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释怀
“人就像个陀螺,擦肩而过的人越多,转得越洒脱。就怕之后,无法控制旋转的惯性,遇见了谁,都是习惯性地错过。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从熟悉到误解,从分离到释怀。释怀才是最终认识自己和理解别人的方式。”
多年以后,如若相逢
2016年的前两天,朋友给我发来一张截图,来自某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大致意思如下:
在那个用一首诗就可以迷倒全校女生的年代,Z先生和我有一个共同的朋友,这人就是写《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的刘同。在高中时代,我们三个人还一起交流文学,但,如今,我们不会再记得对方。
他每次说起刘同都很生气。他生气不是因为刘同过得看起来还不错,他生气的是刘同把我们忘了。虽然我们都在北京,可他从来不找我们。
朋友给我发来这一段的时候,附赠了一个难以名状的表情。
我读出了几层意思:
这是真的吗?
你记得这回事吗?
原来你是这样一个人?
我说是的,我记得Z先生。他叫卓君。我们相识于我最灰暗的一段日子。
如果你有时间,且听我来絮叨一段回忆。
这段回忆是我写给卓君的一封信。
卓君:
你好。给你写这封信并没有思考太久的时间,只是觉得应该写,也有很多心里话想写。所以回到家,立刻打开电脑写了起来。
大学毕业一年后,我从电视台辞职,藏在出租楼的一层没日没夜地复习考研。那时的日子比不上现在这么有效率,一天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流到哪儿是哪儿,没有泾渭分明的概念。
每天晚上背各种考研的资料到天亮,顶着鸡窝一样的头发出去吃一碗面,然后回来睡几个小时到中午,再继续十几个小时的复习。
那时的我被年轻的大学生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也不在乎,心想:今年是老子的落难年,等明年考上了就人模人样了。
如你所知,在那段暗无天日的考研日子里,机缘巧合我认识了肖水。
我和肖水是老乡,有朋友说我们都喜欢写东西,没准聊得来,就介绍我俩认识。
和肖水认识之后,我们确实很聊得来,不是因为文学上的共鸣,而是惊讶地发现——彼时的他也正一个人缩在青岛的某个出租屋内为考研而奋战。
对于考研,肖水比我有经验。他考了两年复旦大学,都失败了。他说这是他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离群索居,远离人烟,只身一人在接连失败之后,第三次冲击目标。
他说青岛比湖南冷多了,他正披着一床棉被开着电热毯和我聊天。
我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样的日子,无论过了多久都会记得。
为了给彼此一个心理支撑,肖水把自己的复习时间调整到和我一致。每天我们从中午开始复习,下午各自复习专业课,晚上一起复习政治和英文。肖水是学霸,要考的学校和专业都是国内最好的,他说自己两次失败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心态,所以他常在帮助我之后说:“你不用觉得耽误我时间,我该背的早背完了,我就等着考试,闲着也是闲着。”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个月,考完那天感觉像死而复生一样。
肖水问我考得怎样。我说无论好不好,都不重要了,这样的日子再也不想重来一次。我很佩服他,三年三次,该有多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他过年回家,经过长沙,我们相约见面,他就像老朋友一样加入到我的朋友聚会。聊起他的过往,他说他有一群好朋友,聊聊文学,写写诗歌,个个都很讲义气。然后拿出了你的照片,说:“喏,这个人叫卓君,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有机会你们可以见见,你肯定会喜欢他。”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第一次看见你的照片。一副眉头紧锁、不苟言笑的样子,我心里忐忑,我真的能和你成为朋友吗?
