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150

2015-05-16 作者: 吃素的熊
第235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150

出于某个不打算说出来的想法,小凯丽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色。她端起她自己的碗递了过去,用碗接过了“大哥哥”递过来的鱼肉。

刘佳以为对方脸上的高兴表情,不过是因为尼德兰小公主吃到了家乡口味,倒是令他对这道菜肴的味道产生了好奇。

他品尝了一口“尼德兰渔夫工作餐风味”的煎鳕鱼内,觉得味道微酸偏咸,评价顶多只能说是“一般”。

这道菜肴唯一能让他留下好印象的地方,倒是这鳕鱼肉本身。

年轻厨师他发现鳕鱼肉里的油脂虽多,可与刚才“三元杂锦锅”里厚重的牛油来比较,鳕鱼油脂却是一种更为偏向清淡风格的油脂。

“也许以后可以把这鳕鱼的油用来做凉拌菜?虽然没有芝麻油的明显香味,却也多少有点独特的味道..”

他没去考虑小女孩脸上的表情,倒是想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去了。

两人分吃掉这道味道清淡的“煎鳕鱼排”,桌上现在只有一种菜肴,是刘佳还没品尝过滋味的。

刘佳他是打算把每道菜都尝一尝,先把对菜肴烹调方式的分析和学习给弄好,再来正经开吃。因为这样就不必再动脑子了,如果连正经吃饭的时候还要思考,那也未免太累人了点。

最后这碟“烤茄泥”,菜肴的造型倒摆放得满好看。茄子的蒂部并没有被切除,茄子身倒是被切成象章鱼似的八爪形状。

这道菜肴虽然还没吃进嘴,但光凭茄子皮的色泽,刘佳已经判断出这茄子不是用炭火烤熟,而是象刚才的羊腿肉排一样,用电烤炉进行烤制加工。

因为如果是用炭火烤出来的茄子,即便烤制过程中包上锡纸,紫色的茄子皮受热后依然会显得发黑。但用电烤炉烤制的茄子,其茄子皮的颜色相对前一种烹调方式,会更接近生茄子应有的表皮颜色。

原因在于两种烹调方式的温度有一点差异嘛。不过只要掌握好加热的时间以及温度,用什么工具来烤倒不是值得重视的事情。

烤熟的茄子肉如菜肴名称所说那样,已经稀烂得象一滩烂泥,这也正是菜肴名字里“茄泥”两字的由来。

刘佳拿勺子舀起一滩茄肉泥。如他刚才判断的那样,茄子的皮并没有一触而断,于是他又用上了筷子。

这一勺本来他本来打算舀给自己吃,结果对面的小公主这回却主动把碗伸了过来:

“凯丽也要--”

她话里的最后一个字读音故意拖得很长,明摆着是在向“大哥哥”撒娇。

刘佳看到对方碗里还残余着一点点辣椒皮:

“辣椒和蒜泥你肯定也要吧?”

“要,”凯丽。休斯使劲点头头:

“但人家不要这么多油。”

于是刘佳又伸出自己的筷子,用筷子配合着勺子,把勺子里茄泥的油汁尽量给辟掉,然后再用筷子额外夹了不少混合了辣椒的蒜泥。

看着“亲妹妹”美美地品尝着茹肉泥,“大哥哥”他不由得多叮嘱了一句:

“吃了这道菜以后,要记得吃口香糖喔。”

“人家知道啦--”

刘佳无视小女孩第二次的撒娇,而是给自己舀了一勺茄泥。

茄子本身独特的味道,在辣椒及蒜泥的双重压制下,早已荡然无存。不过自从他以前在自己女朋友给的资料里看到某条记录以后,年轻厨师他对茄子本身的独特滋味,再也不太感兴趣了。

那条记录里写着,说几十年前的云州人在冬春交季的时候,由于没新鲜蔬菜可吃,只好用盐水来煮茄子吃..

刘佳还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脱口而出的那句话:

“盐水煮茄子?!寡得人想哭啊!”

对刘佳他来说,烤茄子可是一道经常吃的菜。

他与小关张辉三兄弟在最近几年,偶尔三个人能凑在一起团聚的时候,总会到张辉家附近的大排档吃烧烤。海州人会在大排档吃的烧烤,荤的不外乎是烤生蚝烤鸡翅之类,素的也就是烤茄子或烤韭菜。

这类烧烤菜肴让他刘佳亲手来做,其实比烧烤档卖的会更好吃,而且相对也更便宜。可三兄弟当时都住在父母家,除了发生了什么值得大大庆祝一回的事情,那倒是值得特意烧烤场租烤炉。

平常的普通聚会,三人当然不愿意跑太远,干脆就在张辉家附近吃烧烤算了。因为小关他有车,而张辉家离别的两家又相对远些。刘佳通常都是搭小关的车过去,然后再坐同一辆顺风车回来。

至于张辉?他就是下楼上楼走几步而已啦。

当时在张辉家楼下做生意的烧烤档老板心眼转得倒是挺快。前几年大蒜价格便宜的时候,无论什么花样的烧烤,老板在烤的时候都要往里面多加蒜泥,更别说那些“蒜香生蚝”之类以蒜味为主的烧烤啦。

