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大唐狄公案叁(3)

10个月前 作者: (荷兰)高罗佩
第103章 大唐狄公案叁(3)

第103章 大唐狄公案·叁(3)

“他以为这案子不可能由流浪汉所为。谁都知道,半月街上住的俱是些不怎么富裕的小店铺掌柜;即使小偷要偷东西也定会想方设法闯入店铺或库房,不会选那屋檐下的小阁楼下手。所有证人之言及王贤东自己的口供皆证实,王贤东与洁玉的秘密幽会除了他们二人及龙裁缝之外,无人知晓。”

洪亮抬头微笑道:“大人,那龙裁缝已七十岁了,年老体弱,故可排除他作案的嫌疑。”

狄公点点头,然后问道:“冯大人是如何断案的?我想逐字逐句听来。”

洪亮翻开文案,读道:“王贤东欲辩其清白,冯大人以拳击案,怒声道:‘你这狗贼,本县已知事情原委!你离开五味馆之后便直奔洁玉家。此时你已酩酊大醉,便借酒壮胆,一吐心曲,将平日不敢说的俱告知洁玉,说你已厌倦了她,欲与之决断。之后你们争吵起来,洁玉冲至门口想叫其父母,你则欲将其拉回。争执中你兽性大发,遂强行奸污洁玉,事后又掐死了她。随后你翻箱倒柜拿走了一对金发簪,如此一来,便可让人以为这一切皆为夜贼所为!’”

读了这段记录之后,洪亮抬起头,继续道:“王贤东坚持其清白无辜,冯大人遂令手下衙役打了他五十大板。可打了三十下王贤东便昏死在县衙公堂上。被热醋熏醒之后,这小子反倒怪冯大人竟没再审他。适逢冯大人接到了调令,故他未能办完此案。不过,他在最后一次审讯记录中做了个简评,且陈述了一己之见。”

“洪亮,且让我看一下!”狄公说。

洪亮将文案翻至末尾,交与狄公。

狄公将文案取至眼前,大声诵道:“余思之良久,终觉此生系奸佞之辈,行止言语疑实发生,余指其奸杀之罪自当不虚。身为儒生,背离圣教,罪不容赦。待其书供后,拟依律判其死罪。浦阳县令冯毅。”

狄公再次将文案抚平。他摆弄着一只玉制镇纸,默不作声。洪亮仍站在书案前注视着狄公,眼含期待。

蓦地,狄公放下手中的镇纸。他从座椅上站起身来,眼睛直视着洪亮。

“冯大人是个能干且尽责的县令。”狄公道,“我以为他匆忙间下此草率断语,实因其即将离任之故,诸多重担压肩,他也只能如此判断。如若他空闲下来,再行细查此案,定会得出个迥然而异的论断。”

见洪亮一脸疑惑,狄公淡淡地笑了笑,迅疾说道:“我也以为王贤东是个优柔寡断,且无甚责任心的后生,确该给他个严厉的教训。可他并未杀死洁玉!”

洪亮正欲开口,可狄公伸手示意他别说话。

“在我亲自审问有关人员及调查案发现场之前,我不想多说什么。明日中午我要在公堂上再次审理此案,届时你便知我是如何得出那个结论的了。好了,洪亮,现在几时了?”

“大人,当下已是子时。”洪亮还是一脸疑惑,说道,“我得说我确实看不出有何不妥之处。待明日我头脑清醒些,再从头至尾细读案子的记录!”

他摇着头,拿起一支蜡烛,为狄公照路,因狄公的私邸位于县衙之北,从书斋到卧室须经过一段黑漆漆的走廊。可狄公将手放在洪亮臂上,道:“别麻烦了,洪亮!这么晚了,我不想打扰家人。今天他们够辛苦的了,你也累得很,且回房歇息去吧!我今晚就睡在这榻上。行了,去睡吧!”

次日黎明,洪亮端着早膳来到狄公书斋,见狄公早已起身洗漱完毕。

狄公用了两碗粥及一些泡菜,还喝了杯洪亮斟与他的热茶。此时,朝霞似火,红光洒在窗纸上,洪亮遂吹灭了蜡烛,侍候狄公穿上那件厚重的绿色织锦官袍。狄公见仆役已将帽镜放于侧案之上,心下甚是高兴。他拉出镜架内的暗屉,对着镜子细细正冠。

此刻,衙役已打开了县衙大门,那大门异常厚重,上有铜钉装饰。尽管时辰尚早,可已有一大群闲人在门外大街上等着开堂。屠夫之女的奸杀案在安宁的浦阳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人都想看看新来的县令如何断此案。

五大三粗的卫卒在县衙入口处敲响了铜锣,爱凑热闹的人们遂依次涌进县衙大院内。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公堂上高高凸起的以红色织锦盖着的案桌上,大伙儿明白,新县令马上会在那儿出现。

老成持重的书吏将县令大人必用的物品摆放在案桌上,但见右手处放一枚两寸见方的衙门大印,另有一印墨盒。中间放着盛放红、黑两种墨水的砚台,以及书写不同颜色的毛笔。左手放着些用于记录口供的空白纸张及公文纸。

