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自本初,出生在官宦世家,不知道是官几代,反正有基础,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他的祖辈们说起来,袁绍世家本在汝南汝阳县。
先说高祖袁安,乃是汉朝的司徒,别管东汉哪个时代,这就是三公职位,从袁安下面开始,他儿子袁敝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袁隗都是朝中公侯,所以这四世三公的名号就传开了,而且从此之后,袁家的势力几乎天下闻名。
袁绍这个人呢,不是嫡出,是庶出,但是袁绍身材高大,和周围人的关系处理的也非常好,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袁绍是庶出,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愿意依附跟随他,少年时候为人处世非常谦虚,对于下层的贤者照样客客气气,曹老板年轻的时候和袁绍的关系也不一般。
不用想也知道虽说庶出,但也是袁家的人,所以袁绍当官还是比较简单的,随便一封推荐信,立马就能进入中央部门工作,先当侍御史,之后为中军校尉,慢慢地就成为了司隶,反正有背景,官位都是蹭蹭地往上涨。
官职升的虽然快,但是皇帝的命不长,袁绍没起来多长时间,灵帝进了陵墓,何进来到了中央,然后和袁绍合计,准备诛杀宦官,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何进死了,董卓又来到了京都,把嘴下没毛的全部斩杀,斩了宫中大概两千多人。
袁绍听说皇帝被一群太监劫持,心中很是不服气,立马派人去追,不用想也知道,宦官哪能跑得过袁绍,所以这些太监只能投河自杀,少帝这才有机会回宫,董卓进京的时候,还想着和袁绍商议废了皇帝的事情。
袁家四世三公,忠心为国,而且袁绍的叔叔还在太傅的任职期间,就算袁绍废立成功,也是和董卓等人一丘之貉,难以服众啊,但是此刻的袁绍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奉承董卓,毕竟自己的人吃着皇粮,吃饱了想着废掉皇帝,有点不合情理。
董卓:袁绍,你什么意思,到底废还是不废?
袁绍:这个事情我得想想,家里面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董卓:你这话什么意思?
袁绍:我找我叔叔商量一下。
董卓:你这意思是不想废了,你也不看看,现在姓刘的江山都什么样子,你说咱们废立皇帝过分吗?(刘氏种不足复遗)
袁绍:我没话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董卓瞥了袁绍一眼,袁绍第二天就跑了,去了冀州,朝中的人谁不知道袁家厉害,背景深厚,就是董卓也让着袁家三分。
当时朝中的人也劝董卓,首先不管怎么说,废立乃是大事,一般人肯定都不愿意做这种背锅的事情,何况袁绍这种人,今天他跑了,说不定明天就来反叛你了,董太师,你用心想想,袁绍这小子少年的时候,就结交了那么多天下名士,去了外地,那不是一呼百应,到时候他们起兵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对付啊,所以不如先礼后兵,封袁绍一官半职,身为汉家的官员,肯定不会想着造反,免得生出是非,一举两得。
董卓本来就是武夫,他懂什么道理,立马同意了这些人的看法,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及邟乡侯。
可袁绍不是一般的人物,既然你封我为渤海太守,那行,我就在渤海起兵,也算的上顺势而为,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称为盟主,然后又联络冀州的韩馥,想要拥护幽州的刘虞为皇帝。
刘虞这个人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他现任幽州牧,好像现在的地方老大,但是中央的老大还在,地方上肯定不敢耀武扬威,况且都是姓刘的,做皇帝就没有必要了,其实在地方做个书记挺好。
这边刘虞当皇帝的事情还没有讨论下来,那边的公孙瓒又来攻打冀州的韩馥了,公孙瓒是个很正义的人,嘴上说着要除掉董卓,为社会作贡献,然后走到冀州,韩馥被打走了,这就非常正义了。
韩馥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手下也没有精明的谋士,看着冀州都快要被公孙瓒夺去了,心理不是滋味啊,还好这个时候袁绍派人来了,毕竟冀州这杯羹不能都给了公孙瓒。
此次出场的袁绍代表是高幹和荀谌,地点冀州。
荀谌:听说公孙瓒要来打你,而我家老大袁绍刚好和董卓停战,不管怎么说,你这边有点危险啊。
韩馥:还能有假,那是真的危险,你说该怎么办?
