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2)
在电视连视剧《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片断非常精彩:武松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东倒西歪,步履轻飘虚浮,蒋门神于漫不经心之际,鼻梁突着一拳,尚未回过神来,眼额又遭一腿……当其终于醒悟这绝非是酒鬼的“歪打正着”之时,其身已受重创而无还手之力了。武松所用的“醉拳”,乃武术中一种高难度拳术,委实厉害之极。“醉拳”的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呢,醉之中却杀机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被“醉鬼”打趴在地。
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那些自认为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
杜甫有句名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后来也不知是哪个聪明人演绎出一个推论:“出头的椽子先烂”,据说还很灵验。“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是一句老话。应当说,这句话在客观世界中反映了客观事实。对此“屋檐下的小雨”可能理解得更深。君不见,一年四季,风吹雨淋,年复一年,日久天长,出头的椽子先烂是自然而然的了。“枪打出头鸟”正是这个道理,在客观世界中,类似的事情很多。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种随时保持“一半”的警醒,“一半”的低调的哲学,已经渐渐深入人心。
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非我们所愿;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不识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
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国的一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实与半糖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点亲密,有彼此的关心,但又不会太近,不会妨碍他人的私密空间。比如我们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应该努力争取,顽强拼搏,但又不急功近利,不奢求强求。比如我们对情感的向往,应该懂得珍惜,好好把握,但不束缚他人,给对方足够的自由快乐。比如我们对婚姻的态度,应该常常在一起,但又懂得亲密有间的道理。甚至我们的穿衣打扮,一日三餐,都该学会半糖—不过分、不过度、刚刚好,这样才会最好地摒弃生命里的苦,品尝到生活中的甘。
持心谦虚,坐卧随心
虚荣心是人的天性之一,街头乞丐会因为多讨得一枚硬币而向同伴炫耀;天真的孩子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而笑逐颜开。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认为“唯使君与操耳!”,其实不过是用刘备来做陪衬,标榜的正是他自己。
虚荣心是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如果你不把它踢开,你就会被它绊倒。它不但会影响你的学业,还会影响你的事业,进而耽误你的一生。
一个名叫韦格的奥地利女孩,天生丽质,聪明过人。韦格在一所大学专修油画,她的男朋友正在为她筹备一个个人画展。当经济上遇到困难时,男朋友鼓励她去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初赛的奖金高达5000美元。韦格去了,而且一路进军到了拉斯维加斯—她成了1987年度的世界小姐。
韦格曾一直梦想可以开个人画展,而如今她已不再需要画展。韦格曾经幻想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和男朋友过着浪漫温馨的日子,然而她成为世界小姐以后,整天被阔佬阔少们包围着,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的大献殷勤,她再也不缺少浪漫与温馨了。作为世界小姐,高高站在财富与荣耀的顶端,似乎曾经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韦格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一切,享受着世界小姐的荣耀带给她的琳琅满目的、意外的“财富”。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生病了,患上一种名叫克里曼特的综合征。
这种病的最大危险在于,她的双眼视力将逐渐衰退,最终将会失明。韦格因此而陷入绝望之中。
她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她开始诅咒上帝,不该把她的“意外收获”在“一瞬间”统统收回去,她认为是上帝妒忌她的天资聪颖。因此她更加怨恨交加。
就在韦格病重的消息传出不久,一个名叫帕迪的非洲小男孩寄给她一包土,说他们那里的人都用这种土来治病。韦格并不相信土可以治病,但还是抱着试试的态度用了,结果,她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
又是一次意外,使她欣喜若狂,她的财富又可以回到她的身边了,于是她发誓这次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些财富,决不能再失去。
她后来嫁给了一个美国富翁。
