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李渊起兵不反隋

2024-03-04 作者: songyvsh
4、李渊起兵不反隋

李渊起兵不反隋

公元617年5月,李渊公开在太原起兵,可他只反昏君杨广,而不反隋朝。李渊打出的旗号是,废除昏君,另立明主,匡扶朝廷。当然,这只是一种策略,李渊起兵的目的,最终是要推翻隋朝,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

李渊起兵,有很多优势。一是隋朝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只剩下长安、洛阳两座城池,洛阳还处在瓦岗军重重包围之中。所以,李渊起兵以后,不用担心会遭到隋军镇压。二是李渊世代贵族,又有“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有很大的号召力。三是山西境内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被剿灭了,李渊有一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四是李渊通过招降纳叛,身边聚集了一批谋臣武将,而且有了数万兵力。

李渊起兵,也面临许多问题。一是兵力尚显不足;二是北边面临突厥威胁,有后顾之忧;三是东边的李密,拥有百万之众,不知道能否允许李渊势力崛起;四是李渊来山西时间不长,根基不深,身边还有王威、高君雅监视掣肘。

李渊是两年前到山西的,先任河东慰抚大使,负责镇压农民起义,后任太原留守。李渊刚来时,只有五千兵马,经过收罗豪杰、收编起义军,逐步发展到数万人。可是,这与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起义军比起来,实力仍然差距很大。特别是,李渊起兵之后,需要攻打长安,占据关中,以此为基业夺取天下,这点兵力明显是不够的。李渊想招兵买马,可隋朝有规定,不经过朝廷批准,地方官是不能自行招兵的。王威、高君雅以此为由,坚决不同意,李渊也没有办法。

就在李渊为这事焦心的时候,来了一个好机会。驻守马邑的隋军军官刘武周发动叛乱,杀死太守,开仓赈粮,招兵万余人,自称太守,后又称天子。刘武周依附了突厥,实力大增。另外,刘武周手下有个著名战将,名叫尉迟敬德,有万夫不当之勇。

李渊听说刘武周叛乱,又惊又喜,觉得机会难得,赶紧把王威、高君雅叫来。李渊对他们说:“马邑在我境内,刘周武叛乱,我等皆有责任。听说反贼要攻打汾阳宫。汾阳宫可是皇帝最喜爱的行宫,有不少珍宝和美女,如果汾阳宫丢失,皇上必定震怒,我等性命难保。你们看,应该怎么办呢?”

王威、高君雅没有真本事,只是靠着溜须拍马,才取得隋炀帝的信任,此时听李渊说得如此严重,他俩面面相觑,没了主意,只得说:“您是主官,一切听从您的意见。”

李渊说:“刘武周有突厥撑腰,又有尉迟敬德那样的勇将,我们兵少将寡,恐怕难以抵御。当今之计,只有赶快征招士兵,扩大力量。事情紧急,来不及奏明皇帝了,只好过后再奏报吧。”王威、高君雅二人只得同意。

李渊打着征讨刘武周的旗号,以朝廷的名义,堂而皇之地进行征兵,很快征得大批青壮男子,兵力扩充了好几倍。李渊把这些新兵交给刘弘基、长孙顺德统领,天天进行操练。

刘弘基、长孙顺德原是隋朝将领,因不满隋炀帝攻打高句丽,半路上当了逃兵,李渊将他们招致麾下。王威、高君雅见李渊将新兵交给叛将统领,而且不去讨伐刘武周,顿时起了疑心,再加上其他迹象,二人认为,李渊可能要造反。隋炀帝曾经对二人交代过,只要李渊有反心,可以先斩后奏。于是,二人密谋,打算趁李渊到晋祠祈雨的机会,埋下伏兵,将其杀掉,夺其兵权。李渊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

在这关键时刻,晋阳乡长刘世龙立了大功。刘世龙表面上与王威、高君雅来往密切,内心却倾向李渊,他得知阴谋后,立即向李渊报告。李渊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把王威、高君雅抓了起来。李渊没有皇帝授权,是不能擅杀朝廷官员的,只好将二人关到监狱里,对外宣称二人勾结突厥,犯下大罪。