荀谌:你想想,公孙瓒是什么人,那可是燕人,和胡人有什么区别,能征善战力大无穷的,谁能打得过!就是我们老大袁绍都不一定打得过,所以为今之计,想打得过公孙瓒,只能你出地,我们老大出兵,干掉公孙瓒,就凭你和我家老大的交情,能骗你,你要是被公孙瓒这种胡人抓了去,少不了命就没了,但是我们老大和你是好朋友,肯定会护着你的,这一切你放心就行,而且还有让贤的名声,袁大人得了冀州,肯定不会亏待将军的,这点你放心。
韩馥这个时候一心想保全性命,哪里想这么多的东西,竟然同意了这种想法。
这下韩馥手下文臣武将有些慌了,立马去劝韩馥,这次来的是别驾闵纯和李历、耿武等人,直接上了一封奏折。
“韩大人,你还是好好想想吧,咱们冀州好歹也是一个州啊,除了中央,地方就是我们最大,就算冀州再穷,也能够找出来几十万能打仗的人吧,就是粮食也能吃上个十来年,真不知道你在想什么,把冀州交给袁绍,别以为袁绍现在是盟主就很厉害,你看看现在袁绍,和董卓打,没有什么成功之处,还经常损兵折将,就像小孩子一样,不给他吃的,一会儿就玩完,这么大的一个州郡,你想都不想交给他,是不是疯了,你说你是不是疯了!”
韩馥立马回信。
“我以前就是跟着袁老板干的,他对待员工挺好的,况且我的品德和实力都没有袁绍强,让给他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你们说这些有什么用,我意已决。”
部下看到韩馥这么死心眼,赵浮和程奂立马出兵,可是韩馥是死心塌地准备把冀州拱手相让,你说脑子是被洗了多少遍,才这么死心塌地的要把冀州送人,实在想不通。
袁绍是全盘接收了冀州的地方,至于韩馥嘛,不提了,袁绍反正是突然间起来了,就因为韩馥送的这个大礼,接下来就是迎立天子的事情,其实在曹操接天子到许昌之前,袁绍的谋士已经有了这个想法,这个人就是沮授,直接找到袁绍说了一篇非常有名的言论。
“现如今天下大乱,将军你二十岁就开始当官,又是官宦子弟,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识,当初要废皇帝的时候,你可是忠心耿耿,没有一点废立的想法,直接甩了董卓,离开了京都,董卓这老贼怕将军在渤海翻江倒海,直接吓得封您为渤海太守,从那个时候起,将军兵力一日比一日强,天下谁见了你不是笑嘻嘻的。”
“就以现在这个条件,你发兵到哪,哪里就立马太平,像什么黄巾反贼啦,燕代公孙瓒啦,蛮人匈奴啦,都不是事,这么说来,河北中原都是将军的地盘,再将皇帝接过来,还愁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当然了,这个事情办起来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最近将军可先休养生息,事情之后再说。”
袁绍听了,内容感到极其舒适,立马点头同意,直接封沮授为监军,又封为奋威将军,董卓如今在长安,心中对于袁绍的势力多少有些忌惮,当即派人慰问袁绍,情况可想而知,袁绍根本不搭理董卓这老贼,直接将来使杀了。
袁绍这下真的惹恼了董卓,袁家四世三公,在朝中做官的人更是多不可数,董卓倒也厉害,抓过来全部杀了,一个也不留。
董卓这一下惹恼了天下群英,也不想想,谁不受点袁家的恩惠,四世三公的背景多少也得门生遍地吧,所以就借着为袁绍报仇的名义,攻打董卓,当然了,谁也不知道谁的真心如何,天下乱做一团,谁能真心为谁,都是虚幻。
