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09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394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309

当石瑞娟发觉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后,在同行前辈眼里,她又一副“世界错了我没错”的德行,同事们自然会开始排斥她啦。

谁对谁错这种事情,向来难以存在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标准。尤其是“行业准则”这种标准,王法里虽说有文字说明,但内容却“可圈可点”。

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往往同一句话也能轻易产生歧意。

单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王法里怎么写是一回事,但人们自己接不接受,或如何接受却是另一回事。

尤其象现在这种情况,无论是石瑞娟自己,还是她的那些同行前辈,当双方都认为自己没做错的时候,自然会随之产生矛盾。人往往就是这样,就算明知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但从“自我认同”的角度出发,但凡心理正常的人,都不会轻易否定自己的所做所为。

石瑞娟想起单位那些同行前辈对她的排斥,刚才冒出“回单位转转”的想法立刻烟消云散。

海州电视台里大多同事们觉得石瑞娟太幼稚,所以排斥她。少部分好心人则劝她随波逐流,不应该妄图让世界来适应她,她自己应该学着适应世界的变化。

无论是“排斥”还是“好意”,石瑞娟都不愿意接受。

她曾向试图向大学里的同学诉苦,可某些同学却对她冷嘲热讽,甚至说她:明明是系里的高材生,又曾是校报最年轻的记者,怎么现在混成这个模样。

象石瑞娟这种岁数的年轻人,大多还残留着一点成长期的叛逆心理,往往不会把“外边”的不快事拿回家向父母诉说。

除了父母以外,原本最合适不过的诉说对象,自然是她自己的爱人。石瑞娟原本很想对男朋友刘佳诉说工作上的遭遇,可她却又为之纠结,总是思前想后。

除了不想在自己男朋友麻烦缠身的时候,自己却还多给“胖子”添麻烦以外,还有一部分令她不愿向刘佳诉说的原因,就是因为她那些大学同学的态度。

当她第一次从刘佳口中得知,说他与龙豪一帮人有了交情,有机会可以为她从中牵线,给她与某知名女艺人做个人专访时,石瑞娟当时甚至深怀不满,觉得自己的男朋友“居然这么不了解我”。

好在这矛盾早在小关出事的几天前就得以解决。要不然,刘佳还得为之焦头烂额好一阵子呢。

正是刘佳明显的“无条件完全支持”态度,才让石瑞娟从中感受到了些许安慰,并有样学样,开始尝试着寻找新出路。

“试试看吧,看我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独立工作的能力。看我面对那些社会知名人士,到底能表现出多少实力来。”

抱着这样的想法,石瑞娟在今天上午九点一刻时走出了自己的家。她现在还跟父母住在一起,这一点与刘佳一样。

由于刘佳事先与她详细解说过,石瑞娟到龙豪公司的过程算是十分顺利。当然了,这“顺利”要无视那刚结束上班高峰期,暂时还显得比较恶劣的交通环境才行。

龙氏传媒有限公司离老街不算远,起码比她就读的海州大学与老街之间的距离要近些。平常来回学校也用不了一小时,这次她还特意多留了一点时间,免得迟到。

石瑞娟是个颇重视时间观念的人,与自己男朋友约会时,她也不会象某些姑娘那样,因为各种原因故意或无意迟到。她与刘佳每次约会,如果比约定时间来得要晚,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她都会主动道歉来着。

从地图上看,龙豪那公司位于海州市中心的商业区。从老街出发以后,须朝着东北方向前进,就能抵达龙豪公司租用的商业“写字楼”。可石瑞娟今天坐的是公交车,这公交车驶出老街再往北驶过云海路以后,才改为往东北方向行驶。

公交车运营路线的规划标准,就是特意多绕些路,才能让更多人得以搭乘嘛。石瑞娟现在的收入水准又不高,别说买私家车,连出租车她也不可能经常搭。

“石大记者”她事先认真地咨询过“知情人”,即刘佳。所以她一下公交车,便笔直往目的地所在的商务“写字楼”走去。

她下公交车以前看了看手表,然后暗自庆幸:

“好在我多留了十五分钟空当。”

当她快走到那商务“写字楼”的大堂入口时,从这“写字楼”的入口处内侧走出来个人。这个人相貌平平无奇,打扮同样也没有值得关注的地方,石瑞娟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个人,是因为这人一走出来,便不时四处张望。

那人往四周张望了一阵,便开始往经过身边的女性路人发问。石瑞娟走过这人身边的时候,同样也听到了这个人的问话:

“请问你是石瑞娟石小姐吗?”

“怎么是找我的?”石瑞娟觉得有些好奇:

“你好,我就是石瑞娟,请问你是?”

