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凯丽妹妹没说出什么直白且过分的话,石瑞娟觉得自己也应该表示点“姐姐的气度”出来,所以她没刻意追究对方的意图:
“胖子他啊,现在留在医院当临时看护,也不知道他这会儿吃过晚饭没呢?”
她说着说着,语气渐渐变得有点不快。这倒不是因为男朋友没陪自己吃晚饭,她只是觉得自己的男朋友连晚饭都没吃,就先给家人送饭去了,所以有点担心自己男朋友会饿肚子。
凯丽-休斯听出对方的语气有点不开心,便安慰了一句:
“不要紧啦,大哥哥他又肥又壮的,饿一顿就当减肥了呗。”
小女孩她其实也知道刘佳的体格特征,这里的话纯粹就是一句戏言,只是说给“大姐姐”听的而已。
“嗯,我估计也是吧。”石瑞娟语气里的“不愉快”也消失了:
“胖子他饿一饿肯定没什么问题吧,顶多明天回家以后吃顿饱的就行了吧。”
小公主见对方并没真正生气,连忙趁机再次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那大哥哥他明天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他是这样安排的啦。今天晚上他代替关家叔叔留在医院,让关家叔叔回家好好休息一晚。我估计明天关家叔叔回医院以后,胖子他就会回来了吧。”
打听到自己最想知道的事情,凯丽-休斯又陪着石瑞娟说了几句闲话,然后便挂断了电话。
天才小公主她听出“大姐姐”藏着某些话没说,所以当她没听对方提出“明天会到医院给刘佳送早点”时,小公主也没刻意去提醒对方。
她挂断电话时,可是这么想的:
“呵呵,明天早上凯丽给大哥哥送好吃的过去,再用好消息来配好吃的早餐,这样大哥哥他肯定会开心吧。对不起喽大姐姐,这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完全公平’这回事呢。”
她觉得这次是讨好“大哥哥”的好机会,当然不会故意提醒对方的原配女友啦。
挂断电话以后,凯丽先计划好自己明天的行程,然后才继续忙起自己的“公事”来。她倒不觉得有必要先跟刘佳做约定,那样自己即便明天没白跑一趟,但蕴藏在其中的惊喜意义却也不再存在了。
虽然事先不与对方约了,可能会令自己白跑一趟,但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那“惊喜”的效果嘛。何况即便自己到医院白跑了一趟,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嘛。到时候自己再打电话找“大哥哥”不就行了?
那样虽然没了惊喜,但这么一来却更显得自己有诚意嘛。抱着这样的想法,天才小公主她才没赶着一大早出门。
她做完自己要忙的事情以后,先好好地睡了一觉,然后才慢条思理地做起出门以前的各项准备。
在前文就曾经说过:当一个尼德兰人刻意讨好某人的时候,其行为举止,可比王土国人想象中的下限还要卑微得多。尼德兰人在做这类事的时候,几乎能完全无视自己的“尊严”,根本就没把“自尊心”视为行为标准之一。
就如同小公主的父亲理查-休斯,当年轻时代的他被另一个年轻人,即当时尚年轻的“老关”的骨气所折服。身为一国之王的理查-休斯,在当时仅仅是王土国一名普通军人的关楚良面前,却做出了仅向自己父亲行使过的最大礼节。
理查-休斯前些天在“刘记”饭店吃饭时,也曾经被刘佳的父亲刘满福的力气所折服。就因为这个原因,他不但当场厚着脸皮把老刘叫成了“师父”,还当着老刘一家的面,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即凯丽-休斯嫁过去。
导致以上行为的原因,固然与理查-休斯天生的厚脸皮有一定关系。但最大的起因,还是因为在尼德兰王国的价值观里,有如何向他人表示自己最大程度敬意的风俗。
用自己最大程度的敬意,来换取对方的好感,这是尼德兰人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因为这种价值观而造成的种种情况,自然也在其他尼德兰人身上存在着。
凯丽与刘佳相处的过程中,虽说两人的年龄有着差异,但论起“心思的多与寡”,刘佳在凯丽身上所花费的心思,倒比凯丽对刘佳下的功夫要少得多。
凯丽-休斯最早对刘佳感到好奇,只是因为对方那独特的泡茶手艺正好勾起了她的好奇心。但当小公主她发觉这个“大哥哥”是可靠的人,且没有因为她的“番人”身份而无端鄙视她,反而能够象尼德兰风俗里的“骑士”那样,主动维护她的颜面。
刘佳与小公主认识不久,便遇上某些倚大欺小的“书生”。刘佳当时用了一种独特的暴力手段,将那些公然欺负小女孩的人给赶走。别说现在想学着普通人生活的凯丽-休斯,就连那时候还为自己的智商而骄傲,特看不起一切“笨蛋”的那个天才小公主,便已经开始对这个“大哥哥”有了好感。
自从对刘佳有了好感以后,凯丽-休斯一直在想方设法,以尼德兰人特有的风俗向这“大哥哥”表示敬意,以便换取对方的好感。只不过具体细节因为小公主自己心态的变化,而使前后细节有了些许差异而已。
小公主她第一次对刘佳有了好感,正是因为她的同学兼邻居堵了她的路,而她的黑人保镖当时正好不在身边。这些同学明明都是成年人,做起事来却象小孩子一样。大家明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在学术方面一分高下,反而使用肢体暴力?