这下可就真的吓到了韩馥,不用想也知道,你把冀州献出来之后,你就没有了底牌,这个时候还会拿你当人看吗?显然不可能的,袁绍的部下都不把韩馥放在眼里,何况乎袁绍,当初对你好,因为你有冀州,现在对你不好,因为我有冀州,情况大概如此。
在冀州的韩馥,心中越想越害怕,感觉早晚都会被袁绍干掉,所以和袁绍说了一声,带着兵马就去找张邈了,后来袁绍又派使者去找张邈,当时韩馥也在其中,但是袁绍的使者说话就是不让韩馥听到,不是眉来眼去,就是低声附耳,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可以说对韩馥的心里打击非常大。
现在的韩馥可是什么底牌都没有了,任何一个人想干掉他都是轻而易举,估计现在的韩馥都有点后悔将冀州交出去了,可是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从交给袁绍冀州之后,韩馥想到自己的处境,越想越气,袁绍的使者还没有走,韩馥就出去自杀了,其实袁绍和张邈已经不把韩馥放在眼里了,完全是他心里想得多,不过就算活着也是一个笑柄。
如今袁绍的实力是无人能及,董卓已经完蛋,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天子的事情,当初袁绍对于废立太子的事情多少有点反对,但现在新天子上位,也不能不去叩拜,所以就让郭图去朝拜,顺便送点贡品过去。
郭图也算一个二流谋士,在朝中见到皇帝的状况之后,立马回来告诉袁绍,将天子迎到邺城,这已经是袁绍谋士中第二个让袁绍迎皇帝的人了,可是袁绍就是不愿意,他心中可能觉得,皇帝来了,自己就不是一把手了,对皇帝言听计从,那么权利就会渐渐流失,若是对皇帝指手画脚,就会被骂类似董卓、何进一般乱祸朝纲,所以迟迟不肯将天子迎来,就在袁绍思考的时候,曹老板已经把天子迎回了许都,这就是果决的好处啊,不管好坏,事情做了再想对错,失去先机和做错事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错误。
曹老板迎回天子的时候,河南关中基本都跟着曹老板的风向标走,袁绍这个时候想起来开始后悔了,谁知道早干嘛去了!
开始给曹老板写信,大致意思就是将天子送回来,可是曹老板能愿意吗,肯定是一口回绝,事后曹老板想到这样对待自己的老朋友似乎有点不合适,先拜为太尉,之后转为大将军,后又封邺侯,对于袁老板的虚名,曹操是全部满足了。
袁老板何尝不了解曹老板,想着天子送到这边是没戏了,还是先把周围的小诸侯解决了吧,公孙瓒最先受到牵连,人马全部归附到袁老板的手中。
现在袁绍已经拥有四州,分别是青州、幽州、并州、冀州,格调也非常高,继上次没及时迎来天子,袁绍又开始犯第二个大错误,竟然让自己的大儿子袁谭为青州牧。
沮授可是袁绍身边的重要谋士,可以说最厉害的一个了,当即找到袁老板,需要将这件事情从新规划。
沮授: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么多的地方,干嘛要分开治理,况且天下还没有平定啊,分封诸侯的制度早在周朝就完结了,先平天下再说其他的事情吧!
袁绍:没事,我有这么多的地方,想全部分给我袁家子弟。
沮授:分这么早干嘛,曹操虎视眈眈,你就开始分家产,行,你爱怎么着怎么着,老子不问了!
