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终于开始的大婚
“一去三四月,总算是赶在皇上大婚前回来了。”
骑在马上,孙承宗看着已经挂上了红灯笼的朝阳门,颇为感慨。
感叹了一句,孙承宗转头对身边的秦邦屏、冉跃龙等诸将道。
“诸位,且去我府上一歇,待陛下大婚后,我携诸位觐见陛下。”
“谢大人。”
听到孙承宗的话,秦邦屏等人连忙拱手谢道。
“孙稚绳?”
就在孙承宗安抚众将时候,一声呼唤将孙承宗的注意力喊和过去。
“袁礼卿!”
看到马车窗后的人,孙承宗一边惊讶,一边翻身下马道。
“你怎么在这儿。”
“陛下大婚,我这是进京来恭贺。”
从马车上下来,袁可立看着脸上俱是风霜之色的孙承宗道。
“看你这样子,也是急赶着才到京城啊。”
“不能不急,辽东形势紧迫,时不我待啊。”
闻言,孙承宗叹息了一口气道。
“前番熊经略剿灭建奴两白旗,功勋卓著。然建奴如今依旧在边墙外虎视眈眈,熊经略不能久离辽东,故才由我携众将进京面圣。”
示意自己的儿子孙钤带着众将先行,孙承宗与袁可立两人在后方步行,聊了起来。
“我听闻袁兄如今迁天津知府,辅助那个杨嗣昌往天津运输边需。在下在此还要多谢袁知府鼎力相助。”
“在下愧不敢当。”
闻言,袁可立摇了摇头道。
“都是陛下未雨绸缪,厘定内外,我岂敢居功。”
跟在马车的后面,孙承宗牵着马,突然小声的问道。
“我听闻,五殿下在天津于你门下求学,不知可有此事?”
“嗯。”
闻言,袁可立默默的点了点头。
国本之争,他从头看到了尾,一直站在朱常洛一边,却也调和着朱常洛和万历两人间的矛盾。
廷击案朱常洛能安稳度过,孙承宗功不可没。
见状,孙承宗脸色就是一变,略显焦急的问道。
“陛下是如何想的?”
“暂且倚之为储君,以防不测。”
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袁可立低下头道。
“陛下变法之决心,超出我的想象。”
“。。。”
闻言,孙承宗沉默了一下,又出言试探道。
“若是将来,陛下有了子嗣。”
“不会的。”
摇了摇头,袁可立坚定的道。
“陛下曾言,五殿下性自卑且急躁,要我给调调性子。”
说着,袁可立微微转头,看了眼载着朱由检和王承恩的马车道。
“然五殿下到我门下,我观察许久后,发现确如陛下所言。故此我觉得,其并无储君之姿。”
“在那之后,我再次上奏,请早立后。陛下虽将我的奏章留中不发,但次月就有了要立定国公侄女为后之事。”
“原来如此。”
闻言,孙承宗点了点头,以他的政治智慧,当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道。
这是在预防发生个大明版的哲宗早夭。
“伱这次进京来是?”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孙承宗也没有继续说朱由检的事,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了袁可立的目的上。
“我在天津待了有三个多月了,趁着陛下大婚的机会进京,和陛下说一说天津府的情况。”
“另外一个,就是要银子了。”
说着,袁可立无奈的摇了摇头。
“天津卫改为天津府后,到处都需要钱财。”
“。。。。”
两人说着话,一路就进了照明坊。
孙承宗刚待邀请袁可立去他家坐坐,就见礼部尚书孙如游带着一众官员找了过来。
“孙尚书,这是?”
看着急匆匆而来的孙如游,孙承宗有些好奇的问道。
“孙巡抚,你可算是回来了,这儿有个事儿,需要孙巡抚去办。”
天启元年,三月初十,宜嫁娶出行,忌动土。
“陛下,该起床了!”
早起的刘时敏,小心翼翼的来到皇帝的床前。
被人从梦中喊醒,朱由校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
皇帝方才坐起,刘时敏一挥手,就有早已准备好的宫女鱼贯而入,伺候皇帝悉数更衣。
吐出嘴里的漱口水,朱由校翻着白眼,由宫女们伺候自己穿上衮冕服。
“能不涂粉吗?”
看着眼前拿着粉盒、胭脂等物的宫女,朱由校脸色严肃的看向刘时敏。
“皇爷,这个恐怕不行。”
闻言,刘时敏果断摇头,天子大婚,装束都是有规定的。
苦笑着摇了摇头,朱由校向后坐在椅子上,看着宫女道。
“来吧!”