这位老板的想法可不单纯,可不是觉得大蒜便宜就随便乱加。主营烧烤的大排档,用的生蚝当然不可能是海边新鲜运来的高级货,鸡翅也不知道是冷藏了不知多久的货色。

这种档次的食材如果杀菌工艺处理得当,偶尔吃一次倒也不至于吃出多大问题来。

连生蚝壳都要回收再利用的大排档里,又能有什么精良器械来进行杀菌消毒?还不如直接往所有食材里面添加大量蒜泥。

蒜泥加得多既能消毒杀菌,又可以为食材进行一通掩饰,任谁也吃不出到底新不新鲜。这么一折腾,如果还会有人把肚子吃坏了?那这个烧烤档用的食材,还有卫生状况得有多差啊?

刘佳可还很清楚地记得,他有一次在那大排档吃着烧烤灌着冰啤酒,吃喝完了以后觉得想要小便,临走前便与小关一起,到附近的公厕解决了一趟。

其实他们两兄弟当时都快憋不住了,谁喝下好几公升冰啤酒如果还不想小便,那这人的肾肯定出了问题,得赶紧去医院体检啊。

居民区里的公厕,卫生状况还不算太恶劣,至少比刘佳他在中专住校时的校内公厕要干净得多。所以他一开始小便,就能闻到自己排出来的体液里,居然有明显的蒜味。

后来他回家上信息网络一查,才发觉不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在短时间内吃了大量蒜头,身体在短时间内没来得及通过体液循环的过程,将蒜里构成蒜味的化学成份给转化成别的物质,便已经将这些化学成份给清除出了体外。

年轻的厨师他从那一次起,才注意到那大排档老板在烧烤里加的蒜泥分量,以“蒜香生蚝”为例,蒜泥的分量已经快超过蚝肉分量啦。

这种“主次不分”的事情,直到两年前左右才起了变化。

那烧烤档用的食材自然还是以前那些食材,烧烤工艺自然也没有多少改进。但食材上那不要钱般大量添加的蒜泥,完全喧宾夺主的蒜泥却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蒜泥失去了踪迹,取而代之的食材,是各种分量依然超多的化工合成调料。刘佳他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想通了以下这一点:

“人工合成的调料可以照用,但分量和添加时间却一定得掌握好。”

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说那段时间有不良商家居然在大量收购大蒜,然后都这么囤积着不卖。

这些黑了心的贱人,似乎是要等市面上的现货蒜头卖完以后,才拿出来卖高价。

虽然王土国采用市场经济体系,且大蒜也不是少吃能饿死人的粮食,但这么干也太过分了吧。

果然就象某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某些商人为了金钱利益,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敢干。

不过在大蒜价格暴涨后的一段时间里,刘佳他发觉那段时间里蒜苗的价格,格外地便宜了好一阵子。

不知道是否因为工艺处理失当,某些人囤积的大蒜都发了芽。需知大蒜只要一发芽,在长成正经的蒜苗以前,发芽蒜可没法拿出来卖。

刘佳品尝着旋转餐厅厨师精心制作的正经烧烤,心里却一下子回忆起了以前吃过的那些劣质烧烤。多亏了以前那位不知名的烧烤大排档老板,年轻厨师他才能得到许多运用人工合成调味料的心得。

即使是天才,有时候如果没人特意指点,只能光靠自己摸索,通常得走上好多弯路,才能够回到正道上来。比方说某烹饪教材上说放一勺某某调料,如果没人指点具体分量,估计这一勺,到底应该是“汤勺”还是“餐勺”,就够反复尝试一番啦。

至于他刚才吃过的“烤茄泥”这道菜肴,年轻厨师他对旋转餐厅里的同行,起码在这道菜肴的调味方面没什么意见,但对摆盘却有自己的想法:

“茄子蒂留着是好看,从烤盘移到餐盘也比较省事,可食客吃起来却不方便啊。要是让我摆,从一开始我就不会摆出这章鱼形,还不如象刚才那盘‘冬菇菜胆’那样,摆成向日葵呢。”

到了现在刘佳他才忽然发觉,刚才那盘摆成不知象什么花的“菜胆冬菇”,其实看起来有点象盛开中的向日葵。

刘佳他对这类自己第一次光顾的餐厅,对眼前这一桌自己没在这餐厅品尝过的菜肴,向来是每种先尝上一口,然后再开始正经吃饭。

在品尝完毕以前,即便他会扒上几口白饭,也不算是“开饭”了。他那是在利用主食调节自己的味觉,或是体验菜肴与主食般不般配。

其实他并不是没吃过某些菜肴,只是没尝试过这里厨师的手艺,不知道这厨师能把某道菜肴做成什么水平啦。

这习惯使刘佳他经常在酒席上吃亏。在外边吃酒席的时候,按海州的酒席规矩是一道接一道地上菜。等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品尝过每一道菜,大多数菜肴早就被别人吃光了。

那时候即便是他刘佳,也只好用菜肴的汁水来捞饭吃啦。

等他将每道菜肴都品尝过以后,刘佳他才请服务员多给他送碗白米饭过来。他当时是这么想的,觉得反正说过以后自己还要等上一阵子。这样一来,自己吃完手里这碗饭以后,估计就不必再停筷等待了吧?

