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自负的王允

2018-06-20 作者: 步惊俗
第25章自负的王允

文成殿。

蔡邕起身离开坐席,步入书房之后。

王允吞了一口唾沫,望着眼前的屏风,抬起袖子,擦掉了额头上细小的汗珠。

他认识蔡邕,就像田丰、钟繇也认识他一样。

他们四人能坐在第一排,首先是各自背后都站着一个或多个大世家。

蔡邕与杨赐、郭禧等人很早就认识,一直被杨赐等朝臣赏识。

而钟繇的曾祖父钟皓又是颍川四长之一,他从小就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历史上的他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因帮助汉献帝东归有功,被封东武亭侯。

后来他得到曹操赏识,被委以重任,担任司隶校尉,替曹操镇守关中,功勋卓著。

曹魏建立后,他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死后更是配享曹操庭庙。

历史上的钟繇,除了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之外,对于书法一道,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擅长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他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甚至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这个时候的钟繇虽然才二十多岁,却已经很有名气了,但相比之蔡邕、王允,仍然差了一大截。

至于田丰,纯粹是刘曜从招贤馆众宾客之中,意外发现的人才。

历史上他被评价为“刚而犯上,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显然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刘曜用他,不是把他当成谋士来用,而是另有打算。

钟繇比之田丰,其才能足以治理一县之地,稍加培养,假以时日,做一郡守甚至台相也未尝不可。

刘曜会召见他,主要原因便是看中了他的政治才干。

蔡邕与王允早几年就混迹朝堂了,虽说都是汉灵帝刘宏下面的小官,但也不是现在仍是白身的钟繇、田丰所能比。

王允本以为自己会先被召见,没想到蔡邕在他前面。

他之所以会这样想,乃是因为他有这样去想的资格!

首先,王允出身官宦世家。

王氏家族是太原郡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

而王允天资聪颖,独具慧质,深得长辈们的喜爱和赏识。

他虽出生豪门,却不迷恋和享受奢侈舒适的生活,反而充分利用良好的家庭条件,饱读诗书和泛阅经传。

少年时期,他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

他崇慕卫青、霍去病,在学习文章经典之余,还坚持练武强身。

坚持数年的修文练武之后,他已经成为了精通文韬武略的全才。

由于出身官宦世家,他平日除了习文练武之外,也经常跟随父辈们出入官场,结交许多世家名士。

就这样,他在少年时期便从同辈之中脱颖而出,在整个太原也算小有名气。

其次,王允十九岁就当上了郡吏。

他在地方上做郡吏期间,秉公执法,铲除了一批又一批的地方恶势力,赢得了许多百姓的称赞。

被他铲除的人当中有人在朝堂里有大靠山,他仍然无所畏惧,高呼:“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此为非作歹,贪赃枉法,格杀勿论!”

就这样,在他赢得民心的同时,也得罪了不少人。

若不是当年的并州刺史邓盛出手相救,恐怕他早就成冤死鬼了。

此外,刘曜与刘宠、刘虞签订停战协议后,并州境内第一批上书表示愿意接受楚王统治的那一拨家族里面,就有太原王家的名字。

刘曜后来才获知当时众中小世家愿意归顺的细节。

原来是当时三十七岁的王允,借用刘曜“内战损耗汉室元气,给外族有机可乘”的观点,说服了他家中的众长辈。

虽说太原属于并州南境,但并州乃是毗邻边境的边州。

谁也不能保证草原上的那些外族,不会趁汉帝国内战的时候,对边州等郡县发动侵略。

尽管汉室的军事力量很强大,边民都很彪悍不畏惧外族,但国内的战火一旦烧起来,谁也别想有安稳日子过。

刘曜的观点是事实,王允深以为然,自然能说服自家众长辈。

而后王家举全族之力,劝说并州境内的许多郡县官员接受楚王的统治。

王家有功,其家主被刘曜授予可世袭的军公爵。

就这样,刘曜照着处理地方大地主的那一套方案,将王家等并州豪强也整编入了楚王麾下既得利益集团之中。

若是没有什么意外,未来王家家主去世,新的家主便是名望甚高的王允。

文成殿受到召见的八人之中,按理说只以已展露的才能来看,能力最大的肯定是他王允。

偏偏蔡邕在他之前受到了召见,这其中的原因,王允一时半会还没有想明白。

就在他琢磨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紧张的情绪也得到了缓解。

当王允听到身后李儒与贾诩介绍各自年龄的时候,他赫然发现大殿内众人座次的排序似乎是按照年龄来的。

就在他出神之时,朱大鸿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王允,大王召见!”

王允反应迅速,立即起身,很有礼貌的先向朱大鸿拱手致谢。

朱大鸿没有说话,就像一个机械人,转身在前面领路。

王允目不斜视的迈着碎步,尾随朱大鸿,绕过两道屏风,走进了书房。

朱大鸿走进书房后,规规矩矩退到书房入口边上,一动不动。

王允不敢抬头直视楚王,径直走到书桌前,遥遥一拜,恭声道:“微臣拜见大王,恭问大王圣安!”

他自称“微臣”没有说错。

因为王允原先担任郡吏时已被具为孝廉,此时虽然没有担任确切的官职,但他在楚王朝廷的官员名籍上是有名字的,仍然算是刘曜的臣子。

“寡人躬安!赐座,上茶!”

刘曜微微抬手,示意侍立在朱大鸿隔壁的侍女给王允上茶。

王允站起来,走到右边,挑了一个距离书桌不远也不近的椅子坐下,位置与对面的蔡邕刚好齐平。

“寡人有一件事,欲听一听你俩的看法。”

刘曜没有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说出了同时召见王、蔡二人的原因。

Ps:上一章的章节名有错字,“优”应该是“忧”,因为系统原因ViP章节名无法修改,检查错字不细心闹了笑话,在此向各位看官道歉!感谢投的大佬魔蝎三个小酒窝!感谢!!!

关闭