待到画好妆容,外面的天色已经大亮。
在刘时敏与礼部官员的陪同下,朱由校先是到太庙祭祖,而后才到文华殿。
在礼乐的伴奏下,朱由校缓步走在红地毯上,一步步踏入文华殿。
方才在龙椅上坐定,龙书案上就已经放着提前备好的册立皇后的诏书、皇后金宝等物。
“升殿!”
看到皇帝已经坐好,刘时敏对着外面高声道。
这套都是早已排练过的,先是丹陛下的太监,而后是外面的锦衣卫。
随着三响浄鞭,在鼓乐声中,一个个穿着崭新朝服的官员们,排班进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走进大殿后,三拜九叩后,朱由校抬了抬左手,看着下方道。
“众卿平身!”
待到众人都站起后,朱由校看向刘时敏道。
“宣诏!”
“奴婢领旨。”
闻言,刘时敏对皇帝躬了躬身子,拿起放在桌子上的诏书,开始念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地畅和,阴阳调顺,万物之统也。兹有徐氏之女,温柔和顺,仪态端庄,聪明贤淑,乃依皇明之礼,册立徐氏为皇后,母仪天下,与民更始,早定国本,钦此~”
随着刘时敏念完诏书,礼部尚书孙如游出列道。
“请陛下任命迎亲使者!”
翻了翻白眼,朱由校朗声道。
“朕命辽东巡抚孙承宗为迎亲使者。”
是的,不是内阁大学士,不是诸部尚书,而是刚赶回京城述职的孙承宗。
这个是礼部选出的人选。
至于说原因,这位的孙巡抚的儿子多啊。
七个儿子,还都养成人了,这都能合成葫芦小金刚了。
听到皇帝的命令,站在诸部尚书身后的孙承宗忍不住老脸一红。
他是真的没想到,一回京就接到这么个任务。
不敢怠慢,孙承宗连忙出班,恭敬的跪倒在地道。
“臣,孙承宗接旨!”
随着孙承宗离开,皇帝也挪位置到了坤宁宫等着。
到了文华门外,皇后礼舆已经准备好了。
当迎亲使孙承宗带着节案、卤薄、彩舆(婚轿)、彩礼等物出了承天门。
又是丁修和陆文昭敲锣打鼓的开路。
而后是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锦衣卫。
出了承天门后,回合礼部准备的大批礼品,大队人马直奔定国公府。
皇帝娶老婆,规模是小不了的,一行人绵延数里地。
大街上观礼的百姓围在队伍的四周,观看着皇帝娶亲的队伍。
而与此同时,定国公府上,徐婉儿方才洗过最后一遍澡。
对于一天洗了四次澡,徐婉儿是深恶痛绝,感觉自己都要被搓掉一层皮了。
沐浴完后,在脸上用香粉着面,画眼线,涂眼影,描青眉,抹红唇。
而后,在两腮上用胭脂鼓捣出两块“颊红”来。
画好妆容后,再由宫里来的女官负责给徐婉儿梳理头发,编好发簪。
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皇后的头发样式都是有规定的,不能弄的跟贵妃、妃子,乃至于宫女一样。
同时,发饰还要考虑到戴凤冠的方便,适合徐婉儿的脸型。
从纳采之后,徐婉儿就在尝试各种发型,一直到昨夜,方才定好发型。
看着镜中的自己,再看看旁边一身宫女服饰的徐慧儿,徐婉儿开始有些紧张。
心中小鼓的点儿也是越敲越急。
虽然和皇帝有过一面之缘,但那完全是惊鸿一瞥,在她的心里没留下多少涟漪。
同每一个要出嫁的少女一般,徐婉儿的心情也是忐忑。
当孙承宗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定国公府门时,徐希臯已经带着阖府之人在等待。
随着丁修与陆文昭两人分立在定国公府正门两侧,一众锦衣卫列队,露出了中间手持符节与圣旨的孙承宗。
没有再多做寒暄,孙承宗再次将封后诏书念了一遍,锦衣卫抬着皇后礼舆、龙亭,进入前院。
而后由太监抬着进入后院绣楼,按照礼部官员指定的吉位停放。
从女官口中知道礼舆已经来到,徐婉儿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自己的后宫生涯。
当徐婉儿身着皇后礼服,头戴九龙四凤冠,上遮红盖头,身着织金龙凤布所造的袆衣,在宫女簇拥下,跪受金册、金宝。
而后再回楼等候吉时。
当然,这个吉时不可能等的太长,宫里那边儿还等着呢。
吉时一到,新娘子徐婉儿升舆启驾。
又是丁修和陆文昭两人开路,大队人马起程。
出了大时壅坊,入大明门,上御街,从正门过承天门。