不知店里的服务员在面对这要求时,心里到底会怎么想。反正人家女服务员没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只是依照着顾客的要求来做事情。

见对面人大口吞咽着饭菜,建议来旋转餐厅吃饭的人自然也觉得满开心:

“大哥哥啊,凯丽推荐的这家店还不错吧?”

刘佳点了点头,但却等到咽下口腔中的食物才出声回答:

“相对这里的价格来说,基本也就这水平啦。”

一大一小两个人似乎对桌上的菜肴都挺满意,于是商量起是否要加几个菜。照凯丽。休斯的说法,吃这种一次收完所有费用的馆子,自然应该“要回本”喽。

刘佳他直到加点菜的时候,才想通为什么对面这丫头会说什么“回本”。刘佳当时这么想着,估计小女孩她来旋转餐厅的次数虽然多,却基本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来吃而已。这里的菜肴花样虽然多,但食材的品质大多是些寻常货色。小凯丽她一个人想吃回那一百块钱来,估计还真有点困难。

因为刘佳他现在发现,对面这小公主只把刚才那四根小小的细春卷给解决掉了。其余的菜肴,看她也就是随便动了几下筷子而已。

他忽然想起小女孩今天上午一路吃下的食物,心里不禁暗自偷笑:

“既然中午想吃这种给了钱随意吃的饭,早上就不该吃这么多嘛。”

刘佳与凯丽。休斯两人现在正小声商量着,看接下来应该加点哪些菜肴才合适。他俩之所以会小声商量,因为这旋转餐厅好歹也算是有点档次的消费场所,要是在这种地方大声喧哗,只会显得自己没什么教养。

除了那些刚到海州定居的土财主以外,寻常海州人就算再喜欢热闹,也会注意自己的热闹程度,起码会尽量不骚扰到身边的人。

如在某些应该庆祝的时刻,王土国人总习惯要放个鞭炮来增加庆祝气氛。而在海州这里,本地居民早已经习惯了不燃放真的烟花爆竹,而是用纯纸制的礼花来代替。

烟花爆竹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和嗓音,不但会骚扰别人的宁静生活,同时也会对四周生活环境带来些不好的影响。

这一桌上的两人,一个是海州本地土著,一个是在本地读书的双博士研究生,自然都懂得“公共场合不大声吵闹”这一本地习惯。

可刚进旋转餐厅的那两位嘛,就明显对这方面没讲究。

刚走进餐厅的那两位,是一对年龄相似的青年男女。

明明现在是大热天,那男的却还穿了一身皮衣皮裤。男青年身上皮衣裤的颜色,居然还是吸热效果最强的黑色。男青年他手里拿着个带面罩的头盔,再配上这身打扮,如果他现身在赛车场里,,八成会被人认做职业赛车手。

这对青年男女里的女青年,看她那稚气未脱的脸上,似乎是故意化上了显得颇有风尘味的妆。光凭这一点,刘佳估计这姑娘搞不好还没成年。

女青年她上身穿的蓝白色长袖上衣,从袖口到肩膀上一路有好几处人为的开口,露出了里面那细细的胳膊。

至于这姑娘下半身穿的长裤,刘佳实在想不出该怎么去形容这条裤子。

灰色的长裤上,绘着一圈圈古怪的花纹?这算什么?乞丐装?连一向不怎么赶时髦的刘佳,也知道乞丐装早过时了啊。

姑娘手里倒没拿着摩托车头盔,在她两侧肩膀上边,分别跨过了一条淡黄色的背带。就算现在看不到这姑娘的背影,刘佳也能猜出对方身后背着个双肩包。

“还是学生?看模样又不太象。”

以上这句话,就是刘佳对这姑娘的感想。

至于他对那男青年有什么感想?刘佳他没兴趣老是盯着个男的看来看去,如果要准备与对方起冲突,观察对手那一类事情,等动手以前再说不迟。

这对年轻男女明显正在争执着什么话题,可刘佳他现在并没特意去听两人到底在说些什么。而坐在刘佳对面的凯丽。休斯,起初还很有兴趣地听了几句,然后便嫌内容实在太幼稚,也就不继续去听了。

这一对小情人正在吵架,听多了根本就没意思。对于刚才从那两人口中听来的一系列废话,小女孩她是这么评价的。

这对小情人走进旋转餐厅的时候,餐厅里的服务员正好为刘佳送来第二碗白米饭。

女服务员正要离开,却被凯丽。休斯给叫住了:

“请你等一下。”

然后小女孩转向刘佳发问:

“大哥哥你两碗饭就够了吗?”

年轻厨师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肚子:

“我也再来一碗吧,菜也不太够了吧。”

“凯丽再吃一碗饭就饱了,多点两个菜就够大哥哥你吃了吧?”

“行啊。”刘佳随便点了点头:

“至于什么菜还是由你拿主意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