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大唐狄公案伍(33)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228章 大唐狄公案伍(33)

第228章 大唐狄公案·伍(33)

这个时刻,衙厅里狄公和洪亮、马荣三人的商议已近尾声。狄公倚在靠椅上,手捋胡须,银烛台映照出他凝重的神情。洪亮蜷缩在角落的一张竹榻上。这个炎热的下午,他随同狄公在紫云寺奔波完后,接着又去文案馆查阅资料,一气忙碌了半天,烛光下显得有点儿疲累,此刻只是有意无意地翻着手边的文书。马荣坐在狄公的对面,一脸闷闷不乐的表情。狄公同他谈了在古寺搜查的情况后,他禀报了在塔拉住处的所见所闻,狄公又让他逐字逐句地重复了和女巫彼此的对话。虽然和图尔比得以重续旧情让他摆脱了今后再无法同女人相爱的恐惧,但重述和塔拉在一起的那一段经历,又激起了他的愤怒,尽管他口头上不屑承认。

狄公终于开了口。

“对塔拉这样的女巫,我不想做进一步的议论,只能谈谈一般的看法,要不就会涉及那些已被弄得臭烘烘的大逆不道的谬说,似乎什么正派人都可能成神成圣。至于她竟能准确地说出小玉的名字,能猜出你心里的想法,那很容易解释,马荣。她和那老妇人交谈时,你在旁等候,心思一定集中在小玉身上。塔拉就像她那行当里最出色的女巫,明显掌握了读心术,那与感同身受的分析心术有关,能猜出别人的心思。许多巫师能够未卜先知,部分也是靠它。至于她如何知道小玉的生卒年月日,我还不敢妄下断语。”

“干脆把这个可恶的女人抓起来痛打一顿,看她说不说实话!”马荣发作道。

狄公从他书桌上的文案里抽出一张公文令状,用红笔填写完毕,又盖上了衙门的大印。但他还是摇着头。

“逮捕塔拉这种女巫虽是我的职责,但只怕成功的希望极微,因为她绝对明白我们随时有理由这么做。说不定这时她早就越过国界,到了鞑靼境内。特别是最近甚至连北寮她本族的人都起来反对她。不管怎样,捕她的命令我签发了。马荣,你交给方班头,不要忘了告诉他塔拉的住处在哪里。”

马荣离开后,洪亮问:“为什么那女巫要把小玉的事告诉马荣呢?”

“我还漫无头绪,洪亮。不过现在我们至少知道了,紫檀木盒里面的小纸片和血字不能当成纯粹的玩笑。至于它的真正含义嘛,我想……”狄公一时语塞。他阴郁的目光盯住了那个紫檀木盒,此刻他正将其当作镇纸派用场。盒上那块光润的绿玉,也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出柔柔的幽光。

狄公抚摸着自己的上髭,把视线转到了桌上的文件堆,可视线又频频回到了紫檀木盒上。

马荣向方班头吩咐完逮捕塔拉的事后便又回到了书房。狄公从座椅上直起身子。

“马荣,拿一支笔和一张纸,”狄公直截了当地说,“我口授,你笔录。”等马荣润好笔,狄公便口授道,“兹有女子,人名小玉者,于去岁九月失踪,凡知悉其姓氏、现下居所及相关消息者,望及早向本衙禀告。兰坊县令布。”接着他说,“好了,完毕。马荣,你把它拿到文书处,让书吏们誊抄十二份,连夜就在城内各处告示张贴。对紫檀木盒这一疑案,这是我们能采取的最佳措施了。”

狄公重新靠回座椅里,精神显得活跃了一点儿,对洪亮说:“告诉马荣你从文案馆的县衙文书里查到的紫云古寺的兴衰历史。”

洪亮把坐处往烛光挪近,一边参考着他摘录的纸片,一边介绍说:“紫云寺是天竺高僧来此地创建的,距离现在已有二百八十年了。布施捐建的是当地的异族民众,当时他们富甲一方。尽管此后各种战乱灾祸频仍,但长期来香火不绝。三十年前,从西域来了三个番僧和三个番尼,在这里传播密宗,吸引了此地的居民。虽然有人因不喜密宗而离开了,可也有新的信徒加入,其中既有胡人,也有汉人。在杂居的胡人中间信徒颇众,一时来进香朝拜的络绎不绝,声势大盛。然后大约十五年前,因寺内淫祀邪神,污亵清教,有渎风化,激起了本地缙绅的公愤,他们提出了诉状。官府进行了严密的调查,结果为首的住持被带枷押往京师,所有的神魔图像、雕塑和其他祭祀物品皆在市集当众焚毁,信徒们也遭流放。”

“干得好!”狄公赞同地说,“那是对付越轨行为的唯一办法。”

