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教育常识(2)

2024-03-21 作者: 王峰
第37章 教育常识(2)

第37章 教育常识(2)

教授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

助教也是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

监生是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当代教育

1.学校一词的由来

“学校”一词源于民国。

西周称学校为“辟雍”,是少数奴隶主贵族读书的场所。那时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塾即门外舍也。人们朝夕出入,受教于此,塾便成了学校的代称,以此类推五百家为党,设庠。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设序。西汉时学校分中央和地方两种,中央设太学,地方上置学宫。唐代办学达到古代极盛时期,学校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我国的学校,起源悠久,一直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据《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塾、庠、序、学即是周代学校的名称。

2.小学一词的由来

“小学”二字起初并不专门用来指学校。西汉时期,人们称“文字学”为“小学”。到了唐宋,“小学”被称作“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周朝儿童入学时,最先学的是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3.大学一词的由来

大学是高等学府的代称,其最早源于我国2300多年前。当时正值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在山东稷下办起一所名叫稷下学宫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久,先后经过六个朝代,它的创立适应了齐国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上的需要,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荟萃、百家争鸣提供了学术园地。稷下学宫的创立比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创办的学院至少要早20年。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各个学派并存。人们称稷下学宫的学者为稷下先生,随其门徒,被誉为稷下学士。从稷下学宫的施行方针及其成果意义来看,稷下学宫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所大学,第一所学术思想自由学科林立的高等学府。

4.算术的由来

公元3世纪,亚历山大的丢番图综合整理了当时人们在数字方面的经验知识,汇编成《算术》一书(该书现在仅存6卷),他在书中提出了200多个难题。很可惜,在无人问津数学的罗马帝国,这部著作竟被遗忘了。倒是阿拉伯人的智慧丰富了古希腊的科学遗产,将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202年,生于比萨的意大利数学家莱昂纳多发表《算经》一书,将阿拉伯笔算法引入西方。直到16世纪,经过阿拉伯人修改的丢番图的《算术》才在西方重见天日。这部著作于1621年印刷出版,1670年再版时,天才的法国数学家皮埃尔·德·费尔马为该书做了评注。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数学发展的新起点。在以后的17、18世纪,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古典算术。

5.“代数学”一词的由来

“代数学”一词来自拉丁文,而拉丁文又是从阿拉伯文来的。阿拉伯帝国善于吸收被征服国家的文化,把重要的书籍译成阿拉伯文,并设置了许多学校图书馆和观象台。公元820年左右,在乌兹别克有一个叫阿尔·花拉子模的人,著了一本《代数学》。1140年左右《代数学》被译成拉丁文。在我国,“代数学”是从1959年开始正式使用的。原始译名不叫“代数学”,而叫阿尔热巴拉(这是拉丁文音译)。我国在17世纪初,有一本不题作者名的《阿尔热巴拉新法二卷》中说:“假如将一线作大小两分,各份用一记号,如以大份为甲,以小份为乙,则甲乙之两记号即可以代凡有两字之数。”这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代数”。

6.“几何学”一词的由来

“几何学”英文写作geometry,是“测地学”的意思,拉丁文也是这个意思。相传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每年洪水泛滥,冲毁了两岸的庄稼、房屋,洪水并带来大量泥沙。每当洪水退后,泥沙把原来的田地冲平,各家田地边界没有了,人们为了重新勘定划分田地,遇到许多复杂地形地势。如何计算这些复杂的地形面积,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想尽各种方法来计算测量,于是产生了最早的测地学。约公元前300年,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对前人积累的几何知识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创造性地编成了著名的几何学经典著作——《几何原本》。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我国科学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又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徐光启利用geometry的字头geo音译为“几何”,而汉文“几何”的意义是“多少”,这个译名与原来的音与义都很贴切。于是“几何学”开始在我国广泛应用。

中外名校校训录

1.英国

牛津大学:主照亮我

剑桥大学: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爱丁堡大学:有知识既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能发现其内涵

2.美国

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以真理为友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福大学: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东西

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芝加哥大学:让知识充实你的人生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

伯克利加州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

3.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4.日本

早稻田大学:学问独立,培养模范国民

5.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繁星纵横,智慧永恒

澳大利亚国家大学: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质

新南威尔士大学:以人为本,与时并进

6.中国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浙江大学:求是

武汉大学:自强、宏毅、求是、创新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学敦行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