正随等,均曾受到他的恩宠。天禧三年八月,他还大会道、释于天安殿,建道场,参加者达一万三千余人。他非常重视对道书的收集和整理,命王钦若领校道经,任张君房为著作佐郎,专修《道藏》。到天禧三年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张君房又撮其精要,辑成《云笈七》一百二十二卷。大中祥符二年二月,诏令道士不得以亲属住宫观,犯者将加严惩,即对道教继续进行整顿。

由于真宗兴修宫观,大搞崇道活动,远近不堪其扰,加以天禧以来,日侈一日,已成‘国用不足‘的原因之一。当时朝臣如孙奭即对真宗提出批评:‘天何言哉?岂有书也?‘以后仁宗继位,将‘天书‘陪葬真宗,在崇道活动上稍有节制,但对开国以来的崇道政策并无根本改变。宫观的兴建与道场斋醮仍甚频繁;宠信道士如故,封官赐号不绝。神宗赵顼于熙宁(1068~1077)中,更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又补道职,差官考试,以《道德经》《灵宝度人经》《南华真经》等命题,仍试斋醮科仪祝读。

徽宗赵佶即位后,是北宋第二个崇道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和真宗一样,也托称‘天神下降‘而兴道。据《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一记载:徽宗还在藩邸时,即自称曾梦见老君面谕:‘汝以宿命,当兴吾教‘。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又宣称他看见玉津园东有天神降临,并亲自作《天真降临示现记》颁示天下。道士林灵素迎合旨意,于政和七年二月,称青华帝君夜降宣和殿及火龙神夜降内宫,‘假帝诰、天书、云篆‘。徽宗乃会道士二千余人于上清宝箓宫,俾灵素宣谕其事。林灵素又宣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NJ于是,徽宗便以道教教主自居,同年四月授意道录院正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令天下归于正道‘,道教几成国教。

(二)为了发展道教,徽宗不顾国家财力的匮乏,大兴宫观。崇宁元年(1102)七月,建长生宫于京师,以祠荧惑。大观元年(1107)九月,在赵匡胤举兵反周的陈桥建显烈观。政和三年四月,在他出生地福宁殿东建玉清和阳宫,后因他自称为神霄玉清王下凡,于政和七年五月又改名玉清神霄宫。政和五年四月,于京师建葆真观。六年四月又在皇宫附近建上清宝箓宫,并于城上作复道使与皇宫相通,以便他经常前往作斋醮和授箓等事。又铸神霄九鼎,以奉安于该宫之神霄殿。

同年九月,又令天下洞天福地普遍修建宫观,塑造圣像。七年,又令将全国天宁万寿观改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仍于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帝君神像。凡改建‘不虔‘或执行不力者,均先后受到惩处。宣和元年(1119)八月,京师神霄宫建成,徽宗亲自撰文并书写《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京师神霄宫刻于碑,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于是神霄玉清之祠遍天下。在崇宁、大观年间,还于茅出建元符万宁宫,龙虎山迁建上清观,增建靖通阉、灵宝观等。继唐代之后,宫观又盛极一时。

(三)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政和六年九月,加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仁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次年五月,又上地*徽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宣和元年六月,又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此外,对三茅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张道陵、陆修静、陶弘景、翊圣、真武、关羽等或赐‘真人‘、‘真君‘,或加封二字;并对岳渎、城隍、山神、龙神以及江河神等神也大加封赐。

(四)仿照朝廷官吏的品秩,设立道官道职。据《宋史徽宗本纪》载,重和元年(1118)十月,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职八等,有诸殿侍晨、校籍、授经等,相当于朝廷的待制、修撰、直阁等官吏。其中职位最高者为‘金门羽客‘,身带金牌,出入禁闼。

(五)徽宗多次下诏令天下郡县搜访知道法、有道术的道士。当时如刘混康、魏汉津、徐神翁、王仔昔、王老志、张虚白、王文卿、张继先、王允诚等均受到徽宗的亲切召问与封赐,其中尤以林灵素权势最为显赫,以至‘出入呵引,至与诸王争道‘,他与王允诚被称为‘道家两府‘。NK为提高道士的社会地位,除了给道士以各种封赐之外,大观元年(1107)二月,徽宗还下诏规定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

政和三年十月,下诏规定凡冬祀大礼及朝景灵宫,并以道士百人执威仪为前导。政和七年正月,令天下道士免阶墀迎接衙府,与郡官监司相见,依长老法。宣和元年三月,又诏令天下知道观道士与监司、郡县官以客礼相见。徽宗本人在接见道士时,也常以客礼相待。当时一些道教首领的实际地位已超出一般大臣之上。许多道士不仅授有道官道职,均享有傣禄,而且每一斋施,动辄数十万,每一观给田亦不下数百千顷。