于是乎袁熙为幽州牧,高幹为并州牧,自己占据冀州牧,这个时候袁氏集团的实力干将还是比较多的,精兵就有数十万,又占据四个大州,虽然分而治之,但是暂时还听袁绍的分配,毕竟他还没死,他的地盘还没能这么早就出现问题。
具体分配如下:军事部审配、逢纪为主管,谋略部田丰、荀谌、许攸为负责人,将帅部颜良文丑为统领,欲要和曹老板一决高下。
而这个时候,曹老板正派刘备去徐州赶走袁术呢,刘备还没有到地方,袁术就病死了,曹操觉得袁术死了,刘备也没有必要在外面待着了,是时候召回来了,可是放出去的猛兽岂有在回来的道理,刘备也不管曹操怎么说,直接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带兵驻扎在沛县,直接打出反曹的旗号,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希望袁绍支持自己,果然袁绍也派出了兵马,言明要支持刘备,曹老板对此及其愤怒,当下就让刘岱王忠去讨伐,刘备虽然怕曹操,但是这两个将军,刘备暂时还不放在眼里,曹军草草败退。
建安五年,曹操对于刘备可谓是恨到极点,立马亲自派兵去攻打刘备,现如今的天下又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群雄并起,曹操从大本营离开,肯定就会有人觊觎曹老板的后方,而能够对于曹老板后方造成威胁的只有袁绍。
邺城之中,田丰和袁绍两人的谈话。
田丰:曹氏集团出兵了,总部空虚,现在发兵,许昌就是咱们的了。
袁绍:我儿子病了。
田丰:如果攻下许昌,迎回天子,天下岂不是唾手可得。
袁绍:我儿子病了。
田丰没在说什么,他儿子看样子比天下还重要,出了门记得直跺脚,他是万万没想到,因为一个小孩子病了,竟然不去施行复兴天下的计划,真的愚钝,怪不得人家都说袁氏集团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
而刘备这边,干掉曹操手下的几个喽啰还行,但是曹老板亲自出兵,刘备就架不住了,立马带人去投靠袁绍,袁绍这个时候也开始筹备大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
袁绍的军队先驻扎在黎阳,然后让颜良从白马县进攻曹操的太守刘延,沮授这个时候又来劝说袁绍,大致意思就是颜良这小子确实骁勇善战,但是吧,性情急躁,还需要派个人压一压他的急性子,但是袁绍对颜良那是及其信任,所以沮授的话就像放屁一样,被袁绍置之不理,情况很明显,曹操来救刘延,颜良干不过,被斩杀。
袁绍听说颜良被杀,心中大为恼火,当即派兵渡河,准备和曹军决一死战,随后派出了文丑和刘备,结果很明显,刘备跑了,文丑死了,曹操怕袁绍报仇,直接在官渡建起军事防御基地。
两军的情况现在都不是很好,沮授在官渡之战上面还是非常清楚形式的,当即劝慰袁绍,大致意思如下:
“我们这边的军队的确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但是我们也有优势,那就是粮食多,完全可以耗死曹操,再看看曹操那边,军队士卒身经百战,勇猛无敌,但是他们没有粮食,所以曹军需要速速决一死战,但是我们可以这样一直等着。”
袁绍:“我不听!”然后带着士卒继续向前推进,曹操没有意料到袁绍突然进攻,只得坚守壁垒,袁绍立马建起高楼,从上面射箭,可见袁绍军队里面还是有点资源的,要不然不会这么嚣张,但是咱们曹老板也不是吹得,立马建造投石车,将袁氏集团的土堆全部干趴下,袁绍还不死心,从地下隧道进攻,殊不知曹操怎么会没有想到,亳州的地下运兵道就能知道曹操的厉害,何况这点小事情,直接挖沟截断。