就连天才如凯丽-休斯,当时也没预料到这种情况。
小公主她身上有一半的血统,源自她那个巨人一般的父亲。就连性格方面,她也与她那个“笨爸爸”极其相似。这父女俩性格方面最大的区别,其实只是智商上的差异。
虽然没有自己父亲那巨人般的体型,但真要动起手来,凯丽-休斯也不会怕了那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可当时身为公主的她还没决定如何是好,当时与她相处了还不足二十四小时的刘佳,却已经主动出面,维护了小公主她的尊严。作为因为自身的尼德兰血统,而早已习惯被王土国人鄙视的凯丽-休斯,在当时可是真心觉得自己遇到了尼德兰传说中的“骑士精神”。
尤其刘佳当时那别出心裁的解决方式,既不象她那个“笨爸爸”一样单纯依靠暴力,也不象大多王土国读书人那般光动口不动手。这种夹杂着暴力的口头说服方式,最受包括凯丽-休斯在内的当代尼德兰女性所欢迎。
尼德兰王国这个天才小公主当时就有了以下的想法:
“公主和骑士,不是传说故事里最受用的题材吗?”
正是有了这段经历,才让明知道自己智商比对方高出许多的凯丽-休斯,对这个明显比自己笨的“大哥哥”真心有了兴趣。
至于说刘佳做为王土国人,怎么会对凯丽-休斯这“番人”感兴趣?除了一开始他觉得这小女孩的相貌满好看之外,在被对方主动纠缠的过程里,他渐渐觉得双方的性格也挺相处得来。
对刘佳来说,交新朋友就是如此简单。刘佳的个性从来都不复杂,与陌生人是否相处得来,还真有点“唯心”。
而凯丽-休斯的那些同学兼校友,这些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读书人,为什么会如此有失斯文?居然联合起来,想用暴力手段去欺负一个未成年人?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说说两国过去的关系。
在过去的好几千年历史里,尼德兰与王土国的关系,一直连“邻国”都不完全算得上。尼德兰倒是把王土国看成了邻国,可王土国这边却历来把尼德兰当成了“垃圾桶”。在过去的数千年岁月里,只有被流放的王土国人才会到尼德兰那里去。
两国间的外交关系,直到一千多年前起才稍微有了点改观。大约一千年前起,尼德兰每一任新国王在上任时,都必须到王土国朝拜“上国”。得到王土国朝廷认可以后,尼德兰新国王的地位才能算是“坐稳”。
除了以上这外交关系的变化之外,王土国的社会大众对尼德兰这个“垃圾桶”,其看法几乎从来就没怎么变化过。
王土国人也是类似的心态,来看待位于东方外海的火山地震群岛。
只不过由于近代历史里某些“遗留问题”,尼德兰王国的国际地位,即正式国家而非“垃圾桶”这一地位,算是得到了王土国政府的认可。
几千年以来一直存在的“垃圾桶”,这下倒成了所谓的“友好邻国”。
导致这“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约百年以前,在某些被流放到尼德兰的王土国“疯狂科学家”帮助下,尼德兰的工农业产值都得到了奇迹般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使综合国力也有所提升,相比之下,王土国的综合国力自然相对下降。
在这百多年来,王土国的有识之士都视这段历史为极大耻辱。百多年前的某些王土国学者甚至提出,如果本国没有类似的技术进步,过去的“垃圾桶”有朝一日将会是本国最可怕的敌人。
在这百多年后的现代,即刘佳生活的这个时代,由于王土国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从善如流”,过去学者所预料的可怕情况现代并没有发生。现在的尼德兰王国除了地位有所提升,从“垃圾桶”变成了“友好邻国”以外,两国间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多大改变。
要是尼德兰的生活条件比王土国好,尼德兰的国王父女又怎么可能跑到王土国来长住?且这两父女每年在王土国居住的时间,可比在老家,即尼德兰住的时间要多了许多。
准确地说,这对国王父女每年除了回老家探一次亲,根本就没打算在老家多住几天的意思。
国与国之间的地位并没有多少变化,但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却有了部分改变。现在王土国市场里所销售的商品,凡是产地为“尼德兰”的那些,通常价格都比王土国同类产品较贵。现在王土国的富裕家庭里,只要需要有仆人伺候,那不管是“管家”还是“保姆”,总之有条件就要雇一名来自尼德兰的仆人。