(六)提倡学习道经,并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政和七年八月,徽宗根据宣和殿大学士蔡攸建议,将《亢桑子》《文子》列入国子学,与《庄子》《列子》并行。又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重和元年因知兖州王纯奏请,令学者治《御注道德经》,间于其中出题。同时又下诏规定:‘自今学道之士,许入州县学教养,所习经以《黄帝内经》《道德经》为大经,《庄子》《列子》为小经,外兼通儒经,俾合为一道,大经《周易》,小经《孟子》。‘NL凡初入学者称为道徒,以后每年进行考试,根据其考试的成绩分别授以元士、高士、上士、良士、方士、居士、隐士、逸士、志士等名号,按五品到九品拨放。又依儒学贡士法,学道之士可通过考试升为贡士,到京入辟雍(北宋末年太学之预备学校,或称‘外学‘)学习,然后每三年参加‘大比‘,殿试合格者即为有道之士,可授以道官道职。为了普及道经的学习,又令道录院选择道经数十部,镂板颁之州郡。同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后又规定‘诸州添置道学博士,择本州官兼充。‘OC通过以上措施,促使道、儒合一。到宣和二年正月,遂下令‘罢道学,以儒、道合而为一,不必别置道学也。‘OD

(七)编修道教历史。据《宋史徽宗本纪》载:重和元年九月,‘用蔡京言,集古今道教事为纪、志,赐名《道史》。‘

其体制仿照《史记》《汉书》分为纪、志、传三部分。据《混元圣纪》卷九记载:‘道纪断自天地始分,以三清为首,三皇而下,帝王之得道者,以世次先后列于纪。以天地、宫府、品秩、舆服、符箓、仪范、禁律、修炼、丹石、灵文、宝书等为十二志。男真自风后、力牧而下,女真自九灵元君而下,及臣庶之得道者,各以世次先后为传。‘又谓《道史》起自龙汉(道教年号),止于五代,宋代部分则称为《道典》。这当是我国官修的第一部全面叙述道教历史的巨著。今已失传。

(八)访求道经和编修《道藏》。崇宁(1102~1106)中,徽宗即诏令天下搜访道教遗书,令道士校定,至崇、观间,大藏已增至五千三百八十七卷。政和三年十二月,又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编修《万寿道藏》,总五千四百八十一卷,镂板完毕,即进板于东京。将全藏刊板刷印,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北宋统治者的崇道,原为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但正当崇道之事方兴未艾之际,金人已经兵临城下。徽宗这位自称天神下凡的教主道君皇帝连同他的儿子钦宗赵桓以及全家妇孺,被金人‘悉虏以去‘,成为金人阶下囚。但他犹常身穿紫道袍,头戴逍遥巾,保持道士装束,表明他的崇道思想始终未变。

综上表明,隋唐至北宋,道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利用和大力扶持,道教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是道教史上的兴盛时期。南北道派在互相交融的基础上,茅山宗一直处于主流的地位。楼观道在隋唐之际也有较大的发展,而其教义方术亦颇受茅山宗的影响。这一时期,道教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尤其突出。许多著名的道教学者,如唐之孙思邈、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彭晓、谭峭、闾丘方远,北宋时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贾善翔等,都是道教史上或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大多出自茅山宗。他们或著书立论以阐述自己的学说,或通过整理注释道经以发挥自己的思想,研究范围相当广泛。在道教的教理、历史、修持方法和医学、药物学、养生学以及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其中许多著作不仅对当时道教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且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也有相当的影响。特别是道教的‘重玄‘之学,经过隋唐诸多道教学者的阐发,建立了一套相当系统化的道教哲学体系,形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派,对于推进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隋唐时代,道教的外丹术特别兴盛,著名的炼丹术士和创作的外丹经诀特别多,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特别大,故被称为道教外丹术的‘黄金时期‘。但在晚唐、五代以后,以钟吕为代表的内丹思想有了较大发展,为南宋金元金丹道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注:

①④⑦MDMFNE《道藏》第11册1页,第6册862页,第17册855页,第9册346页,第11册7页,第32册16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⑧⑩⑿⒁⒃⒅ME《旧唐书》第16册5089页、5089页,第1册17页,第3册918页,第1册112页,136、137页,214页,第2册606页,中华书局1976年

③**《册府元龟》第10册9768页,第1册609页,中华书局,1960年

⑤MI《隋书》第1册94页,第6册1837页,中华书局,1973年

⑥NC《资治通鉴》第12册5650页,第19册9137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⑨《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⑾《唐大诏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⒀《全唐文改元宏道大赦诏》

⒂《唐会要僧道主位》

⒄⒇《唐大诏令集玄元皇帝临降制》

⒆《唐会要杂记》

MG《唐六典》卷三

MH《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

MJ《欧阳文忠公全集》卷五十九:《本论》

MK《二十五史》第6册50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年

ND《新五代史》第3册792页,中华书局,1974年

NFNINLOCOD《续资治通鉴》第2册677页,678页,第5册2401页,2403页,2417页,中华书局,1957年

NGNHNJNK《宋史》第1册172页,第8册2541~2542页,第39册13528页,13529页,中华书局,1977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