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
所谓悟,在韩林看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为有目的,有方向的去悟。例如一篇晦涩难懂蕴含着深意的经文,需仔细揣摩,思考,甚至是猜测。经过不同的途径,手段去理解,将其吃透,让背后隐藏的含义浮上水面。理解要旨,最后真正看懂,并掌握。
这种悟,相对而言还比较容易一些。目的性强了,便有了方向。有了方向,便知道该往哪里去努力,钻研。
也是相对的,第二种悟便困难了许多。
这第二种悟,说白了就是人跟自己较劲儿的一个过程。抛给你一个理念,一个模糊的东西,让你去空想。这种悟的过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会让人迷茫,甚至迷失。
我们常说的悟道,便是去参悟一些天地间存在的“真理”,这世界便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人类所探究的区域其实很少,尚有更多的蜂窝属于未知区域,不知道哪个蜂窝里会有更多蜂蜜。而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与可行性。经过探索发现,掌握曾经并不掌握的知识与真理。
韩林要悟的道,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便是硬生生的去空想,是一个跟自己较劲儿,试图说服自己的过程。很多东西原本如此,只有先说服了自己,让自己相信,坚信,而后才能顺着这信仰继续发展。
字面上理解,空想这两个字所代表的意思算不上积极,说得好听点是天马行空,说的难听点是胡思乱想。然而事情往往有多面性,无论是有根据的去推敲,还是没有根据的空想,都有可能触碰到真理。
恍如一座高山,在常人眼里看来它就是一座山峰,在山上的人看来,它是很多的石头。在贤者看来,它是一些元素。在强大的符文师看来,它只是一个简单的符文符号。
并不存在所谓的对与错,对错建立在一个大的共识层面上。当脱离这个共识之后,一切都成为可能。
在韩林之前,杀戮之道也许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出现过,也许没有出现过。但不可否认韩林自己所掌控的杀戮之道,是他自己渐渐悟出来的。当杀戮之道不存在的时候,谁能说它是对的还是错的。可当它出现之后,对错已经不重要了。存在既是合理。
空想与悟本来是同一个意思,区别在于有些人没有实力,空想只能是空想,有些人有天赋,空想便成为了悟。
韩林此刻便盘腿坐在地上,静静的悟道。
所谓杀戮,无非牵扯生死。生与死之间到底有多少牵连,生是什么,死是什么。它可以有一万种解释。
为了死而杀是对的,为了别人生而杀他死,也是成立的。为了别人生自己死,为了自己生让别人死。或者,忘却生死,或者投身生死。这种种的种种,并不存在哪种思想更高级的说法。
韩林的杀戮之道,便建立在一种对新的认识的累计上面。随着杀戮懂得的东西越多,想的越多,发现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便是进一步。哪怕这一次悟的比上一次悟的要简单。
韩林要悟的,是忘却生死。究竟怎样才算忘却生死,谁也说不好,每个人有每个人对生死的不同理解,因此它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于是乎,韩林只能自己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观念,认知。去跟自己较劲儿,纠缠。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是真理。
当一名修士的实力超越肉体,开始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往往要舍弃单纯的肉体修炼,而是要结合思想与顿悟。一直以来,这都是人类所认同并始终贯彻的。但妖兽却反其道而行,它们舍弃任何所谓的意境,单纯的去修炼肉体。
很难说双方究竟谁更高明一些,任何一个方向走的足够远,它便足够强。这也充分说明,一切皆有可能。
“生与死。杀与不杀。”韩林喃喃自语,时而皱起眉头,时而面色舒缓。
紫电心魔知道这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容不得旁人干扰。是以一直安静的默默关注着,欣慰的看着这个他亲眼见证一步步从渺小走向强大,从当初那个懵懂无知走向实力强横懂得悟道的少年。
时间如水,奔流不止。虚无空间中漂浮的神殿上,岁月如同笔者书写的文章,漫漫的填充,漫漫的流逝,一切浑然天成,让沉思中的人恍若未觉。
悟道的人心里,并没有时间的观念。悟也许耗尽毕生心血尚不可得,悟也许瞬息间福至心灵大彻大悟。或者前一秒懂了,后一秒又忘了。便是我们所说的灵光一闪,仿佛那一瞬间抓住了什么,却又被它悄悄的溜走。顿悟迷茫,只在一念间。
一个月的时间,对韩林来说短的像是一息。
“老头儿,在你看来,什么才是变强的必然条件?”韩林一个月来,第一次开口说话。
紫电心魔面带笑容,他知道韩林既然问了,便一定有了进展。笑答:“活下去,或者叫做存在下去,才是变强的唯一途径。这世界上从来不缺乏天才,比你韩林资质更好的人大有人在,比你韩林悟性高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有句很粗糙的话却最为直接明了,只有活着,才能够好的变强。那些天纵奇才没能成为神观修士,只因他们死了,你还活着。我们常说修行是一条艰难坎坷的道路,谁能走的更远,谁也说不清楚。但我认为,这世界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失去了多少便得到多少。”
“有些人只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却无法发现自己得到的是什么,因此他们注定是凡人。有些人只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却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注定只能是狂人。但这在我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何一条道路,想要走的远,首先你得会走,得能走。若死在途中,便天赋再好,也注定被天赋极差的人超越。你韩林的闪光点不多,但你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你懂得活下去的重要性。”
