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忍辱负重

2024-03-06 作者: 飞雪银枪
第七章 忍辱负重

夜间,桓玄大摆庆功宴,遍赐诸将士。桓玄举杯说道“今日之功,当以刘牢之将军为首。若非刘将军反戈,我岂能顺利进兵建康!”刘牢之奉承道“丞相自有天命,我等不过顺天应时罢了!何功之有。”桓玄与刘牢之话及平生旧事,刘牢之大是欣慰,连饮数杯。酒过三巡,席上人人尽醉。桓玄突然摔杯“壮士,起”说完转身入内。数名力士突起,刀剑纷下,牢之瞬间死于非命。可叹半世英雄最后却做了不忠之鬼。那刘牢之生的赤面紫须,气魄雄伟,桓玄年幼时就望之生畏。后刘牢之又为朝屡立战功,桓玄担心他反覆,不利于己,因此设计将他杀害。

刘敬宣本也劝阻过父亲不要投降桓玄,父亲不听,敬宣就自己返回了老家。得知父亲死讯后,悲愤填胸,但考虑大仇一时难报,桓玄肯定也会派人来杀自己,于是就赶忙北逃到了洛阳,投靠了后秦。在这里,他见到了兵败后同样北来投靠的司马休之。两人商议向后秦借兵,秦主姚兴不想发兵相助但很是同情他们的经历,就给了他俩兵符,使其可以自由在关中募兵,一切军粮器物自己备办。两人募兵得到几千人,南返屯兵于彭城。

在京口的刘裕得之牢之死亡后也是悲愤异常,自己投身军旅后是得到牢之父子赏识才平步青云。想不到刘牢之最终落个如此下场。大怒道“奸贼桓玄,我与你誓不共戴天!”心下无日不想起兵诛贼。

当时王谧官做侍中,刘裕找到他,想让他在桓玄处做自己的眼线,自己于京口起兵。王谧答应后找到桓玄,桓玄本就想收人望,而那王谧是王导之后,一番谈论后桓玄非常高兴,就把王谧留在身边,做了中书令。

刘裕暗中寻找结识可共事的人选,这天他忽然收到了王谧的来信。大致内容是说桓玄要召你入朝商议政事,他此举是想予你重用,不必担心,放心前去即可。果然不久后就有人来找刘裕,说是奉丞相之命请自己入朝。见到桓玄,刘裕虽怒也只得强忍,躬身一拜。桓玄赶忙扶身,“早就听说将军智勇双全,多次击贼以少胜多,令贼闻风丧胆。今日一见,果然一表人才!”刘裕说道“丞相过奖了,鼠辈毛贼乌合之众,一击即散,非裕之能。”

桓玄“今日召爱卿前来,实是有事相劳!”刘裕“丞相但讲无妨。”桓玄叹口气说道“妖贼余孽,真是野火烧不尽啊!孙恩死后,其妹夫卢循与徐道覆侥幸逃走后又聚集了数千人,攻陷永嘉。当时我刚入主朝政,无暇击讨,索性就封卢循做个永嘉太守,希望他不再为寇。不想他贼性不改,数次发兵为寇于东阳。我想妖贼畏惧将军威名,因此想劳将军击讨!”刘裕回道“击贼之任,裕义不容辞!”

于是刘裕发兵赶往东阳击讨,贼数目不多,又惧刘裕,一击即散,擒斩殆尽,卢循与徐道覆仅带心腹数十人夺命仓皇而逃。刘裕回朝覆命,他前番入朝时,桓玄妻子刘灵玉于帐后暗观刘裕,素有识人之鉴的她,向桓玄谏道“我看刘裕龙行虎步,气魄不凡,终不为人下。不如趁此机会将他除掉,以免后患。”玄不听,“我自有天命,他能奈我何!我想经略中原,一统天下,刘裕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待平定中原后再杀他不迟。”灵玉回房后暗自叹息“唉,恐怕异日连平民都做不得了!”

入朝一年后,桓玄又给皇帝以暗示,使其封自己为楚王,赐九锡。不久后,就威逼司马德宗将帝位禅让于自己,真个的做了皇帝,建国号为“楚”。这天百官上朝,桓玄入宫坐御床时,御床忽然塌陷。群臣皆惊,面面相觑。唯有侍中殷仲文媚道“陛下圣德深厚,因此大地难载其重。”替桓玄解了尴尬。桓玄强作镇定,心中却隐有不祥之感,次日他就把司马德宗迁到寻阳。

不久桓玄就立刘灵玉为皇后。桓玄非常宠爱刘氏,为她凿山开池,种了一片竹林。刘氏非常喜欢这片清幽之地。她生性喜欢音乐,经常来此抚琴。这天刘氏正自抚琴,桓玄悄然来到她身后倾听。听到动心处,操起竹管,按孔和之。一曲终,两人闲谈。刘灵玉言道“陛下今日怎么有如此雅兴来陪臣妾啊。你登基后,后宫美女如云,政务又忙。”桓玄说到“你才是我的最爱啊。我这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你。”刘灵玉又说道“臣妾斗胆说几句话,希望陛下不要动怒。我其实最怀念当年我们在荆州的时光。你我都懂音律,时时琴箫和鸣。我们凭藉世资,百姓都怀服,你也乐得做个一方之主。如今你贵为皇亲,我却很少见你面。民间议论纷纷,怨言流言四起,对你很是不满。真怕这天下会乱!”这话触到了桓玄的怒处“我是天子,谁敢反我?哼”言罢拂衣而起。刘氏知进谏无用,空自叹息,寄情于琴弦。

王谧将桓玄之处的一切消息都密送于刘裕,刘裕告知他想发兵,王谧回信道“奸贼尚未恶贯满盈,一年后,上下离心,讨伐正是其时!”

再说司马休之与刘敬宣募兵后急于报仇,想占领山阳城,做为据点,发兵讨玄。谁知道所募之兵不尽力,攻城不克,所领之众尽散,司马休之与刘敬宣只得逃奔南燕投奔慕容氏。桓玄愤怒之余将刘牢之手下的北府将领全部杀害,在朝廷的宗室成员司马道子也惨遭毒手。

404年初春的一个夜晚,桓玄正自安寝,忽听四面喊声哭声大作,猛地惊醒,“难道是奴辈们发兵造反了?”得报后才晓得是江水爆发洪流,涌入石头城,淹没了很多民房,无数居民丧身于波流之中。此后桓玄更是惊惧不安。当了皇帝后的桓玄恣情纵欲,广选后妃,大兴土木,民不聊生。为向臣民立威并示己聪明,桓玄用法严峻,猜忌苛察,百官多被降黜,朝野骚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