洪亮瞥了一眼他的摘录,继续说下去:“但这些严厉措施也激起了胡人的反感,甚至有人扬言要起事谋反。官府为了安抚僧俗民众,遂于距紫云寺三里的地方另建清风寺,以接续佛界香火,光大释教法轮。当时有一僧一尼住持,弘扬大乘正宗,诵经布道,接纳各族的善男信女。不数年,因沙漠随季风移动,沙碛浸淹,通往西域的官道往北偏移,不再经过兰坊城,一时城内商贾云散,市场萧条,城镇逐渐冷落下来,崇奉释教去寺庙烧香的信徒人数自然大为减少。而后,清风寺的和尚和女尼先后逃逸,清风寺也就关闭了,直到去年本城的张银匠亡故。这银匠颇有家产,膝下却无子息,他妻子沈氏一向喜好吃斋念佛,见夫君辞世,越发淡薄了尘世俗念,遂把家产全部捐奉给了庵堂佛院,本人立志削发为尼。官府念其志诚,于去年八月二十日让沈氏入住清风寺,该寺改名清风庵。沈氏正式落发受戒,法号宝月,从此身披缁衣,青灯为伴,她也就是现在清风庵的住持。清风庵每逢初一、十五开门纳香客,让信徒进去烧香拜佛,平时就闭门静修。宝月身边,就一个叫春云的丫头伺候,那就是我和大人下午见过的那个不懂礼数的姑娘。”

“马荣,你看这是不是个有意思的故事?”狄公议论道,“可对解决我们的问题没有任何帮助。我原希望获得寺院里老早藏了多少宝物的材料。”他叹了口气,一时间闷热的书房内沉默无语。然后马荣把帽子往后脑勺一推,自告奋勇道:“既然我到城西北角没有得到有关凶杀案的材料,何妨今晚我再到城东门周围一带去转转?那里有许多廉价的小酒店和小饭馆,沈三又是下三烂的知名人物,找到那些熟悉沈三的人,让他们谈谈有关的消息,或许更容易得手。”

“你去办吧。”狄公表示赞同,又吩咐说,“你不妨去找一找那一带的乞丐头目。俗话说得好:行有行首,团有团头。这些乞丐也是有头有领的团体帮伙。这些做头领的一边关照帮内的众乞丐,一边也向大家抽利收头,所以丐帮团头对手下人的情况了如指掌。马荣,设法找到这样的人,同他好好谈谈。”

马荣见自己的建议得到采纳,很受鼓舞,转眼又添了个主意:“还有,依我看,另一个断头和尸身的藏匿处所,并没有出古寺庭园的范围。今晚上,我索性再从城东门顺道去紫云寺摸一下情况,许多白天里会疏忽的事,到了黑夜反而会更清楚。虽然方班头和兵丁们也搜查了寺庙的花园,但凭当年我当过绿林汉子的经验,我敢担保,天一黑树林子就是另一种模样。我还需换个角度,以盗贼的心态来揣摩一下藏尸的地方。比方说,由我杀的人、作的案,我又会把尸体和首级藏在哪儿?”

狄公缓缓地点了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求:“马荣,你这番话,倒是给人不少启发。不错,你就试试吧。我在古刹里安排了两个留守值岗的兵丁,你可以同他们联系,让他们帮你清理清理通道。还有,要小心庙外林丛草地的稠密处,听说那里可能有毒蛇。”然后狄公站起身来,“好了,现在我该尽快洗个澡,换换衣服,去出席大夫人的寿宴了。”

一刻钟后,狄公沐浴更衣完毕,步进了衙门后自己宅第的宴席厅。他换上了镶金绿锦缎礼袍,戴上了高高的黑帽。他到的正是时候,此刻大夫人正领着清风庵住持宝月走进宴席厅的前堂,两位如夫人跟随在后。

狄公匆忙上前迎候。他躬身施礼,表示欢迎宝月光临宴席。宝月躬身还礼如仪,双手笼在她宽大的红色袍袖里。她还言道,甚谢狄大人的热情邀请,措辞精当,始终谦逊地垂目而视。狄公对宝月颇为好奇,因为往常只有在宝月穿过院子到他妻妾闺房传授插花技艺时,他才偶尔得以一窥她高高的身影。听说宝月年近四十,但他认为她依然面貌姣好,表情冷峻而又严肃。她的头部和肩部裹着黑披巾,只露出脸庞。他也注意到她那高耸且线条分明的鼻子,以及薄而果毅的嘴唇。

五人坐在一张四方大理石条几旁的圆凳上。六折格子门敞开着,让夜晚的凉风能吹进来。从他们坐的地方能清楚看到前花园的景色,色彩鲜艳的彩纸灯笼在暗绿的树木丛中熠熠闪亮。两个丫鬟在他们杯盅中倒入了茉莉香茶,别的丫鬟则在条几上摆下了蜜饯和瓜子小碟。四个妇人恭恭敬敬地等待着狄公开口说话,开始餐前的闲谈。

“我首先得向宝月大士致歉!”狄公开了头,“今夜寿宴仅是小小的家庭酒馔,粗酿淡肴,希望不至于败坏了您的清雅口味。”

宝月低首还言道:“大人多礼了!有缘相聚便是福,何必饕餮贪口欲?小尼也有一事顺便致歉。大人下午来访,春云丫头本当立即通报,可恨那丫头竟然挡驾,把大人堵在门外。事后我才知道,实在惭愧。那春云虽是本城姑娘,奈何不通诗书,不懂礼节,我已管教她多次,只不过……”她伸出丰腴的手,做了个辞退的手势,右手腕上一串水晶念珠随之叮当作响。

