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袁可立治天津
该吃吃,该喝喝,千万别因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这是这些日子朱由校的最深刻的感受。
旧衙门大院中,朱由校从火堆里扒拉出一个烤番薯,而在他的对面,同样有一个一米三左右的小男孩儿在扒拉着火堆。
“啊!”
突然,这小子惊叫一声,却是被飞溅起来的火星给烫到了。
用厚布兜着烤番薯,朱由校抬头看了眼,淡淡的道。
“和你说了,不要着急,小心烫到,怎么样,被朕说中了吧。”
“皇兄。”
闻言,那小男孩嘟起嘴,一脸的不高兴。
“你为什么不让大伴帮我弄出来啊。”
“呵呵。”
闻言,朱由校轻笑了一声,眼神扫视了下旁边正紧张的太监王承恩。
“让你自己扒出来伱都不行,怎么,想让王承恩给你喂到嘴里啊。”
拍了拍手上的灰,在水盆中洗了洗,朱由校在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坐下。
看着又扒拉起火堆的小男孩,朱由校眼神一阵闪烁。
这小子,就是提出了“吾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甩锅理念,文科生治国的经典案例,曹老板在半睡半醒状态时的哲学兄弟,亡国劳模,小家子气的典型代表,深度疑心病患者,大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当然,估摸着这小子这辈子是没法达成以上成就了。
自打好男人弘治开了头后,大明的皇子皇孙成活率,是个朱元璋看了泪目,中山靖王见了摇头的数字。
弘治生俩死一,正德干脆没生,嘉靖生八死六,隆庆生四死两,万历还好,生了八个死了三个,泰昌生七死五,崇祯生七死四。
而天启,就比较惨了。
六子六女,无一幸存,零的存活率啊。
朱由检也是个苦命人。
朱由校再苦,他亲娘也是去年才没的。
而朱由检,他三岁的时候就没了。
万幸,负责抚养朱由检的西宫李选侍还算是做人,没把这小子给养死。
不过,朱由检就应了《荀子·哀公》中的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优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这些日子,在勖勤宫中,还好吧?”
趁着番薯要放凉,朱由校看向朱由检问道。
“禀皇兄,臣弟在勖勤宫一切都好。”
因为娘没的早了些,朱由检养成了一个有些自卑的性格,说话的时候有些畏惧。
见状,朱由校不由得在心里暗叹。
童年的创伤,需要一生去抚平。
这句话不知道是前世哪个教育家说的。
朱由检后来的所作所为,多疑也好,刻薄寡恩也好,都和早年的经历分不开。
“在朕面前,不必如此拘谨。”
摆了摆手,朱由校看向朱由检道。
“你如今已经九岁,也该给你找个老师,开蒙了。”
眼中带笑,看着正同那烧手的红薯较劲的朱由检。
这小子心急的毛病,估摸着这辈子难改了。
“朕本是想让袁可立给你做老师的,但他现在要替朕经营天津,无法在京中教你。”
“因此,朕就想让你去天津,跟在袁可立身边学习。”
“你,愿意去吗?”
“臣、臣弟愿意。”
听到朱由校想让自己离京去天津,朱由检害怕的缩了缩脖子。
但转念又想到,可以离开京城,到外面去,双眼顿时又泛起了光芒。
“嗯。”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道。
“明天出发,让王承恩带着你,去天津吧。”
朱由校说着,转头看向了东边。
万事两手准备。
一面防着自己落水,一面给自己将来如果落水铺路。
这小子才九岁,还能掰的过来。
如今的大明,一旦自己遭遇不测,能托付后事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袁可立,一个孙传庭。
但孙传庭到底是太年轻了,还没成长起来。
如今只有袁可立能充当这个保险作用。
让去跟着袁可立一段时间,看看民间疾苦,对于下面有些个了解。
如果自己遭遇不测,就留下圣旨,让袁可立主政,朱由检不到二十五,不得亲政。
这样就算发生了什么,也能挺过去。
皇帝看的方向,是天津,别名津沽、津门。
明建文二年,朱棣从此渡过运河,正式发起靖难。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该地正式得名天津,取意天子经过的渡口。
天津最初时,是一个军事要地,全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永乐年间,天津三卫的进驻,带来了大批军户家属,天津城开始有了雏形。
万历年间,倭寇入侵朝鲜,为了加强海防,又增设天津海防营和天津海防水陆营,共计新增六千名士兵。
但是,袁可立在天津城中转悠了两天后,发出了一声感叹。
“天津虽名为卫,然早已名存实亡啊。”
天津此时的发展,颇为的怪异。
城外是商贾辐辏,骈填逼侧,
而城内则是屋瓦萧条,半为蒿莱。
对这个现象,发挥务实精神,袁可立同张之极两人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
然后发现,商人,商人,还是商人。
这天津要是再不废卫设府,这些个商人都快接管卫所了。
啥?原来的卫所士兵干嘛去了?从商了呗。
天津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地处要冲,扼水陆之咽喉,握南北之枢纽,这就天生是个发展商业的地方。
根据这些日子袁可立的了解,长芦盐场的存在,催生了盐商的发展。
因为长芦运司设批验所就在大直沽,所以盐商在天津海河东岸买地筑坨存盐,以备查验待运。
天津的盐商对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天津的粮商也不少,因为天津是漕粮转运中心。
光是粮仓就修有百万仓、大运仓、大盈仓、广备仓等,每年经过这里的漕粮就有五六百万石之巨。
另外,天津还是大明的一个造船业中心,船户和匠人非常多。
津门海运以海船五十只为一帮,每帮有号,据不完全统计,就有鲜字号、天字号、地字号、久字号等12个字号。
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统计,袁可立在临时开辟的知府衙门内,开始点灯熬油。
临走之时,皇帝曾经交给他一个小本本,上面有皇帝对于天津府将来发展的一些构想。
在实地勘察之后,袁可立只想感叹一句,皇帝真的是高瞻远瞩啊。
虽然对于有些个词语不太理解,但不妨害袁可立通过描述去猜测。
天津,将来是要发展成一座集中转运与食品加工型的城市。
集中转运,大力发展造船业,修整道路,负责沟通辽东与京城的联系。
而食品加工,则是鼓励捕鱼业,依据靠海的优势,打造一条完整的腌制海产供应链。
通俗的说就是,天津要能给京营提供足够的腌制咸鱼。
皇帝无法保证让京营士兵吃上红肉,但是鱼肉还是能够保证的。
根据皇帝的一些想法,再结合自己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袁可立开始编写施政大纲。
首要任务,肯定是先摸清楚天津卫水师的情况,另外对登莱水师,他也是有调遣权的。不过这件事情要等他推荐的沈有容到了之后才能做。
不过,在这之前,他可以先让张之极去招募一些人手,先试试看,能不能把组建个船队,先行去探探路。
此时的袁可立还不知道,皇帝给他手上塞了个烫手山芋。
第二章可能要重复
(本章完)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