考研的结果出来了,我英文差了一分,肖水全国第三。
我待在湖南继续我的传媒工作,他等着复旦大学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剩余的时间,我俩都在写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每天晚上写完我们都互相交换,提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讨论一番。
没有人在意的日子,做什么都清楚记得,每喝一口水都尽兴而纯粹。我们时常为了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而争执不休,那样的洒脱不羁也只有那时的年龄才有资格享受。
虽然我和肖水对彼此的文字看法不同,但我们对于你的文章,态度却出奇地一致。肖水说你很有品位,你平均每三天读完一本书,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了。肖水提到你的语气一直很骄傲,让我倍感压力,他接着就会补充一句:当然当然,你也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
谁不希望被评价为有才华,谁愿意被人评价为很努力。
肖水说自己考研的时候,如果电话里听起来状态不好,你就会专门跑去青岛看他。肖水说这几年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你也一直主动资助他。千言万语一句话,他总强调你是他最好的朋友,我们都要对你好。
被他洗脑之后,我就希望肖水把你约到我们的老家一块玩,报不了大恩,表达一下谢意也是好的。你立刻就应允了。
那一次回老家,我带着你们去泡温泉,打水仗的时候,你呛了水,从此落下了严重的鼻炎,天气一转凉就鼻子不通畅,做手术好像都不管用。记得后来几年,我们每次遇到的时候,你都会拿这件事打趣,我就会立马喝几杯大酒赔不是。
假装的愠恼,让我感受到你严肃外表下有趣的灵魂,也正因如此,我在你面前也越来越自然、轻松、本真。现在想起来,那些年我们在一起喝酒的日子,我都是极其放松的。因为我知道即使我喝多了,你也会把我安置得很好。
在老家的第一次见面,你和我想象中并无二致。说话、做事、性格都利落大方,见面没多久,肖水问我对你的感觉,我说:“真不错。”
后来,我去北京工作,肖水去上海读书,你在杭州发展。三个人通过彼此的博客常有互动。
有时一早醒来,我会看到你给我的新文章留了很长很长的感受。有时我也会把你的文章读完,把自己有感触的地方记录下来,一一留言。还有时,我俩会一起去肖水的博客底下讽刺他酸秀才的诗句。乐此不疲。
出差去杭州我们会见面,也会约上其他的一些朋友。
你大多数朋友的工作都与文字相关,而我的工作性质离娱乐圈很近,和你们在一起我老觉得自己挺俗气,所以每次大家问起来,我都打个哈哈,然后开始喝酒、吹牛、说大话,醉倒在十月有凉意的江南小城。
我记得我们还有一个好朋友,叫春分。他在报社做得很好,那时我们任何朋友发新书,他都给我们写长长的书评然后找媒体帮忙发表。后来春分选择了辞职创业,结了婚有了小孩。记得我们最后一次通话是有一年他买了一套很大的房子,贷款不够急需用钱,27岁的我也穷得叮当响,聊了几句,他挂了电话,因为是好朋友所以毫无挂碍。之后我们各自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知道春分现在怎样了。
当我看到文章里说你来了北京,很介意我忘记了你,从来没有想过要和你见面时,心里先是一阵酸,继而涌起了一阵无奈。
我回想,也许是在加班的某一天,你给我打了电话或者发了短信说来北京了,我嘴上说着好,挂了电话就忙第二天的节目,当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肯定全忘了。
有些朋友会死皮赖脸继续追一个短信说:你是不是忘记我们约过什么了?也有些朋友是君子之交,就像我俩这样——你会想:既然你如此不上心,那我也就不在意了。如果是我,也许也会这样想。
上个月,我和剧组的摄影师还有认识十几年的老朋友Will收完工一起喝酒。喝到开心时,摄影师问:“你和Will在北京,是不是总这么喝啊?”我和Will对视一眼,笑了。
说来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和这样一个好朋友,在过去的好些年里,我们一年也只能见两到三面。
北京是一座城市,也是一片汪洋。每个人的时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遇见,不是二环三环四环那样有序的排列,而是浪打悬崖水波翻涌的交错。身不由己,恐怕是在北京生活最大的感触。
当年一群大学同学从湖南来北京,然后一个接一个回湖南,一开始很不舍得赶去送站,火车关门的那一刹眼泪哗哗。
后来已经不会伤感了,只会挥一挥手,镇静心情,继续面对第二天的生活。
后来的后来,听到谁要离开北京了,一条短信就能做一个告别:我就不去送你了,路上太堵了,一会儿公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
现在想起来,似乎工作占据了生活的一切,但如果再重来一次的话,也许依然会如此。既然选择了北京,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不由己;既然选择了要打一份工,那就认真地做一个打工仔,心无旁鹜。
北京的周末也难放肆,老板突然要求加班、第二天突然有节目录制、年轻的同事突然有想不明白的人生问题要问,无论如何都不能尽兴放纵,风流之后,必有折堕。
那就把所有的心情写成文字,做一个和生活平行的人,是不是比较好?