狄公忙道:“不碍事,不碍事!其实我只想了解一下,昨晚与清风庵相邻的紫云古寺有无赖泼皮斗殴滋事,不知贵庵有没有受到惊扰。据春云所说,她可是什么动静也没听到。”

宝月抬起头来,用她那双虽大却漠无表情的眼睛看住了狄公。

“那紫云古寺也是罪过,一度曾让密宗邪教横行。毕竟我佛慈悲,宝光广照,普救众生,涤此污秽。”她伸出白白的手,拿起茶盅啜了一口茶,“说起春云这丫头来,我怕她有可能对您说的不尽是实话。”看到狄公抬起目光注视着她,她又继续说下去,“不怕诸位耻笑,这丫头不仅缺乏教养,而且平素行为举止多有放荡不端之处,时常与上山来的泼皮闲汉勾搭厮混。有一次,我甚至看到她站在庵门口与肮脏褴褛的乞丐挤眉弄眼。为了这类事,我曾严厉责罚过她,不知对她改悔是否有益。我只有求佛祖保佑她!”说完便数着水晶念珠,默默念了几句经咒。

“你不应该再雇用那丫头了!”大夫人一听,立即提议说。她转向二夫人:“你在你那些信仰佛教的朋友中间打听一下,她们会认识些女佣,适合宝月大士用的。”

二夫人朝狄公瞥了一眼,心里有点儿害怕。她是到了兰坊以后才信仰佛教的。她受的教育不多,佛家简单的信条和丰富多彩的仪式吸引了她。虽然狄公没有提出过反对,但她知道他对她的皈依并不高兴。不过此刻狄公的心思却在别的地方。他在琢磨,那春云耐不住尼庵的寂寞冷清,愿意和上山来的泼皮闲汉搭讪,说不定倒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消息和线索,因为泼皮闲汉就喜欢在女人面前胡乱吹嘘,以博取女人的欢心。

他告诉宝月:“我的亲随干办马荣今夜要去紫云寺勘查,也许会顺路拐到清风仙庵去,找你的丫鬟进一步了解情况。”

宝月正色道:“找春云了解情况,最好是我在场。否则如果让她一个人接待您的属下,难保她……不捉弄他。”

“当然,我会……哦,孩子们来了!”

说话间,老妈子领着狄公二男一女的三个孩子来给大夫人祝寿,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被抱在怀里。大夫人将三个孩子都引到宝月跟前,这时管家进来报告说晚宴已准备好了。

大家走到了大厅另一头的大圆桌跟前。狄公坐在主位上,就在靠后墙的一张紫檀木雕供桌的前方,供桌上就悬挂着他中午亲笔书写的大大的“寿”字。他让宝月坐在他的右席,大夫人坐在他的左席,两位如夫人则在她们对面入座。大夫人告诉保姆把孩子们带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但那个三岁的小孩儿坚持要在娘亲的金发簪里插上花,还要不叫他们退下。结果大夫人让保姆也留在宴席厅里,就站在自己的椅子后。

大家尝过冷盘菜后,管家上了第一道热菜——煎豆腐,丫鬟给每一位斟满了酒。狄公举杯祝酒,家庭寿宴就此正式开始。

夏日西沉,暮云初合。差不多正当狄公家寿宴喜气洋洋开始之际,马荣正在城东的关帝庙背后,踏进了街头一家出售廉价酒的小酒店。见他进来,两个挑夫模样的人“吱溜”一声吸干手里那杯酒,掷出几个铜子儿,赶紧起身离开了。店掌柜又高又瘦,黄黄的面容像具蜡尸,看样子也是三教九流中人。他敞着马甲,露出胸口的汗毛,起身拨亮了照着店堂前后的唯一一盏油灯。

马荣明白,是自己晚上出来穿着这套衙役行头把这些人吓着了。他会意地一笑,往柜台边一靠,从袖口里抓出一大把铜钱,在柜台上一撒,同时吩咐要酒。店掌柜伸出了手,但马荣迅即张开大巴掌笼住了那堆钱。

“慢着,伙计,你会挣到这些钱的,只不过我想同你聊聊沈三。那小子昨晚上被害了。你知道他吧?”

“当然知道。瞧,又一个好酒鬼走了!不然他也许很快会变得更好。人家告诉我,上礼拜他有一笔大买卖,能捞一大笔钱!”

“喂,是不是和外邦蛮族人搅在一块儿的那种事?”

“哦,不!沈三不是那种成帮结伙干事的家伙,不过他向那些狗娘养的外番野人套线索。”

“那他为谁干活儿?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凭他一只手要想独挑大梁,难!”

店掌柜擤了把鼻涕:“我觉得像是敲竹杠之类的事。这种事情嘛,沈三靠他自己一个人,当然干得了!”

“你知道他打算敲谁的竹杠?”

“打听这可没门儿!虽说沈三是个唠叨货,可这种事他却守口如瓶,只说他有大把银子可到手。”

“这狗杂种住哪里?”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