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利用双手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交流(2

2024-03-21 作者: (美)尼伦伯格 亨利·卡莱罗
第8章 利用双手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交流(2

第8章 利用双手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交流(2)

如果你的交谈对象双手紧握或者紧绞在一起,你就应该设法使其放松。之后,你将会注意到,她的态度变柔和了。如此一来,你才能充分地掌控当时的局面。

将手摆成尖塔状

尖塔状的姿势是:把两手指尖合起来,相互对应接触,形成一种“教堂尖塔”的手势。这一动作表示有信心,有时也被视为装模作样、自大或骄傲。人们通常将该手势定义为一个人“执掌大权”,暗示这个人占了上风。

如果某个人在做出这一手势的同时,嘴角轻微上扬(会心一笑),那么你就应该明白,这个人只是侥幸达到了目的(参见“卡莱罗遇到酷头儿”,了解关于尖塔状手势的趣闻轶事)。

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将双手摆成尖塔状是无意识的。但是,也有人故意通过该手势强调他们强烈的安全感和绝对的自信心。

例如,有人提出这样一条建议:商务人员在谈判过程中给予最终报价之后,可以做出这一手势。按照建议,一个人在开出报价后,坐靠在椅子上,微笑着将手摆成尖塔状。这个时候,他的客户频频看着他,过了很长时间,坚定地说道:“成交!”所以,在谈判中,该手势好像有一种魔力,能轻易地将他人征服。

卡莱罗遇到酷头儿

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是美国著名电影演员,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酷头儿”。他出演过很多热门电影,包括经典电影《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 )。

多年之前,我(亨利·卡莱罗)经历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当时,我坐在飞机的头等舱,发现自己的邻座竟然是麦奎因。于是我们开始交谈起来,在谈到麦奎因在《辛辛那提少年》(The Cincinnati Kid )中扮演的那个扑克牌玩家的演技时,我认为,他的表演并不出色。

“酷头儿”听到这里,将手臂交叉起来,用他敏锐的蓝眼睛盯着我,并略带怒气地问道:“你什么意思?”我解释说,在该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景中,麦奎因扮演的扑克牌玩家在无意中向对手展示了一个胜利的手势——他在下赌注之后,将手摆成了尖塔状。

麦奎因点点头,我进一步解释,凡是稳重的职业玩家从来不会做出这种手势,除非他在虚张声势,但麦奎因扮演的角色显然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是麦奎因犯的一个非语言手势错误。

听完我的解释后,麦奎因迅速放下交叉的手臂,打了一个响指,并告诉我,其他人对他饰演的角色有过相同的评价,但是他们无法给出理由,只是能“感觉到”。

麦奎因紧紧握住我的手,对我的建议深表感谢。在接下来的飞行时间里,我们相处得很愉快。我经常回忆起这段经历。

用手指指向别人

用手指指向别人是一种常见的手势,通常用来清楚地阐明一个观点或认真地强调某件事情。通过观察发现,当你刻意避免使用这一手势时,依然能够顺利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为什么要避免呢?答案很简单:这是一个能激起人们抵触心理的手势。如果再加上提高的嗓门,这一手势极有可能会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辩。

实际上,在激烈的讨论中,用手指指向别人的动作极为常见。但是,如果人们能控制或约束自己的语气、语调,那么这一手势往往并不会使他人产生太多的抵触情绪。

政治家或牧师用“谴责的”手指指向观众,通常不会引起观众的抵触心理,因为观众不会认为该手势是针对他们自己的。但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这个手势毫无疑问是针对某个人的,所以会引发一些问题。

触碰

触碰某物品或某个人是一个人自豪或所有权的表现。此外,它还可以表示兴趣、关心、爱护、理解、同情、信心或安慰。基本上可以说,爱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身体的触碰。如果要确定一个人的触碰信号所包含的真实含义,你必须明白,大部分信息与肢体语言有关,你要仔细观察对方表现出的整个姿态簇,以更好地理解触碰的含义。

手臂和肩膀

我们的手臂非常富有表现力,它们能够有效地传达大量的信息。在任意场景下,只要知道一个人的手臂动作的幅度,就能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处于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下。讲话人表现得越不自然,手臂动作的幅度越小;手臂动作的幅度越大、越复杂,就越能表明他沉浸在自己的讲述中。

将双臂交叉在胸前作为一种抵触的标志,在世界各地非常常见。通常情况下,由于女人上身躯干的构造和男人不同,因此女人交臂的位置比男人要低。一个人在双臂交叉的同时,双手紧握成拳头状则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抵触心理。

相对手臂而言,肩膀的动作幅度比较有限。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依然能够通过肩膀的动作搜集到一些信息。

比如,当肩膀放得很低、很直且不紧绷时,说明这个人很放松、很自信。如果肩膀向前低垂,头也耷拉着,则表示这个人被打败了、不高兴或者很疲劳。典型的耸肩动作(升一下降一下)则在传达:“我不知道。”有时候,一个人在耸肩的同时双眉也会挑起。

走路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双腿和双脚的动作,我们能获得很多信息。事实上,双腿所传达出的信息比身体其他任意部位都可靠,因为人们在试图掩饰自己情绪的时候,通常不会考虑到自己的双腿和双脚。

下一章,我们将学习坐姿和站姿是如何清晰地传达一个人的想法和情绪的。本章剩余部分将关注腿部活动中最重要的动作——走路。

我们每个人走路的方式就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走路姿态,所以我们的朋友远远地就能认出我们。然而,人的走路方式会因当时的心情以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一般说来,快速走路且双臂自由摆动的人,往往有坚定的目标,并准备积极地加以追求;习惯于将双手插在口袋中走路,即使在天气暖和时也不例外的人,往往非常挑剔,且颇具神秘感,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

一个人在沮丧时,往往会低着头、拖着步子将两手插在口袋中走路,而很少抬头注意自己往何处走。一个把双手放在臀部快速行走的人,通常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还有一些人,因为正在作一个重要的决定,所以走路速度很慢。只见他把双手紧紧交握在背后,偶尔停下来思考问题。一个自满甚至自大的人,很有可能高昂着头,手臂夸张地摆动,昂首阔步地向前走,似乎在处心积虑地想给人留下印象。

“设定步调”表示下属要与领导保持一致的步伐,跟随在领导后面。跟随是一个非语言信息,代表着下属对领导制定的目标与信奉的宗旨的忠贞不渝。

你出局了!

我相信棒球迷们对下面这一情形早已司空见惯:在棒球场上,某裁判作出一个判决,而某队教练不同意这个判决。于是,这个教练跑到场中,冲到裁判面前指手画脚地表示抗议,甚至握拳相向。

那个裁判用眼睛狠狠地瞪着怒气冲冲的教练,将双臂交叉在胸前(橄榄球裁判除外,因为他已经身穿护胸,不能做出双臂交叉于胸前的动作,但他会将双手置于髋部,下巴伸向那个对他的判决有异议的人)。假如裁判认为自己已经听够了,就会背向那个教练,以此表示“你出局了”,或者直接转身离开。

结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已经明白: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的身体是能“说话”的。至此,你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人”的技巧,可以尝试着将这些技巧整合起来。在下一章,我们将讨论一系列不同的态度以及表现出这些态度的肢体动作。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