当从午门正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后,伴随着城墙上钟鼓齐鸣,太监、宫女列队夹道,跪地迎接皇后。
过金水桥,穿皇极门,一路行过前廷。
在乾清门前,徐婉儿坐在礼舆上,由早已等待的诰命夫人、女官、宫女等人,或引,或抬,或随,送到坤宁宫。
就在外面忙的如火如荼时,朱由校在坤宁宫内等的可谓是哈切连天。
无聊的只能打哈切,看奏本都不行。
就在朱由校无聊的从头开始数袖子上的线时,刘时敏终于从外面进来。
快步来到皇帝身前,刘时敏恭贺您到。
“皇爷,吉时到了,该出去了。”
“嗯。”
伸出手,抓着刘时敏伸来的胳膊,朱由校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腿都快坐麻了。
等到皇帝从坤宁宫内出来,这真正的婚礼才算是开始。
出了坤宁宫,朱由校行降阶之礼,走下坤宁宫台阶。
而与此同时,徐婉儿在女官的带领下,走出礼舆。
伸手拉起徐婉儿的手,朱由校忍不住多捏了捏。
真软。
牵着徐婉儿的手,一步一步走入坤宁宫内。
待行过拜堂之礼后,就是要掀盖头验货的时间了。
从刘时敏的手中接过一杆玉称,缓缓的挑起徐婉儿头上的盖头。
“嗯,很漂亮。”
看着跟瓷娃娃一样的徐婉儿,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
“臣妾参见陛下。”
终于见到了皇帝,徐婉儿躬身道。
“免礼。”
看着漂亮的姑娘,朱由校只是淡淡的道。
而后,在刘时敏的带领下,两人来到早已准备好的案前,行合卺礼。
卺即“瓢”。
古时,将一只葫芦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互敬酒,取“合二而一”之意。
而身为皇帝,这所用礼器当然是不一样的,青玉合卺杯,两只玉杯,高约一寸有余,外刻龙、凤。
先由徐婉儿倒酒,朱由校小抿一口,而后递给徐婉儿,徐婉儿一饮而尽。
之后,由朱由校倒酒,递给徐婉儿,小抿一口后,还给朱由校,朱由校一饮而尽。
合卺酒饮完后,就是受贺了。
同徐婉儿在早已备好的椅子上坐下,等待人上前恭贺。
着恭贺,自然是有先后顺序的。
先是由昨日才回到宫中的先帝五子朱由检带头,带着皇六女朱徽妍(10岁)、皇七女朱徽婧(9岁)、皇八女(9岁)朱徽媞上前恭贺。
都是已经懂事的年纪了,私下里,太监也带着排练过,此时也没闹出什么幺蛾子。
“平身,赶紧起来吧,不要凉了。”
受过三人大礼后,朱由校就挥手让三人起来,到后面去入席。
待宫内人完事后,就是宫外人了。
以内阁辅臣韩爌为先,六部尚书在后,这代表的是文官。
以成国公朱纯臣为先,英国公张维贤在后,这代表的是武将。
“臣等恭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等恭贺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听着整齐如一的号子,徐婉儿谨慎的坐在皇帝的身边,没有动作。
而她身侧的朱由校,看着代表着大明文武官员的众人,朱由校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阴霾。
什么时候,文武两侧平衡了,或者说,武将队伍里能出个不是历代皇帝所封勋臣后,他才能高兴的起来。
稍微沉默了一下后,朱由校才抬手道。
“平身。”
待到皇帝皇后接受完恭贺后,就是宴请了。
皇帝在乾清宫宴请百官、勋贵。
皇后在坤宁宫宴请诰命。
一直折腾到亥时初,才算是将这些个文武官员们送出紫禁城。
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坤宁宫外下了步辇,朱由校一手握在腰间的永乐剑上,缓步走入了大殿。
在红烛的点缀下,皇帝幽幽的声音传入了早已等候在罗汉床上的徐婉儿耳中。
“一入宫门深似海。”
“你,怕吗?”
心态炸裂,写的慢了。为了年终报表好看,缓发两个月的绩效工资,直接给我搞的这个月日子都没法过了。,公司这群人是真的不干人事啊。
(本章完)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