来北京的这十几年,各有各的生活,像当年我、你、肖水那样的日子,也就一去再不复返了。
我还记得我重返电视台工作的那年,工资一千出头,肖水准备去复旦读研究生,到处接一些稿件做枪手。我忘记具体是什么事,好像是要租房,急需五千块钱。我和肖水实在无法向家里开口,你知道之后,立刻给我们打了五千块救急。在工资少得可怜、身上毫无积蓄的日子,五千块让我们仨都意识到我们真是好朋友啊。那么难的日子,有人二话不说拿出那么多钱,怎么能说掰就掰呢?
这几年,我和肖水联系得也少了,他复旦毕业后留校做了老师,我每次去上海出差匆匆忙忙,聊天不到两句就有各种电话,有时他会去我做活动的现场找我,看我忙忙碌碌,就会给我发个短信说他先走了,第二天一早还要上班。
我很失落,但又能如何。
把手机揣口袋里,继续自己的生活。
以前的我们是一道浪,靠着青春一路翻涌。
现在的我们各自是一股暗流,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经过了海沟、峡谷,越过了山崩地裂,期待着我们下一次的相遇。
我想说,其实我很开心看到这篇文章,很开心你每次喝了酒之后会提起我,很开心你提到“刘同”两个字的时候会说:这小子。
我把自己写的文字和看到的那篇文字给肖水看。他说他和你近几年联系也少了,但他答应我会转告你,我并没有忘记你。他还说不是你借我们五千块,而是我们借给你五千块。
然后我俩在电话里都笑了。你看,其实真正好的关系就是,钱是谁借出去的在记忆里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是不是真的解决了一些问题。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虽然工作依旧很忙,但是好歹自己能把握自己的时间了。我问肖水拿了你的电话和微信,回去之后我会给你打电话,请不要拉黑我,我很想听你抱怨你的鼻炎,还有你的那些真正牛哄哄的创业。
刘同
2016.1.1
后来
这封信写完,发在了自己的公众号里,我相信卓君一定能看到。而我也希望还有很多像我和卓君一样的人也能看到。有人留言:别后不知君远近,渐行渐远渐无书。看到的时候,觉得很侥幸,在一篇文章里拾回了卓君,也拾回了当初三个人在一起纯粹的日子。
我加了肖水给我的微信,一整天没有动静。我很失落,我想也许卓君已经彻底把我排除在了他的生活外。我又鼓起勇气问肖水该怎么办,肖水说他给卓君打电话,发现号码已经变了。我和肖水在电话两头,沉默着各自的遗憾。
第二天肖水又给我推送了一个新的微信,说这才是卓君在使用的。卓君通过了我,却没有立刻回复我的留言。当天夜里,我收到两条信息。
他说:“每个寻求自我实现的人,在有限生命里只能践行一条道路。年纪越大,朋友间道路分岔越多,渐渐地,情谊只能深埋心底。在只有自己明白的道路上,固守旧情很温暖,但让人裹足不前;勇猛精进必须轻装上阵,有时不近人情。我们现在是同类。
同行不如同心,同心不如同志。心同志异、曲径分岔、渐行渐远,这是少年时代的朋友都会遭遇的事情,我也曾困惑感伤,如今做法与你并无不同。但内心里,一直在彼此守望。
过几天我回北京,如果你在,我们再见。”
我相信时间有冲淡一切、带走一切的能力,但我们也有寻回一切、重新上色的勇气。
我是麻将桌上的三缺一
“我人生中两次学说话。一次是小时候,一次是见到你的时候。”
这不是情话,而是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真话。
妙语连珠是掌控十拿九稳的猎物,支支吾吾才是见到喜欢的人的反应。
谁的初恋是成功的?至少我的不是。
对于不会谈恋爱的人而言,每一次新的恋爱都像是初恋。
从不经意地发现那个人,到想要靠近那个人,
到发现原来那个人身边有那么多的人,
到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生出些许自卑感,