在以后的日子里,韦格先后改嫁6次,可是没有一个男人令她满意。终于在一天夜里,她明白了,自己看起来拥有一切,其实却一无所有,她这辈子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于是她选择了自杀……
如果在她发达时没有抛弃男朋友,被评为世界小姐之后,依然继续她的事业,也许她会活得更加幸福。追求金钱,爱慕虚荣,让她彻底迷失了自己,陷入虚荣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爱慕虚荣,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车子等,女人更多地追求自己的衣着、容貌、房子。尤其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解决温饱。
人们已经不能像老子在《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适时低下那高贵的头颅,放弃过分追求虚荣。持心谦虚,坐卧随心。
看高自己的人必会重重地摔下来
人们常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人要时常检讨自己,才能有更高更大的进步。
以前听说过不少神童的例子,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所重视,被世人看成是跟平常人不一样的人。孩子还小,在那种处处被人恭维的环境下成长,养成了养尊处优的性格和习惯,让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相信大家也知道的,很多之前被称为神童的孩子,到最后并不出众。
人难免有时会为一些小成就而兴高采烈,比如小时候,考了100分,得了小红花。妈妈总会教导孩子说不要太骄傲,那时还小,不懂事,并不理解。现在长大了,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不要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事情迷失了自我。
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如果为那么一丁点儿夸奖或成绩就得意忘形,那么,从那时起,你就为自己挖好了“坟墓”。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天,主任让小刘、小付和小金清理一下资料室,把那些堆积如山的旧报刊卖掉。在墙角发现了一个手提袋,竟是厚厚一摞泛黄的“应聘简历表”,不少还贴着照片,有详细的联系方式。这定是公司以前到人才市场招聘时收到的,留了下来。
忙完了,几个人坐下来休息。小刘开始扒拉那些简历,说找找有没有美女。过了一会,小刘拿着一张简历表念道:
某男,大学本科,曾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三次获学院二等奖学金,英语四级,爱好看书,曾在校报发表作品……
小付不屑一顾地说:“肯定是假的,一个学校有N个学生会副主席哩,校报发表作品还值得一提?太普通了,这样的人一抓一大把。”
小刘又念了一个,也都很普通。“难怪这些人没有被公司录用呢,毫无特色。”小付和金姐都用刻薄的语气批了一通。
这时小刘一脸坏笑,摇了摇那两份简历说,这可是你们两位当年的简历啊。
小付和小金都愣了,满脸通红。
五年后,自己竟成了陌生人!
中午吃饭时,他们跟主任聊起了这件事儿。
主任说:“小付当年是拿着贴满了在校报发表的文章剪报来的,虽然很幼稚,但是那股朝气让我眼前一亮啊;小金是唯一一个没穿高跟鞋的女生,在铺了地板的办公室走廊走过,没有一点噪音……”
答案竟然如此简单。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为自己不得了,而事实上,换一个角度去看自己,我们与别人其实差不了多少,一次又一次,我们或许也只是运气稍好罢了。所以,无论取得什么成绩,我们都没有理由骄傲自满。
聪明实在的人才能一路风光地走下去。人可以犯错,但不可以不醒悟,一直骄纵自己。每个人都有回头的机会,你选择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这将是你一生的财富,这一切息息相关。每个人都一样,都是平等的。不能太看重自己当前的成就,人不可能停滞不前,要不断进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
随遇而安是一种人生境界
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被怠慢的事情。我们常常自以为对名利看得很开,能够随遇而安。可真正回到现实里,我们才发现随遇而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太容易把自己看得很高,而忘了初心,忘了淡薄的平常心。
三国时东吴的步骘,是淮阴人。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他因避难来到江东。那时他父母双亡,穷困潦倒。
后来遇到和他同年的卫旌,两人结成朋友,一起以种瓜为生。他俩白天在瓜田忙碌,夜间则研读经传典籍,在他们的心目中,眼下只不过是暂时的境遇而已。
会稽郡有个姓焦的豪门大族,为人放纵,欺压乡邻,由于他曾经做过征羌县县令,所以人称焦征羌。
步骘与好友卫旌避乱于此,怕受其害,不得不到他那里拜拜码头,就挑些瓜放上名片送往焦府。
当时焦征羌正在屋子里睡觉,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他出来,卫旌有些生气,就打算离去。步骘劝他说:“我们来的目的就是因为害怕他势力强大,现在如果一走了之自命清高,恐怕只会结下冤仇,岂不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
又过了好长时间,焦征羌才打开窗户接见他们,身子斜靠着茶几,在地上摆了两个坐席,让他们两个坐在窗外。
卫旌觉得更加耻辱,而步骘却神态自若毫不在乎。
待出了焦府大门,卫旌生气地对步骘说:“你怎么能忍受这样的怠慢?”