两军在前方相战的时候,曹操又派人袭击袁绍的粮仓,全部烧毁,一点都不剩,虽说曹操需要速战速决,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只能打防守战,时间长了,百姓都感到疲乏了,嚷着投靠袁绍,毕竟大军需要粮食啊,粮食没了,谁还会有打仗的心思。
正所谓机会都是争取的,当初曹操烧了袁绍的粮食,这会儿袁绍又派人运粮食,运粮食的不是别人,正是酒神淳于琼,带着一万多人运粮食周济袁绍士卒。
沮授对于曹操非常了解,这可是破袁绍的唯一办法,那就是烧了运来的粮食,局势就会立马明了,随便派一个士卒从半路埋伏,防止曹操偷袭,未免不是一件稳重之事,但是袁绍对于沮授的话是一点都不听,部下蒋奇也没有派过去。
淳于琼将粮食囤放在乌巢,立袁绍所在的地方大概有四十里路,这个消息对于曹操来说,简直就是人生巅峰即将到来的开心,立马把曹洪留在营中,自己带着五千精兵夜袭乌巢,袁绍听说消息后,立马支援,可是曹老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烧掉草料,干掉袁绍,所以袁军全部被曹军击退,淳于琼全部被斩杀,粮食什么的全部烧的一干二净。
这对于曹军可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而对于袁军来说那是致命打击,曹老板还没有回到营中,张郃高览带着士卒就来投降了,曹老板听说这样好的事,调转马头,又和袁军干了起来,袁军彻底完蛋。
袁绍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带着手下人第一时间想着渡过黄河逃走,没有逃走的士卒只能假装投降,本来就是乌合之众,曹操也不放心,竟然全部坑杀了,沮授也没有来得及渡过黄河,被曹老板擒住。
沮授这个人虽然多次劝谏袁绍,袁绍都没有听从,但是他对袁家的忠心简直世间无二,曹老板说不动他,只能把他杀了,没办法,以后流落到袁绍阵营,终究是个麻烦,敌方再厉害的人物,擒了不投必须杀掉。
当初袁绍刚来南方攻打曹操的时候,手底下的谋士田丰也曾劝过袁绍,大致内容如下:
“曹老板这个人善于用兵,诡计多端,他们的人虽少,但各个都是精英,绝对不能轻视,不如等他们来打我们,反正我们拥有四州之众,外面和各地诸侯联合,老大你在四州务实农业,天下还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吗,我们占据的地方多,士卒又多,稍微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出兵,曹操肯定干不过,曹操巴掌大的地方,每天派兵骚扰他们,你想想他们能长久吗?何必急于一时,出兵讨贼呢,要是失败了,一切可都完了。”
袁绍:你说完了吗?
田丰:你要是不听,我也没有办法啊!
袁绍:我打曹操决一胜负,你捣什么乱,是不是有情绪,你这种情绪不能传染到军中,必须早点制止,要不先在牢房待两天吧。
就这样田丰直接被关进牢房,袁绍身边有名的谋士,分量较重的只有沮授和田丰,但是他们的建议,袁绍是信他们的,但是不听他们的。
还没有多久,袁绍如今败仗回来了,田丰还在牢房里面,士卒都来给田丰报喜。
士卒:田先生,大人打败仗了,你说的全部都对,估计以后会更加器重你。
田丰:他赢了,我能活,他输了,我可能得死。
士卒:这什么意思啊?