案桌前,六名衙役分两列面对面站着,手中拿着鞭子、铁链、枷以及其他可怕的刑具。班头站得离百姓稍远些,靠近案桌。

案桌后的幕帘终于拉开了,狄公出现在众人眼前。他不疾不徐地坐到高高的扶手椅上,洪亮则站在他身旁。

狄公扫了一眼,只见堂下人头攒动,他缓缓捋着胡须。接着,他敲击惊堂木,大声道:“升——堂——”

众人见狄公并未取出红令签,各自心下惊讶不已,那表示狄公尚无意令狱卒将案犯带上堂来。

狄公让书吏将本县衙事务的记录交与他细阅,随后便自在安然地阅起文案来。之后,他令衙役班头与他一同过目衙门内公人的俸禄册。

狄公浓黑的双眉下射出严厉的目光,他对着班头呵斥道:“此处少了一吊钱!这吊钱究竟用于何处?”

班头小声嘀咕着,却道不出由来。

“这些要从你的俸禄中扣除。”狄公言简意赅地宣布道。

他往后靠在椅上,小口啜着洪亮递与他的茶。他心下盘算着,不知堂下那么多人中是否有人要喊冤申诉的,见一直没人开口,狄公遂宣布退堂。

当狄公离开公堂退回自己的书斋时,人群中传出阵阵失望的交谈声。

“都退下!”衙役班头大喝道,“你们该瞧的已经瞧了,现在该干吗干吗去,别碍着我们当差!”

人群散尽后,班头往地上吐了口唾沫,苦恼地摇着头。他对站在身旁的较年轻的衙役说道:“你们这些小子最好再去觅份差事!在浦阳这该死的衙门里当差,可别指望过上好日子了。这不,过去三年,我们为冯大人做事,每少一钱银子他都要你说个究竟。我自以为在这么个清官手下做事已算得上尽忠职守了!可现在倒好,狄大人却比那位更胜一筹,老天爷啊,为一吊铜钱他也会吹胡子瞪眼睛!对咱衙役来说,可真倒霉!你们倒是说说,为什么那些昏官总到不了浦阳呢?”

衙役们低声抱怨之际,狄公已换上了一袭舒适的便袍,由一瘦小精干的男子陪着。那男子着一身朴素的蓝服,系棕色腰带,长着张阴沉的长脸,左脸颊上有一黑痣,那痣上冒出三根长毛。

此人便是狄公的得力干办陶干。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个流浪江湖的骗子,故而他对那些下三烂之道,诸如浑水摸鱼、行骗伪造、溜门撬锁以及其他一切骗子的把戏都了如指掌。狄公将他从凶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打那之后,陶干便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忠心耿耿地为狄公办事。陶干头脑机警,颇有察觉违法行为的天赋,在他参与办理的多起案件中,证明他对狄公确实大有帮助。

狄公在书案后坐下,两个彪形大汉走入书斋内向狄公请安。两人皆穿棕色长袍,系玄色腰带,戴着公差的皂帽。此二人便是马荣与乔泰,狄公的另外两名得力干办。

马荣足有六尺多高,长得虎背熊腰,挺拔伟岸。他的脸盘颇大,下颌宽厚,除嘴唇上有两撇小短须之外,其余的都刮得很干净。虽说他人高马大的,可步伐矫健,很是敏捷,足以见其武功过人。他年轻时,曾替名贪官做保镖,后因他主子向一寡妇勒索钱财,马荣挺身而出拼死反对,差点把他主子给杀了,于是不得不出逃,并加入绿林好汉的行列,成了个强盗。有一回,他和乔泰在林中小路上意图抢劫狄公及其随从洪亮,最后,他们二人却被狄公的为人深深打动,从此便弃恶从善,成了狄公忠实的随从。因其胆量奇大,武艺高强,狄公总派他去追捕那些危险的案犯,办些危险性很大的差事。

乔泰与马荣一同在绿林中待过,亲如兄弟,虽说他武功不及马荣,却精于剑术和射术,颇具耐心与毅力,这对破案而言是很有用的。

“好吧,诸位壮士,”狄公道,“我相信你们皆已巡视过浦阳全城,对此地的状况应有初步的印象了吧。”

“大人,”马荣回话道,“冯大人定是个好官。此处的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饭馆的饭菜都很可口,价格也公道,本地产的酒香醇可口。看样子,我等可以在此地过一阵舒坦日子了!”

乔泰乐滋滋地表示赞同,唯独陶干那张长脸上挂着疑虑。他没说一句话,只是以手抚摩着脸颊上那三根长毛。狄公瞥了他一眼,问道:“陶干,你以为如何?”