凑巧的是,两天之后,突厥数万骑兵真的来犯。李渊设了个空城计,把军队撤到城外埋伏下来,大开城门。突厥人见了,心中疑惑,没敢进城,绕了一圈后撤走了。李渊对外说,是因为把内应抓了起来,突厥才无功而返的。城里人都相信了,纷纷痛骂王威、高君雅。李渊名正言顺地将二人绑赴刑场,斩首示众。

扩充了军队,清除了障碍,李渊松了一口气。可是,如何对付北边的突厥呢?突厥势力强大,不可能灭掉他,李渊最担心的,是他兵进关中之后,突厥在背后制造麻烦。李渊思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决定与突厥和好。

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送上大批礼物。刘文静是谈判高手,能言善辩,一阵忽悠之后,突厥同意与李渊联盟,共同推翻隋炀帝。刘文静知道突厥人贪财,又许诺说,等打下了长安城,城中财物都归突厥所有。突厥很高兴,送给李渊两千匹战马。突厥人并不傻,他们之所以同意与李渊联盟,除了贪图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中原越乱越好,以便于从中渔利。因此,突厥支持李渊起兵。

摆平了突厥,周边的强敌,就只剩下李密了。李密有野心,有智谋,也有实力,是中原农民起义军的盟主。李密深知关中地区的重要性,如果派兵阻止李渊入关,李渊是很麻烦的。当时,李密正在奋力围攻洛阳,他想攻占城池后称帝,然后再占据关中。

李渊和李密都属于关陇贵族集团,两人早有来往,彼此印象不错,因此,李渊决定打感情牌。李渊给李密写了一封信,说要起兵推翻昏君,另立杨侑为皇帝,自己一心当隋朝的忠臣,没有夺取天下的想法,但不反对李密称天子,并对李密大大恭维了一番,态度十分谦逊。

李渊比李密大十七岁,地位官职也比李密高得多,却对李密十分恭敬,这让李密心里很舒服。李密异想天开,想位李渊加入他的阵营,李渊不置可否。李密攻打洛阳正紧,抽不开身,只好默许李渊进入关中地区。

李渊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广积粮草,购置兵器,做好军需物资准备。在这方面,山西文水县的富商武士彟帮了他的大忙。武士彟多年经商,积攒了大量财富,他散尽家产,帮助李渊起兵,并参与谋划,被称为“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武士彟,就是大名鼎鼎武则天的父亲。

李渊紧锣密鼓地做好了起兵准备,他担心自己来山西时间不长,威望不够,于是在起兵之前,又想出一条妙计。李渊让刘文静伪造了隋炀帝的诏令,说要征召青壮年全部从军,再去攻打辽东。杨广三征辽东,已经让民众痛苦不堪,如今还要去打,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吗?一时之间,太原就像炸了锅一样,群情激奋,纷纷痛骂隋炀帝祸国殃民。

李渊见百姓被煽动起来,心中大喜,觉得万事具备。于是,李渊召集将士和百姓,历数隋炀帝祸国殃民的罪行,宣布起兵造反。李渊起兵,与其他农民起义军有着明显的不同,他打的旗号是,只反昏君,不反朝廷,反而要匡扶宗室,振兴隋朝。这样,不仅得到百姓拥护,一些隋朝官员和将领也纷纷响应,使李渊得到最广泛的支持。

从李渊起兵过程来看,李渊运筹帷幄,虑事周全,策略高明,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谋略家。

李渊怀有天下大志,他起兵可不是为了割据山西,而是要夺取天下。所以,他在起兵两个月之后,就留下四子李元吉和大部分兵力,镇守老巢太原,自己亲率三万精兵,直扑关中地区。

那么,李渊攻占长安,是否顺利呢?他在开创帝王大业的道路上,还有哪些艰难险阻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