田丰:老大这个人表面看起来和和气气,背地里容不下半点过错,何况这种大败之后的耻笑。
袁绍也没有让田丰失望,回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田丰给杀了,袁绍官渡大败,可谓是身心俱伤,兵败如山倒,以前投靠他的全部反叛他,袁绍在自己的领地内整天打仗平叛,没过多久,就病死了,那年是建安七年。
袁绍死了没有关系,可是家中的财产没有明确指出如何继承,这才是祸乱的延续,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想想袁绍就算是败了,还有四个州呢,可是因为继承问题上又是袁绍的一个大错。
袁绍的几个儿子之中,袁尚最小,但是和袁绍非常相似,所以袁绍对他及其疼爱,意思就是要把家产全部给他,可是死之前都没有说出来,于是乎,袁家彻底乱了,审配和逢纪迎立袁尚,辛评和郭图拥护袁谭,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废长立幼是不祥之兆,所以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跟着袁谭的,总而言之,就是他们兄弟不和。
曹老板平常对于袁绍还多少有点关注,如今剩下的两个儿子,曹老板是谁也不放在眼里,立即派兵攻打袁尚和袁谭,袁谭被安排到黎阳把守,可是袁尚给他的兵马又不多,还派自己的亲信逢纪前去监军,可见袁尚对袁谭是一百个不放心。
袁谭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士卒不够,必须派兵增员,审配当然不同增兵,结果惹恼了袁谭,那么倒霉的就是逢纪了,毕竟审配和逢纪是支持袁尚的,如今逢纪又在袁谭的身边,所以袁谭听到袁尚不增兵,立马把逢纪杀了。
可是杀了逢纪也没有办法,袁谭打不过曹操是事实,袁尚这个时候也明白,必须发兵救袁谭,可是又担心自己的兵马到了黎阳,成为了袁谭的兵马,于是商议下来,让审配留下守邺城,自己带兵支援自己的大哥。
从建安七年九月,一直到建安八年二月,袁尚和袁谭那是节节败退,只能在城中把守,袁尚觉得情况不对,自己带兵逃走了,曹操立马追赶袁谭,一直追到邺城,沿途还把小麦全部收了,又攻下一座阴安,这才返回许都,因为这时候的刘表是个隐患,所以曹军只能南征刘表,刚好给了袁氏兄弟喘息的机会。
他们两兄弟也是有点傻,曹操刚走,他们两个打了起来,袁谭还打不过袁尚,只能派兵请曹操发兵救援,曹操这时候也没事,顺手帮了袁谭一般,这下可把袁尚吓坏了,赶紧撤除被自己哥哥的包围,同时退兵到邺城,这期间袁尚的将士吕旷和吕翔投靠曹操,对于袁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袁谭觉得二吕本来就是袁家的人,如今背叛自己的弟弟,完全可以跟着自己,立马给他们送去大将军,曹操这边知道袁谭心性狡诈,立马和他结为儿女亲家,来安抚袁谭,不要在自己的后方乱搞事情,同时撤军回了许都。
袁尚听说曹操撤军,心中又来了气势,派审配、苏由守邺城,自己又去攻打袁谭的平原,曹老板也不管他们怎么打,直接带兵攻打邺城,同时诏安了城中的苏由为内应,没想到事情败露,苏由干不过审配,只能从城中出来投靠曹老板。
如今没了内应,曹老板只能自己攻打,说来审配也是精明之人,曹操先是挖地道,审配则是挖战壕,审配守得毕竟是一座孤城,里面想背叛他的人也有很多,所以部将冯礼先打开城门放曹操进城,刚进去几百人,就被审配察觉,立马推石头砸人,进去的曹军是一个也没出来,全部被砸死,曹操想着强攻不行,立马掘坑将邺城包围,同时引入漳水,邺城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
整整四个月,邺城被曹军围得水泄不通,你想想一座城里面能有多少粮食,四个月以来,饿死了一大半的人,袁尚这个时候还在攻打自己的哥哥,听说后方邺城被围了,立马带兵去救援,接着攻打袁谭不就行了,去救援不用想也知道,肯定会被曹军半路截胡,可是袁尚和袁绍毕竟一脉相承,说什么都不听,还和城中的审配遥相呼应。
