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安抚

2016-05-08 作者: 李子熟了
第十四章 安抚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诸葛亮微微一笑,知道赵文心中怨气,摇摇头道:“孟达乃益州名士,益州世族忌惮载之,欲杀而后快,不曾想成都民众却喜欢载之忠勇不虚伪,朝堂之上亦直言不讳。”

原来这些年努力还是有人肯定,浴血战斗还是有人赞赏,赵文心中颇为安慰,嘴里却咬牙切齿道:“法正这卑鄙老儿,先设陷阱,套我话语,才在朝堂发难,哼,若让我出去,非得教他怎么做谋主。”

诸葛亮微微摇头,“载之,你在朝堂表现太强硬了,若能婉转点,又何至于此?”

赵文想起十里亭诸葛亮的暗示,有种让诸葛亮失望的感觉,可就算再来一次,他也不会婉转,遂道:“非不能,是不愿耳!”

“宁愿直中曲,不愿曲中求,这是你处事原则,正直正义无所畏惧,所以能得民众喜欢。”

这句话说到赵文心里去了,让他顿生知己之感,诸葛亮又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是孝直处事原则,亦不为过,你们二人皆不肯退步,这让王上如何处理?”

赵文不由沉默,无言于对,此时,秦宓笑道:“载之,你与孝直,皆性情中人,只怕孝直内心亦欣赏你呢!”

赵文无奈地看了秦宓一眼,心里千回百转,最终长叹一口气,问道:“军师大人想必是替王上来安抚我了吧?”

诸葛亮应道:“王上本来要亲自来的,只是如今太过敏感,我把他劝回去了,才替他过来。”顿了顿,又道:“其实我也想来看看你。”

赵文闷声道:“军师你也太小看我赵文了,想看我笑话吗?”

诸葛亮很难得地大笑了起来,“没错,我就看看不可一世的赵将军会是什么表现!”

见到诸葛亮不顾形象大笑,赵文不禁翻起白眼,郁闷道:“这回军师可满意?”

“嗯,不枉我十里亭迎接。”诸葛亮笑意未绝,“载之不必担忧,王上最重情义,又求才若渴,岂会对你不公,待渡过此次难关,王上必有重用。”

赵文闻言心起波澜,却很快平复,经此一劫,大起大落,心境早非当初可比,淡淡笑道:“能为大汉效力,乃文之荣幸。”

大汉二字,让诸葛亮看清楚了赵文,既是欣赏又是遗憾,看着淡然的赵文,问道:“朝堂之议,你应该知道其中微妙吧?”

其实赵文见到诸葛亮的瞬间,已经想明白其中关窍,之前思潮翻涌,只是因为心感不公,情绪激动。此时赵文已经完全理解刘备、诸葛之意,怨气大都消融,心情已复,知道诸葛亮考验之意,遂道:“王上乃仁义之人,怎会擅杀功臣?此举缘由有三。”

“哦?”诸葛亮略有吃惊,“愿闻其详。”

“一是为《蜀科》立威,应有之意;二是平抑东州旧部怨愤,以资融合;三是安抚东吴恨意,以图延续联盟国策。”赵文侃侃而谈。

大牢之内,一片寂然。各人各种表情,诸葛亮有点喜、秦宓有点悟、于禁有点服、庞德有点蒙。

诸葛亮喜的是赵文天纵奇才,所想之事与之后议事几乎分毫不差;秦宓悟的是时下政局迷雾渐开;于禁服的是,虽不明白来龙去脉,但一路听来分辨得出赵文才思敏捷、见微知著,从荆州之战到牢内表现,惊奇不断,眼前的年轻人恐怕仍不能是自己认识的全部;庞德蒙的是这些事弯弯绕绕太多,钻进去就迷路。

赵文见众人表情,咂咂嘴,羞赧道:“军师前日暗示过我,已知朝议必有争执,是我未在意,有负军师美意。”说完突然脑子里跳出一句话,随即脱口而出,“纵然虐我千百遍,我亦待其如初恋,哼哼。”

遇事冷静,本来是赵文性格中的优点,连番大战,若无冷静分析,也无连环奇谋。此次挫折,让他更加看清自己,终究还是不够冷静,尤其当事关自身时,更难把握。

众人皆笑,赵文分析丝丝入扣,只是最后一句,让人哭笑不得,似讽刺又非讽刺,难明其内心想法。可又有何人知道,穿越三国多年,赵文从迷茫到立志复兴大汉,从担忧关羽走麦城到功成名就,然后被打入死牢,诸葛亮探监,经历了那么多,终于让他找回了自己。

荆州的磨练,赵文宛如身处迷雾中,虽然百折不饶,实际上却已迷失在历史中,直到两遇诸葛亮,赵文才明白,想要改变历史,不仅仅是沙场的胜利。不公又如何,委屈又如何,关键是内心的坚持,复兴大汉的目标。

诸葛亮收起笑容,起身施礼道:“载之能理解王上苦心,我代王上感谢并致以歉意。”

赵文忙还礼,笑道:“《蜀科》乃治国之根本,文虽不曾参与编篡,能参与推行,亦有荣焉。”

诸葛亮颔首道:“东汉末年,宦官干政,只看利益,不顾礼乐;又遇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全无廉耻;曹魏强横,欺凌天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导致上行下效,礼崩乐坏,瓦釜雷鸣,汉律名存实亡,百姓蝼蚁不如。”

“国之大治,首重礼乐,然亦难在重建礼乐,是故唯有编篡《蜀科》,以为法治之根。《蜀科》宽以立法,严以执法。以求吏不容奸,人怀自厉,强不侵弱,则蜀中清明,道不拾遗,风化肃然矣。”诸葛亮或许受赵文感染,今日也有些侃侃而谈,双目明亮,仰头望向高窗,表情亦有些动容。

赵文有些感动,这就是诸葛亮心中的太平盛世吧,为心中道义弃强魏而投寄居新野小县之刘备,胸怀天下百姓,为实现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己虽不曾研读《蜀科》,也相信诸葛亮,秦时法治,致其强大,方一统中国,然秦法严酷,百姓畏之如虎。而当下西川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科》取长补短,正适合如今蜀中治理。

于禁心里不服,曹操雄才大略,百姓拥戴,又何尝逊于诸葛亮?遂道:“听闻《蜀科》刚推行时,法正屡有冒犯,孔明先生可曾惩治?”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