“你就是石小姐?”对方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年轻姑娘:

“你好你好,我是龙豪大哥的员工,大哥让我下来给你领路。”

对方的招呼话听起来没多少诚意,貌似是纯粹出于客套而已。石瑞娟也没多在意,跟在对方身后走进了“写字楼”里。

她倒不担心对方有恶意。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对方就算有恶意又能做什么?何况她也不是没有遇过那类事,甚至有亲手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等闲一两人可没法子把她怎么样啦。

单纯论胆量而言,石瑞娟的胆量比她男朋友刘佳还要大些。刘佳对陌生人及陌生环境基本抱谨慎态度,石瑞娟为此曾嘲笑自己的男朋友“胆子小得象只鹌鹑”。

实力与胆量并不是非成正比不可啦。有实力且谨慎的人往往能办大事,只有大胆没有实力的人嘛,简直就是狂妄了。

石瑞娟到了龙氏传媒有限公司所在的楼层以后,马上就见到两个她认识的人。

龙豪对石瑞娟上门早有准备,除了派人下楼带路以外,还让陆子光钱子义两个师弟兼助手等在电梯口处。这姿态除了明显在表示“迎接贵客”以外,也有让陆子光当面向石瑞娟道歉的意思。

刘佳上次在龙豪家大屋为兰凤绫调理身体时,石瑞娟曾经专程为自己男朋友送行李过去。当时陆子光把石瑞娟误认作“狗仔队”,曾狠狠地把她刁难了一通。

石瑞娟来到龙氏传媒有限公司,并见到兰凤绫以后,受到了对方极为热情的款待。双方没说几句话,兰凤绫便主动邀请这年轻女记者,说请石瑞娟到附近的一处尼德兰餐厅喝点什么。

无论是厨艺综合水准,还是其余许多细节,尼德兰的餐饮业根本无法与王土国同行相提并论。别说海州是王土国里最讲究“吃”的地方,尼德兰餐饮业水准根本没资格与这“翘楚之地”比较。其实在王土国经营餐饮业的尼德兰商家,其“水准”顶多只能与王土国某处刚“解决温饱”问题的地区菜系相比较。

可人往往会轻视日常所见,重视不常接触的事物。无论再珍稀的事物,如果每天都能轻易获得,一旦习惯以后,便会无视其中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对常见事务,大多数人都喜欢新鲜事物。只要新鲜事物的表象不令人反感,即便这新鲜事物在发源地平平无奇,到了陌生的新环境下,总会有同样陌生的人为之动意。

正因为如此,在海州的餐饮业界里,本地口味菜肴的经验模式多数为大众化,消费标准也足够“平民化”。反倒尼德兰餐饮业在海州这里,甚至在王土国大多数地区,其价格都算是“上档次”。

兰凤绫带石瑞娟去的尼德兰餐厅,就在这幢“写字楼”一楼的某角落。现在可不是“生意好”的时段,正在店里消费的只有两个人,正是年轻女记者与过气女艺人两人。

兰凤绫对这餐厅似乎很熟。她坐下以后连餐牌都没要,简单向石瑞娟询问以后,便向“店家”发号施令起来。

为两位女顾客分别送上咖啡或鲜榨果汁以后,身着全套黑色尼德兰礼服的中年尼德兰籍男性服务员便很识趣地远远退开。

他所站的位置,已经无法听清顾客的话语,但却能勉强看到顾客的举动。只要顾客一用动作表示有所需求,比如说“招手”,这中年尼德兰男服务员便能第一时间赶过去。

尼德兰餐厅在海州虽然“上档次”,可归根到底是为了让王土国人消费,自然不可能完全依照尼德兰风俗。

要是正统的尼德兰餐饮风俗,即便是王室成员搞“家庭聚餐”,也不太会重视餐桌礼仪。那些尼德兰“番人”比王土国的农民更爱热闹,尼德兰风俗的所谓“餐桌礼仪”,基本都是在狼吞虎咽之余纵酒狂饮而已。

“番人”的普通餐饮店到了王土国这“上国”,却成了上档次的消费场所,自然不可能再象老家那边那样胡吃海喝。在王土国经营的尼德兰餐厅,除了菜肴滋味比真正的尼德兰菜肴更为细腻以外,还将王土国过去那套“宾主坐法”也给学了去。

在现在这讲究“人人平等”的时代,大多王土国人已经不太讲究座位的“主次”之分。在自家基本都不怎么“讲究”的兰凤绫与石瑞娟,这回反倒在这尼德兰餐厅里讲究了一回。

分宾主坐好以后,在服务员送上饮料以前,石瑞娟已与兰凤绫说了些家常话。在“石大记者”现在看来,面前这位兰凤绫兰小姐的行为作派,与她以往的银幕形象相差甚远。

兰凤绫素来都不是什么称职的好演员,向来不是以“演技好”著称,她的银幕形象可谓相当单一。由她所扮演,并能够让观众留下印象的角色,基本都离不开“英姿飒爽”四字特征。

而现在正与石瑞娟交谈的兰凤绫,给年轻女记者的感觉,倒象是个非常平易近人的邻家大姐。

以这位“过气女艺人”的年龄而言,石瑞娟起码该叫兰凤绫一声“阿姨”。就如石瑞娟的男朋友刘佳,一开始总把兰凤绫的大师兄龙豪喊成“龙叔叔”,但是却是刻意没将龙豪往老里喊的客气话。