审配这边看见袁尚的救兵前来,心中大为惊喜,立马带着士卒杀出城去,现如今邺城已经被饿了四个多月,谁还有气力去搞这些东西,还没有攻打出去,又被曹军打退城中,袁尚这边也是被曹军大败,退回到曲漳扎营,现如今邺城已经是囊中之物,曹老板本来还想去打袁尚,没想到袁尚自己回来了,那倒好,调转马头,直接围困袁尚,袁绍尚且不是曹老板的对手,何况这一脉相承的儿子,立马派陈琳、阴夔去请降。
早不来请降,现在有什么用,都打到你家门口了,投降有个屁用,没办法,曹老板不让他投降,那就知道继续逃,一路逃到了滥口,曹老板是穷追不舍,袁尚这边东西丢的丢,部将投降的投降,马延阵前投降,袁尚不成气候,直接带着士卒逃到了山中。
这个时候邺城也彻底崩溃,原来审配兄弟的儿子审荣守东门,趁着夜色打开了城门,现如今邺城已经是强弩之末,人疲马瘦,谁能是曹军的对手,直接生擒审配。
审配和沮授差不多,都是效忠袁家,比较有气节的人,誓死不投降曹军,无奈被斩杀,可惜啊,一开始跟错了老板,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如今袁绍的四州,已经有三个州归了曹操,剩下一个袁绍的外甥高幹见状无力回天,直接带着并州士卒投降了曹操,该封为并州刺史,免得一场干戈。
曹老板攻打邺城期间,又给了袁谭喘息的机会,袁谭直接攻占了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地,然后袁谭又收拾兵马,去攻打被曹操追入山中的袁尚,袁尚这个时候穷途末路,只能去投靠自己的二哥袁熙,袁谭借机收拢了袁尚的部下。
袁尚虽然不成气候,可是袁谭渐渐成了隐患,曹老板哪里放心的下,直接带兵征讨,袁谭还是比较怕曹操的,带着兵马直接屯兵龙凑,曹老板是不管袁谭屯兵的地方,直接步步紧逼,丝毫没有把袁谭放在眼里,袁谭是一逃再逃,又逃到了南皮,依清河驻扎。
正所谓强弩之末,何须硬撑,建安十年,也就是袁绍死的第三年,袁谭的军营被攻破,袁谭郭图全部被杀,自此袁绍长子潭卒。
袁谭死了,袁尚袁熙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部将焦触和张南直接叛变,带着兵马攻打他们,两兄弟没办法,直接投奔辽西乌丸去了,焦触赶走了两兄弟,自立为幽州刺史,率领个部驾投降曹操,而且还立下誓言,反正就是谁敢背叛曹老板,那就是杀无赦,这也是焦触向曹操展示一番而已。
但是有人不同意啊,立马有人站出来反对,其中韩珩呼声最高,大致意思如下:
“我在袁氏集团受到的待遇非常好,现在集团破产了,我们就头也不回进曹氏集团,未免有些不合时宜,况且袁氏集团的二把手还有些实力,或许能够东山再起呢。”
焦触这个人也比较识大体,告诉韩珩,不愿意加入曹氏集团也没人拦你,我也不杀你,好自为之吧。
与此同时,并州高幹反叛曹操,这小子冷静不到半月,又开始头脑发昏,曹操派乐进和李典带兵先去试探,没有干过高幹,这稍微又给他一点勇气。
曹老板是看不过去了,立马亲自攻打高幹,高幹这下是真的害怕了,投靠匈奴去了,但是匈奴单于害怕得罪曹操,不敢收留,高幹又带兵去投靠刘表,半路被人截杀,可以说是作死最好的代表了。
如今袁绍的长子和外甥全部都被干掉,矛头自然瞄准了剩下的袁尚袁熙了,建安十二年,曹老板亲自征讨乌丸,袁尚两兄弟与乌丸联军迎战曹老板,大败,两个难兄难弟又跑到了辽东,辽东太守也怕得罪公孙康,同时也怕袁尚袁熙以客为主,直接干掉袁尚袁熙两兄弟,将首级送给了曹操,至于韩珩,忠义可嘉,老死在家。
袁氏集团至此,算是全部破灭,此处指的是袁绍一脉,当然了还有袁术一脉,还不如袁绍,整体来说效忠袁绍的人很多,也很忠心,但是袁绍总是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关键决定,贻误战机,接二连三的决策失误,导致大业未成,身先陨落。
Copyright 2024 乐阅读www.22i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