若是真的熬到了能堂堂正正说出自己心声的时刻,那定是一场青春潜伏的战役。
但那场战役多数的结果是,
表白完,一颗子弹射穿了心脏。临死前,看到了对方的笑。我最喜欢蔡依林的第二张专辑,不是因为好听,而是因为那一年的大年三十,我喜欢上了隔壁城市的人。
电话里对方让我去陪七姑八姨打麻将。
那时的我处于不敢表白,只要呼吸同一个立方米的空气就觉得幸福的阶段。
鬼知道大年三十叫我去陪打麻将是什么意思,却也义无反顾地揣着身上仅有的三百块,坐了两个小时的汽车,到了麻将桌前。
一路上听着专辑里的歌,
《Show your love》《快有爱》《一眼就看见》《感觉你的存在》……
好像每首歌都是这一场爱情的主题曲,想着见面说的第一句话,想着如果对方那样回答,我就换成其他的哪几句话。
真是连面对面的呼吸都要反复练习。
坐上大年三十最晚的班车,我违抗了父母的意愿,丝毫不觉得愚蠢。
听着关于爱的那些主题曲,心里很暖。
你看,对方邀我打麻将,也愿意介绍我给亲戚朋友们认识,大年三十一起度过,还说要来汽车站接我。好像所有的所有都是一场成功恋爱的征兆。
打了整个通宵,大年初一早上,我输完了二百八十块。
暗恋对象在另一桌搓得开心,我咬咬牙留下了二十块当回程车票。
我说:“我要回家了。”对方说:“你找得到去车站的路吗?我就不送你了,路上小心。”
那段回程,就是一长段的失恋,对方的细枝末节、语态神色,洒了一整条路。
我发现原来专辑里还有几首歌,分别叫《舍不得》《你还爱我吗》《如果那天你说爱我》,真是见了鬼。
回家的我,没了魂。
显而易见,对方对我并没有兴趣,我是人家麻将桌上的三缺一。
对方也没和我多谈一句感情,只是把我当普通朋友而已。
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五六千字,写哭了自己。
写信能挽回些什么呢?
事实证明,所有想挽回失败初恋的信笺,只是自己情绪的发泄。
挺好的。
到了今天,我只要听到这张专辑,就会想起那段被人“三缺一”的初恋故事。
后来也陆续地喜欢上一些人。
在这些有可能开始的恋情中,我不是被二选一三选一,就是柏拉图式恋爱的灵魂伴侣。
我觉得人生陷入莫名的辛酸,后来回过头想想,不过因为当时缺乏了爱的竞争力。
不够好看,不够聪明,不够有才华,不够潇洒,不够幽默,生活费也不够……
不敢往下细想……
如果硬要恋爱,瞎猫总会撞上死耗子。
可究竟是仅仅想要恋爱,还是要想遇上一个我喜欢又喜欢我的人呢?
这是两个问题。
那些不成功的恋情里,我喜欢的多半是大家都觉得不错的。
但我仅能证明自己有眼光,却证明不了自己有拥有那份感情的实力。
试着让自己更会说话、更会搞气氛一些;试着让自己更潇洒、更不斤斤计较一些;试着让自己工作更认真、更有魅力一些;试着用别的东西去呈现自己的内心,不让拙劣的表达阻碍了对方的认知。
“三缺一”的经历让我妄自菲薄了好些年,也让我对感情死心好些年。
得不到更好的另一半,就努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陌生的朋友问我:你那么有意思,怎么不谈恋爱?
那一刻,我觉得我可能真是有点儿意思了。
再看看曾经在一起的双双对对,大多分手,少数将就,极少数修成正果。
错过感情的那些年,我并未被抛在最后。
重新站在“有资格”谈恋爱的起跑线上,我比之前有信心多了。
起码别人再拒绝我的时候,我能快速找到一句话给自己台阶下,我学会了自嘲,不再尴尬。
起码能在告白对象依然要在我和别人之间做选择时,我有勇气主动退出,我学会了保留自尊,不再死皮赖脸地硬撑。
爱情这回事,失败得够多,才会认识自己。
认识了自己,才知道爱情其实不用着急。
毕竟,爱情之所以美好,归根到底,不是因为有了一份感情、有了那个人,而是因为有了感情、有了那个人之后,你变成了一个前所未见、状态极好、恨不得每天都去拯救世界的自己。
(本章完)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