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囊虫照读”的车胤

2024-03-02 作者: songyvsh
56、“囊虫照读”的车胤

“囊虫照读”的车胤

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发奋好学的故事,比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东晋时期的车胤,因无钱买灯油,就借着萤火虫的光亮读书,留下了“囊虫照读”的美谈。

《晋书》记载,车胤,是南平郡人。当时,南平郡地域很广,包括今湖南津市一带和湖北部分地区,所以,车胤的故里,目前有津市、澧县、安乡、公安、临澧等说。

车胤的祖上,也是当官的。他的祖父车浚,当过东吴的会稽太守。车浚清廉爱民,会稽郡遭遇大旱,百姓食不果腹,东吴皇帝孙皓贪婪暴虐,仍然要强征税赋,车浚拒不执行,被孙皓杀害。从此,车家沦为普通百姓,而且十分贫困。

车胤小时候,酷爱读书,他白天需要干活,只有晚上有时间。可是,家里太穷了,买不起灯油,小车胤愁眉苦脸。忽然,他发现窗外有许多萤火虫,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地发光。车胤突然想到,如果把一些萤火虫收集到一块,不就可以照亮了吗?于是,车胤去野地里捉了许多萤火虫,把它们装在囊袋里,虽然发出的光亮很微弱,但勉强能够照着读书了。车胤就靠着“囊虫照读”,刻苦进行学习。通过勤奋读书,车胤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他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也得到人们广泛赞誉。

车胤长大以后,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而有智慧,在乡里很有声望。桓温做荆州刺史时,听说了车胤的名声,征召他为从事,车胤开始步入仕途。

车胤做官后,仍然手不释卷,勤奋不倦,达到博学多通。车胤做事认真,兢兢业业,从没出过差错,不久升为主簿,后来屡次升迁,当了征西长史,显名于朝廷。当时众多官员中,只有他和吴隐之出身贫寒,两人都因贫寒博学而闻名,受到谢安的赏识。谢安每次举行家宴,都邀请车胤参加。

谢安经常在家中与人讨论学术问题,车胤有疑问和自己的见解,却不敢问。好友袁羊鼓励他说:“丞相是大贤,决不会因你多问而嫌厌的。”车胤说:“何以见得?”袁羊说:“你见过明亮的镜子厌倦人们常照、清澈的河水害怕风吹吗?”于是,车胤鼓起了勇气,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果然,谢安听了很高兴,对他更加器重。从此,“明镜不疲”的成语典故,就流传下来。

车胤博学多才,常有独到的见解,后来入宫担任中书侍郎,为晋孝武帝讲学。当时,朝廷增置太学生一百人,让车胤兼任国子博士。几年之后,车胤先后升迁至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封为临湘侯,成为朝廷重臣,而且声望很高。

晋孝武帝亲政之后,排挤掉贤臣谢安,重用他的弟弟司马道子,但没过多久,兄弟俩之间又产生了矛盾。佞臣王国宝为了讨好司马道子,联络一些大臣,上奏请求给司马道子加周公的特殊礼仪。车胤坚决反对,说:“这是周成王年幼时,尊崇周公的礼仪。如今皇上已是壮年,岂能再用这样的礼仪?何况司马道子的功劳和名望,怎能与周公相比呢?你们这样做,肯定会大逆皇上的意愿。”果然,晋孝武帝见奏表后大怒,斥责王国宝等人,而特别嘉奖了车胤。

公元396年,晋孝武帝意外遇害身亡,司马道子和儿子司马元显控制了朝廷,王国宝自然得宠。但王国宝品行不端,扰乱朝政,引发青兖二州刺史王恭举兵征讨。王国宝恐慌,其堂弟王绪献计说:“不如杀掉车胤,除去众人之望,然后挟持皇上和丞相,发兵抗御。”王国宝犹豫再三,始终没敢对车胤下手,而是自解职务,幻想能够活命。但司马道子迫于压力,仍然将他赐死了。

第二年,王恭等人再次起兵,矛头直指司马道子父子,被司马元显率兵平定。司马元显手握大权,骄矝放荡,为所欲为,他对车胤耿耿于怀,又心存忌惮,便逼迫车胤自杀。

车胤自知得罪过司马道子父子,必不能幸免,大怒道:“我已年近七十,何惧死哉?只求一死,以暴露奸臣面目。”说完,愤而自杀。

可怜一位勤奋贤良的忠臣,不能为乱世所容,终究死于乱臣贼子之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