在这里要说明一个小细节,现在尼德兰王国的所有大学里,都有一门公开授课的学科,是指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完美”的仆人。能在这学科里得到好成绩的毕业生,无论到王土国从事相关工作,还是留在尼德兰那边,都很受欢迎。
而那些足够优秀的尼德兰毕业生,大多愿意到王土国工作。“仆人”现在成了尼德兰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这重要的出品“商品”,导致尼德兰王国的名字在某些王土国人口中,变成了“仆人国”。王土国的社会价值观,虽说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人平等”价值观,但不是每个人都象刘佳那样真心赞成这句话。凯丽-休斯与那些同学兼邻居之间的冲突,其中一大原因正是出自对这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自从在王土国接受正统“上国教育”以来,天才小公主便以“留学生”的身份,连续跳了好多次年级。同龄人还没结束中学教育阶段,小公主她便已经进了大学,很快便成了研究生,且一下子还同时研究两门专业。
虽说这两门专业的研究领域相对接近,但能够同时研究两种专业的高深学识,也与她的高智商不无关系。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同学的强烈反对,加上凯丽自己的钻研精神并不“强烈”,她那位导师早就批准这天才小公主结束博士课程,提前给她发毕业证书啦。
她来自“仆人国”的身份背景,加上身上仅有一半王土国人的血统,却能有如此出众的表现,本来就令某些王土国同学有所不满。
这心态倒也正常得很,血统和身份背景其实只是诱因。其实在某些人眼里看来,自己明明有在认真努力地做着事,可那小女孩轻易做出的某些事,却能够超越别人的拼命努力..
能接受“这小女孩是天才”这种现实的人,其实根本就不多。不过么,其中真正将这不满暴发出来的人,却也只是少数而已。
据凯丽事后分析起来,她觉得这几人其实也是因为一时想不通,见在学识方面赢不了她,所以才打算动手。
导致这次矛盾激发的导火索,只是一堂“简单”的艺术鉴赏课程。这门专业课程的导师,要求每个学生都选择一部影视作品,然后借作品来分析创作者。
在这堂课里,凯丽带去了一部因无关篇幅过多,所以外行人看起来会觉得很无聊,但研究心理学的人却会觉得回味无穷的尼德兰电视剧。
该电视剧讲述一个身患绝症的化学家,为了给自己的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而选择了生产并销售“高成瘾制幻剂”的恶行。这部影片的主要看点,其实根本就不是这学者如何犯罪的过程,而是借学者的人生路,来体现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还有国家利益的冲突。
对于这部非常枯燥的电视剧,天才小公主她可是很感兴趣。为了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尽量传播开来,她不但特意亲自动手,将数十小时的电视剧编辑成“短短”数小时的影片,还特意在影片里添加进了自己翻译的王土官话字幕。
不知是否因为该电视剧关于利益冲突部分的情节过于“完美”,所以凯丽那几个同学在观看以后,并没有针对影片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来批评。
他们所批评的内容,居然与这影片的真实性有关。把他们当时所说的大量批评话综合起来,就是以下这个观点:
“这片子里关于调配制幻剂的部分也太假了吧,片中所有化工制剂的配方都太假,根本就是一伙文学爱好者在胡编滥造。”
对这电视剧很感兴趣的凯丽-休斯,当然不愿意接受这种批评。
在天才小公主她看来,对方的批评根本就是文不对题。她认为电视剧创作者在着重讲述各种利益与人性之间的冲突,而不是宣扬主角能够成功犯罪的歪曲价值观。
所以她当时用很鄙视的语气,把那些批评该电视剧的同学说成了“弱智”。小公主她当时表示,无论什么人掌权,只要比某些“弱智”聪明点,便不可能会将真实犯罪手法在人人能看的电视剧里传播出来。除非是别有用心,不然“公开的致幻剂成份有假”这种事情很正常。
天才小公主她当时亲口表示,说这种管理方式里的简单思路,只有“弱智”才看不出来。当时的凯丽-休斯还很任性,待人处事完全只看自己的好恶,所以她才如此直白地毫不留情地说出打脸话来。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