紫电心魔说的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懂,都明白。正因如此,越简单才越容易被忽略。
韩林点头:“生若不息,死为永恒。”
这一刻,他身上光芒大盛。
什么是生,一个东西存在便是生。什么是死,一个东西消失便为死。人们总喜欢将生死划到对立面上,将这两种存在的形式当做反义词。然而生代表着不息,死则代表着永恒。永恒不息,却殊途同归。
同一种意思,一念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正如韩林自己所言,他没办法做到忘却生死,也料想这世界上不会真的有人忘却生死。义无反顾的去死,那不算忘死。对生死看的平淡如水,可看淡生死本身也是关于生死的态度,同样算不得忘。
韩林无法做到忘却生死,便去寻找生与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他曾经得到过很多种,这一次却又有不同。不能说哪种更深奥,更接近真理,只能说每一次新的认识,总能让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若你不将死看做是一种生命的停顿,那它为什么不能是永恒。若你将生牢牢的抓在手里,它为什么不能是生生不息的传承。
什么是杀,什么是不杀。杀让人死,可什么是死。生命的终止只是一种存在形式的转变,彻底斩断其信念方为杀。杀生为死,让人失去对生生不息传承的信仰。杀死为生,让人忘却死亡代表的永恒。因此,斩断永恒,湮灭不息,方为杀。
“全是废话。”韩林呵呵的笑了。摇手一指,青色气体涌入虚无空间,而后自己便追随进去。
悟道有时候似乎很深奥,有时候似乎很可笑。韩林已经深深的感触到了这点,当他坚定不移的信任的时候,悟的道便恍如比天高,比海深。可若是反过头来怀着迟疑的态度去琢磨,其实都是一些无用的废话,它没有实际意义。
所谓一念之间,天差地别。形容的便是如此。
朝悟夕忘,两种清明。一则信,一则疑。信则悟,疑则惘。
自己跟自己较劲儿,信了自己悟的道,可一旦稍有迟疑便彻底打翻先前的想法,想回都回不去了。
韩林便是趁着这种玄玄妙妙的瞬息觉悟,来完成自己的目的。那神魔两条道心便是在此种情况下合二为一。
万理想通。杀戮之道成全了太上乾坤道,太上乾坤道成就了道心。一则通,万般皆通。
随身携带的符文纸被韩林以道心快速书写着密密麻麻的符文,当紫电心魔晋升为上古级之后,他的记忆再次得到恢复。也便能够为韩林提供高级回春符文咒的书写方式。
在信与不信之间纠缠,韩林并不担心结果。他只知道,一切的结果都是为了目的而服务。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十张高级上品回春符文咒已经成型,捏在手里信心倍增。
而此时,韩林身上的奇特光芒也渐渐散去,他笑问:“刚才我悟的道,在你看来是不是一通无用的废话。尚且不如买两个烧饼的铜板更有价值?”
紫电心魔抚须而笑:“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曾经坚信过它。你若信了便是悟了,你若自己都不信,便算从来没有悟过。悟之一字原本如此,因为它太不确定,太容易打破。所以太难触摸,也太难追寻。”
“太容易打破,所以太难追寻,说得好!深有同感。”
韩林突然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无论是智者亦或者是智障,都可以悟道。可现实往往是智障更容易掌握真理,他们悟出来的东西在智者眼里看来或许不值一提,是最简单的道理,是笑话。但真理原本如此。
反而智者太过精明,考虑的太多。常常是主动将那看似简单明了的真理蒙上一层化不开的迷雾,反而难以寻找了。
精神病。
有人说天才和精神病只有一线之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古怪的状况,韩林认为,那是源自于精神病的一种特质。因为精神病从来不懂得质疑自己,这是正常人无法做到的。
他指着桌子上的一个水果说这是香蕉,便是有一百个人过来纠正他,说这是苹果。也是断然不肯听信的。可到头来,是香蕉还是苹果,谁又能绝对肯定呢。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东西是能百分百确定的。因此他认定一条路闷头走下去,任何分岔路口都不能让他分心,所以精神病更容易触摸到真理。
韩林很清楚,刚才的感悟其实就是一通废话。哪怕说的天花乱坠妙语连珠,可到头来要杀,不还是得一刀砍断脖子么?说那么多玄玄妙妙的东西价值几何?现在让他回头去想刚才悟的东西,自己也觉得是场笑话。说到底,还是跟自己较劲儿罢了。
但韩林更加明白,悟之一字,本身便不是能够用价值来衡量的。悟了就是悟了,悟不了就是悟不了。
回到深渊底部炼体圣地,韩林已经掌握了十张高级上品回春符文咒。若非悟的过程太短,是一定要做出更多的。若非两条道心融合为上古级,堪堪超越普通上古心魔,便可以做出极品。但这已经够了。
再次回望壁画,看着与先前又有不同的炼体功法,韩林心中一片清明。
人的一生中总会伴随着多次顿悟,每一次顿悟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没有哪一种可以让人依靠它去明辨一生,所以一次次顿悟都是必要的,一次次重新开始也是必然的。
先前的顿悟没能给韩林带来顿悟炼体功法的帮助,却给了他坚定相信自己的认知的信心。
“炼意不炼体。”嘴里默默的念叨着,韩林脸上逐渐挂起了一丝笑容。
他开始渐渐的后退,不再去逐步演习。
一目世界。
一眼望出去,将所有第四重的炼体功法尽收眼底,这一眼看出去它是什么样的,便认定它是什么样的。而后闭上眼睛,那完整的功法已经在心中印出了影像。
当他不去看,不去想,将第四重功法学会之后,再睁开双目,那功法又有变化。因此又是一眼尽收眼底,再次闭目,继续重演。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