刘佳不习惯象别人那样把龙豪喊成“大哥”,但又不喜欢老把龙豪称为“叔叔”,所以他慢慢养成了个习惯,想起龙豪的时候,总习惯把龙豪称作“老龙”,后来甚至直接说了出来。

石瑞娟却没有自己男朋友那种习惯。她比刘佳更擅长与陌生人沟通的本领。与兰凤绫说了几句家常以后,石瑞娟便已经将对方称之为“凌姐”。她喊出这头衔时,话里听不出半点客气,简直如同理所当然一般。

两位女士边小口喝着自己那杯饮品,一边小声地说着家常话。等饮品几乎消耗完毕,石瑞娟开启录音笔,再取出纸笔,准备结束客套切入正题,开始进行正式的个人专访了。

兰凤绫见状,便挥手表示拒绝。她拒绝的对象不是石瑞娟,而是见两位女士放下杯子,便准备过来察看的中年男性尼德兰籍服务员。

兰凤绫与石瑞娟两者之间的私人交情,原本根本就属于“八杆子打不着”。要不是先前在兰凤绫被志爷骗光财产,不得不投奔大师兄龙豪后又抑郁厌食,刘佳正好参与了龙豪为兰凤绫调理身体的治疗过程,这次个人专访根本就不会发生。

陆子光在龙豪家大屋门前与石瑞娟发生了误会,考虑到刘佳与石瑞娟之间的关系,龙豪才会一力促成这次专访。说得现实点,龙豪大哥根本不在乎一两个小记者怎么想怎么看。别说是次简单的误会,即便陆子光真是动手伤了某个小记者,对龙豪大哥这娱乐圈老行尊而言,顶多也就是赔点医疗费而已。

凭龙豪在行内的资历,真正敢得罪龙豪的记者一向不多,大多是因为有人刻意出钱,才能让某些记者对龙豪造诣抹黑。

如果当时的意外不是发生在石瑞娟身上,而是某记者为了金钱利益找上门去然后被打,只要龙豪事后将兰凤绫那段时日的经历公布出来,基本就表示某记者分明是在讨打。没有哪个记者敢往死里得罪龙豪大哥,凭这些老艺人为名气不怕丢脸的厚脸皮,这种事情最后铁定就是不了了之。

曾经有个死不要脸的“狗仔队”,用某方法故意将某知名艺人夫妇堵在半路上,然后用闪光灯抢拍这艺人夫妇的孩子。由于这孩子身体上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孩子他爸”当场发飙,将那分明是来讨打的“狗仔队”暴揍了一顿。“孩子他爸”倒是社会经验极为丰富,对方主动讨打,他“帮助”了对方以后,随即主动支付了足够的医疗费。

该“狗”原本就是为了制造该艺人夫妇的丑闻,没事还想借机制造混乱来着。被“孩子他爸”揍过以后,该“狗”便将原本的大新闻“某艺人新生儿有生理缺陷”,换成了“某艺人无故殴打记者”。

“孩子他爸”的社会经验远比该记者丰富。记者懂得利用舆论,难道人家艺人就不懂?“孩子他爸”在新闻刚推出时,便主动公布了自己孩子的生理缺陷,并表示自己身为人父,在外人刻意骚扰自己孩子的时候,情绪难免会失控。

“孩子他爸”甚至表示自己是艺人,怎么丢脸都不怕,但绝不容许他人用任何方式来骚扰他的孩子,因为他的孩子不是艺人!

从日后各大媒体及观众的反应看来,大多数人都认可“孩子他爸”的观点,都觉得“孩子他爸”当时是一时冲动,不是无缘无故使用滥用暴力。

当该“狗”发觉自己犯了众怒,发觉观众和同行大多站在“孩子他爸”那边以后,事情最后自然是不了了之。这一来,也令许多娱乐记者不再敢未经预约便近距离“抢新闻”,而只能充分发挥摄影器械的性能,偷偷地用长焦距镜头从远处进行拍摄。

龙豪自称“大哥”,他可不是故意在公众面前扮演某种角色。这“老龙”的个性颇象过去那些江湖好汉,算是有几分“匪气”,喜欢自称“大哥”正是特征之一。

龙豪认为刘佳有恩于他的小师妹兰凤绫,所以一直想找机会报答刘佳这年轻人。加上龙豪在与刘佳打了数次交道以后,总觉得这年轻人满对他龙豪的脾胃。有了这重关系,加上之前在龙豪家大屋发生的误会,龙豪便一力促成了本次专访。

龙豪事先与小师妹沟通过,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给了兰凤绫。师兄妹两人这么一合计,兰凤绫便也产生了“要刻意讨好石瑞娟”的想法。

兰凤绫的年纪虽大,却还是位“姑娘”,总不敢直接跟异性,即刘佳提及“报恩”的事情。她是传统戏剧世家出身,可很顾忌“大恩无以为报只能以身相许”这一茬来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