步骘笑着说:“贫贱与富贵的时候,都应该随遇而安。我们现在如此贫贱,他以贫贱对待咱们,这有什么羞耻或者光荣可说呢?”
然而贫贱是埋没不了人才的,后来步骘受到孙权的赏识,横戈跃马,东征西讨,战功卓著,官至丞相。
可贵的是,富贵之后的步骘依然平和淡定,丝毫没有改变自己俭朴的生活方式,教诲子弟手不释卷,他的穿衣打扮就和一个普通的儒生一样,做人处世从未有盛气凌人的姿态。
人生的际遇千差万别,有的生于将相帝王之家,有的八辈子都是贫农,有的走到哪儿都众星捧月,有的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受人待见。
种种差别其实都是正常的,而面对同样的境遇,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却能随遇而安,皆缘于心境。对人间的冷暖,世态的炎凉感觉,都是由我们的心态造成的。
《菜根谭》里有一句话:“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一个人贫也好,富也好,高也好,低也罢,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处在高位仍能悠然自得。随遇而安是一种人生境界啊!
谦让和低调
大唐盛世,在位居宰相高位的人中,最没有为官威风的,就得算娄师德了。
一次,他与宰相李昭德一同入朝,此时的娄师德有些发福,行动迟缓,脚步难免跟不上。
李宰相一副火爆脾气,走几步就得等一会儿,没几次就烦了,忍不住张口骂道:“你只配做个田舍夫!”
娄师德听了,不仅不恼,还笑着回答说:“我不种地,让谁种呀?”
娄师德说的可不是笑话,他虽然官位不低,种地的事他还真没少干。他带兵守卫西北边疆,坚持营田屯垦的策略,战时为兵,闲时为民。为了调动大家开荒的积极性,他穿着皮裤,亲自下大田与士卒犁地开荒,引水灌溉。因而积谷数百万斛,军需民用,绰绰有余。
在为官上,娄师德谦逊退让。狄仁杰曾经跟他一起为将,他发现狄仁杰是个难得的人才,就秘密向武则天推荐,狄仁杰由此被委以重任,直至主政朝廷,走上了宰相的高位。
后来两人同在一起主持朝政,狄仁杰有点看不上他,便想把他排挤到朝外,屡次向武则天建议让他专门去当营田大使。武则天察觉到了狄仁杰的意图,有一次故意问他:“娄师德这人怎么样?才德出众吗?”
狄仁杰说:“他当将军能够小心地守卫边境,至于是不是才德出众,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又问:“娄师德擅于识别人才吧?”
狄仁杰回答说:“我曾经跟他一起做官,没听说过他能发现人才。”
武则天微笑说:“我之所以认识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啊。”
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感叹说:“娄公大德大量,我被他包容很长时间了。我的眼光狭隘,我看不到他的边际呀!”
娄师德就是这样,即使别人误解他,也从不计较,更无只言片语的辩解。在众人的眼中,他这宰相当得实在有些窝囊,而在娄师德看来,这算不得什么。他在与弟弟的一次谈话中,让人窥探出了心底的秘密。
娄师德的弟弟将赴代州(今山西代县)做刺史,行前他对弟弟说:“我在宰相的高位,你又做了州牧的大官,咱们一家人所得到的荣耀太盛了,难免遭人嫉妒,怎样才能免除祸患呢?”
弟弟跪下说:“从今以后,哪怕有人往我脸上吐口水,我也不敢说什么,自己擦干它就是了。”
娄师德说:“我担心的就是你这一手。有人往你脸上吐口水,说明他恨你。你竟把它擦干,不是表示讨厌他吐你口水吗?你可以根本不擦,让它自己干嘛!”
唾面自干,才是低调的最高境界。
(本章完)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