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宣帝
他彻底清除了霍氏家族势力后,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独立施政。
政治上:他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中间环节,恢复丞相有职位有实权的体制。整饬吏治,加强考核,特别重视地方官吏的选拔考核,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一大批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奖励,对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一大批良吏逐渐造就而成,西汉的好官以这一时期最多。他认为郡太守不宜时常调变,就把官员久任的范围由朝中大臣扩大到地方高级官员,即便有功劳和优异表现应该升迁,也不轻易提升调动,而是给予政治名誉与经济利益两方面奖褒。继续为政宽简,惩治贪腐,在朝廷增加四名廷尉平官,专掌刑狱评审和复核,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下诏废除首匿连坐法,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派人到各地巡查平理冤狱,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先后多次下令大赦天下。
军事上: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握衍朐鞮素有矛盾,带着数万人投降汉朝,被封为归德侯。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匈奴这个纵横万里的游牧帝国,与西汉缠斗140余年,终于低下高昂之头。呼韩邪单于亲往长安,俯首称臣甘做北藩。西域历来是汉匈的第二战场,双方你来我往,此消彼长,形成了拉锯战,情形至为复杂。神爵二年,值匈日逐王归降之际,他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从此西域正式归西汉管辖,天山南北广袤之地尽终归西汉版图。西陲之羌,民风剽悍,勇猛好战,策应匈奴,扰汉边疆。他遣七十多岁的赵充国讨伐,时历两年,就在西域都护设立的同年击败西羌,实行常年屯田,设置属国管理,西羌完全平定。
经济上:继续采取霍光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整顿工商官营带来的官吏贪污腐败等弊端。为制止土地兼并,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京畿地区的平陵、杜陵等地,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摆脱豪强控制,重新变为朝廷编户。多次减收税赋、减免田租、减省徭役,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他要求各级官吏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还派农业专家为“劝农使”,巡视、指导农业生产。在他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西汉的最低价。他在改革漕运的基础上,在边郡设立常平仓,以供给北部边防之需,减省转输漕运之费。常平仓,就在边郡各地筑造谷仓,于谷价低时加价籴入、价高时则降价粜出,以平抑谷价,调剂各边郡的谷物供给。常平仓的设立,既减轻过低的谷价对中小农户的伤害,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又使国家常年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能够维持边防的稳定;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化上:继昭帝时期霍光主持召开盐铁会议之后,又在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召开盛大的儒家经学会议,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在殿中大辩论,讲论“五经”同异问题,各自用经论处是非。他亲自进行审定辩论情况,设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从此《谷梁》学大为兴盛。杨恽上书献出《史记》后,他诏令颁行《史记》,使得这一伟大著作得以广流传布。
他在位期间,西汉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社会和谐、疆域辽阔、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还有史家说,西汉国力在他治下最为强盛。
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十二月,因病逝于未央宫,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二岁,葬于杜陵,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在制定庙号、谥号极其严格的西汉,他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三位是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
可是,他没有走出外戚干政、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封建王朝的“四大魔咒”,在清除了霍氏家族外戚势力后,又重用宠信史、王两家外戚。儿子刘奭(汉元帝)即位后重用外戚,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西汉从此衰落。孙子刘骜(汉成帝)即位后,大政几乎全部为外戚王氏家族掌握,为王莽专权篡汉埋下了祸根。
王莽可不是霍光。宣帝的重孙刘欣(汉哀帝)去世后,王莽拥立宣帝的另一重孙九岁的刘衎(汉平帝)登基,十四岁病死(又说被王莽毒死)。王莽为避免宣帝已经长大的曾孙登基后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政局,就立宣帝只有两岁的玄孙刘婴(即孺子婴)为皇太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废掉刘婴,实现了由“安汉公“加号“宰衡”到“假皇帝”到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
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的西汉就这样灭亡了。
(全书结束,敬请指正)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