“事实上,大人,”陶干开始说道,“我碰巧遇到件似乎有必要调查的事。我在本城的那些大茶馆周遭巡视之际,出于习惯,欲探察一番此地致富之缘由。很快我便发现,此地有十多个富商,他们把持运河之交通,此外还有四五个大地主。即便如此,与本城北郊的晋慈寺方丈灵善的财富相较,他们的财产却可说是微不足道。灵善掌管着那个新建的大寺庙,其手下大约有六十个和尚。可那些和尚一不斋戒,二不念经,整日喝酒、吃肉,生活奢侈之至。”

狄公打断了他的话,道:“私下,我也不喜欢与出家人有任何往来。我等读圣人之书,自小耳濡目染,皆为儒家训谕,其睿智明达,岂是诸般异端所能遮掩?我心下一贯以为,绝无必要理会那些源自天竺的奇思异想。但朝廷以为,佛教有益教化,令愚夫愚妇分辨善恶,故而我大唐天子善待那些佛教徒及其寺庙。如若他们异常富有,显系圣上德政之功,我等务必谨慎,切勿妄加指责!”

狄公的一番忠告,令陶干哑然,但看得出,他很不情愿狄公止住了这个话题。

陶干犹豫了一阵,又接着道:“大人,那方丈已非一般的富有,他简直如财神爷一般!据说,那庙中的和尚住所好似太子宫殿那般豪华,大殿供案上的器皿俱为纯金铸成,而且——”

“得了,”狄公大声地打断了陶干的话,说道,“所有那些无非道听途说之词。你就说说你自己的看法吧!”

陶干道:“大人,也许是在下搞错了,可我心下很是疑惑,我怀疑那方丈的财富来路不明,没准源于一个骇人听闻的大阴谋。”

狄公道:“现在你所说得倒挺吸引人。接着讲吧,但简洁些!”

陶干遂继续道:“许多人都知道,晋慈寺的主要收入源自大殿里竖着的那尊高大观音像。它以檀香木雕成,此像已有百年历史,直至几年前还被摆在一间破烂的大殿内,殿外是一座废弃的花园。寺庙里原有三个和尚,他们住在邻近的一间破烂木屋里,平时鲜少有人进香,香客留下的钱还不足以让三个和尚每天喝上一碗稀粥。故而,这三个和尚每天都持钵上街化缘,如此方能勉强为生。”

“可就在五年前,一行脚僧在此庙内住下。虽然他衣着破旧,却是个高大英俊的家伙,自称灵善法师。大约一年后,传说那尊檀香木观音像开始显灵,夫妻但凡求子,只需亲往庙中进香求拜便可如愿。打那时起,灵善便宣称自己是晋慈寺方丈,并坚持说那些求子心切的妇人须在大殿观音菩萨前虔诚默想一整夜。”

陶干快速地看了周围人一眼,又继续说道:“瓜田李下,为避嫌疑,妇人一旦入殿后,灵善总亲手在门上贴封条,还请那些做丈夫的在封条上加盖印章,且要求做丈夫的也在和尚的住处过夜将息。次日黎明,再由丈夫亲手打开大殿大门。由于来求子的夫妇皆如愿以偿,因而寺庙就声名远播,全城没孩子的夫妇俱来此祈求观音保佑。善男信女如愿以后,自然向寺院多加布施,功德及香火钱源源不断。”

“灵善便用这笔钱来重建了大雄宝殿及其他佛殿,替和尚们加造宽敞的僧寮,那时,寺内和尚数已增加至六十余名。花园改建成了异常美丽的大园林,内中有鱼池及假山,去年灵善又为在庙中过夜的妇人建造了许多幽雅的休息之处。灵善还在整座庙宇周围盖起了高墙,再建了三重山门,半个时辰前,我还在为此目瞪口呆呢!”

说至此,陶干顿了顿,欲待狄公评说。可狄公缄默不语,陶干只得接着道:“我不知大人您对此有何高见。可如若大人您的想法碰巧与我的相似,那明摆着,咱们不能允许此等情形再继续下去了!”

狄公捋了捋长髯,审慎而周密地说道:“世事纷繁复杂,平庸之辈无从知之。我自然不会断然否认观音菩萨的神力,不过,既然我未曾交与你其他紧急差事,你还是去多了解些晋慈寺的事吧。须记住,要及时禀告我。”

接着,狄公转向案桌,从案上的大堆文案内挑了一卷。

他道:“此系半月街奸杀案的全部记录,此案尚悬而未决。昨晚我在此地与洪亮讨论了这案子。我建议诸位读一下这记录,因为中午我要审这桩案子。你们会注意到——”

狄公刚说至此,进来一位老汉打断了他的话,那是他的老家人。老汉向狄公躬身施礼后道:“夫人命小的来问一声,大人今天上午能否抽空察看一下府内的居家布置。”

狄公无奈地笑了笑,他对洪亮道:“也是,来浦阳后,我还未进过自家门槛一步,难怪夫人们有些不悦。”

狄公站起身来,将双手纳入袖中,对手下众人说道:“中午堂审时,你们会注意到,对疑犯王贤东的某些指控是站不住脚的。”说罢,他便向门廊走去。

中午开堂锣响起之前,狄公已回到了自己的书斋。洪亮及其他三名随从正等着他。

狄公穿上官服,戴上乌纱官帽,经由门廊步入公堂。显然,上午的开堂未曾令浦阳百姓失望。公堂内挤满了人,几无立足之处。

狄公入座后,命班头将肖富含带上堂来。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